课件41张PPT。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共性和特性。
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3.能灵活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4.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考点 一 金属材料(重点)
1.金属材料:包括________和它们的________。
2.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纯金属 合金导电导热延展考点梳理【特别提醒】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紫红黄黑汞【备考补充】 想一想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为什么
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高。3.合金及其特性
(1)概念:合金是指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____或________而制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特性:与其组成成分金属相比,合金的硬度____、抗腐蚀性____、熔点____。
(3)常见的合金
①铁合金:生铁和钢
a.生铁:含碳量为2%~4.3%,还含有硅、锰等;
b.钢:含碳量为0.03%~2%,还含有铬、镍等。金属非金属混合物大强低人造骨【特别提醒】钢的硬度比生铁大,抗锈蚀能力比生铁强,二者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②钛合金:抗腐蚀性能好,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化工等;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________。
③其他合金:黄铜(铜锌合金)、硬铝(铝合金)、焊锡(锡与铝的合金)等。
考点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1)通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
物(化合反应)
(2)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不同,主要与金属活动性有关。
(3)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特别提醒】金属与氧气反应时,氧气的浓度不仅可以影响反应速率,还会影响反应的产物。如铁在空气中生锈,产物主要是氧化铁,而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想一想 铝比铁更易与氧气或其他物质反
应,但同样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铝比铁
更耐腐蚀?
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制品表面,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2.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重点、难点)
(1)规律:活泼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反应发生的条件:金属活动性必须排在____之前(K、Ca、Na除外),活动性越靠前的金属反应越剧烈。
(3)常见金属与酸(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H活泼金属不活泼金属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1)规律:金属+盐―→新盐+
新金属(置换反应)
(2)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必须是___________置换
____________(K、Ca、Na除外);
②反应中盐必须______。
(3)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可溶 蓝浅绿无蓝【特别提醒】 铁单质与稀盐酸、稀硫酸及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只能生成+2价的亚铁离子(Fe2+,溶液为浅绿色),不能生成+3价的铁离子(Fe3+,溶液为黄色或棕黄色)。考点三 置换反应
1.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___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2.特点:“单换单”,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_______变化的元素。
3.通式:A+BC→AC+B。 单质化合物化合价考点四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重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1)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金属与氧气越容易反应或与酸反应越剧烈,则金属活动性越____。
(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能发生反应,则该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____。减弱MgZnCuAg强强前(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越靠____,活动性越强。
(4)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金属的活动性比生成物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5)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以化合态存在的金属比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金属活动性强。考点五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金属的锈蚀与防护(重点)
(1)金属锈蚀的条件
①铁生锈的条件:铁锈蚀的过程,实质为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②铜生锈的条件: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CO2等共同作用。氧气 水蒸气(2)金属防锈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如切过菜的菜刀洗干
净后擦干。
②将铁制品与空气、水隔绝。如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搪瓷、电镀(镀铜、铬、锌等)。
③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将钢铁制成不锈钢等。
【特别提醒】①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即Fe2O3+6HCl 2FeCl3+3H2O。
②铜锈的主要成分为铜绿[Cu2(OH)2CO3]。(3)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①防止金属锈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好处:节约和保护金属资源,减少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替代品。1.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钢是一种化合物
B.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C.生铁是一种铁合金
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
2.下列物质中可由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A.Ag2SO4 B.CuSO4 C.Fe2(SO4)3 D.A12(SO4)3
A
3.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C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C5.广西锰矿资源丰富,已知反应:Mn+FeCl2 MnCl2+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
B.锰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C.锰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D.可以用锰制的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D6.(2014百色)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盐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无变化;把A 加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B>A>C B.A>B>C
C.C>B>A D.A>C>B
7. (2014百色)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膜是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下列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覆盖保护膜的是
A.擦拭保持洁净与干燥 B.链条上油 C.轮圈镀铬 D.车架喷漆
8. (2015百色)将金属锰和铜分别投入稀盐酸中,锰表面有气泡产生,铜无变化;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有锰析出。则锰、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镁、铜、锰 B.锰、镁、铜
C.铜、锰、镁 D.镁、锰、铜
9.(2016百色)现有X、Y、Z三种金属,将X、Y、Z分别投入稀硫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放出,X和Z无变化,将X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B.Y﹥X﹥Z C.Z﹥X﹥Y D.Y﹥Z﹥X
10.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乙、甲、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C
11.下列措施中,不宜用于博物馆保存枪支大炮等铁制文物的是( )
A.定期用湿布擦拭铁制文物
B.提醒观众不要用手触摸文物
C.保持文物储存室内空气的干燥
D.在铁制文物表面涂抹一层保护物质A12.(2016桂林7题2分)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可以除去铁锈
B.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C.铁生锈不是缓慢氧化
D.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B13.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青花瓷瓶 B.氧化铁 C.不锈钢锅
(2)生铁属于________(填“纯净
物”或“混合物”)。
(3)将纯铝片和硬铝片互相刻
画(如图所示),纯铝片上留下
明显的划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C混合物 硬铝的硬度大于纯铝14.运用金属活动性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写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活泼15.(2015百色)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是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性。
(2)铝质承载式车身结构逐渐替代钢制结构,一部分原因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喷漆可以延缓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 和水。
(3)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不好,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2016百色26题7分)2015年12月百色高铁的开通给百色人民出行提供了很多便利,修建高铁需大量钢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该成分燃烧后的生成物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2)雨后的铁轨表面易产生少量的锈迹,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可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17.(2016玉林、防城港、崇左26题6分)(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用铁锅炒菜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______性,铁锅存放不当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热与水、氧气(或空气)同时接触18.为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4)若采用丙实验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______。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
化物或污物铁>铜>银 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变成
浅绿色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