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观察生物 第2节 细胞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2节 细胞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01 16:1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细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的发现史;
2.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对各种动植物细胞能有形象的认识;
4.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5.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能力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观察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而培养协作的意识;
3.初步感受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难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1.


设问:
每位同学都吃过西瓜,西瓜多汁美味,那你知道西瓜汁是从哪里来的吗?为什么多数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那就请同学们认真听课,在本节课中寻找答案!
可能不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分钟
2.






问:你们知道细胞吗?
述:由于细胞极小,小到只有一至几十微米,我们的肉眼根本无法分辨,所以,普通人一般无从知道。
课件展示:微生物大小
问:那么细胞是怎么被发现的?
活动一:
思考:
(1)细胞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2)从细胞的发现到今天的细胞学成就,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其间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不知
阅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引入本节的主角
——细胞,并使学生获得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通过自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细胞发现史与细胞学说的建立史,以及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分钟
7分钟
3分钟
3.




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动、植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结构构成的,这个结构是什么?
述: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就是细胞学说。
(板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细胞
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3分钟
4.





过渡:细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课件展示各种细胞的形态图。要求学生谈谈观察后的感受。
总结:细胞的形态是各式各样的,但它们都很小。
观察回答
感受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3分钟
5.





过渡:细胞的形态各异,那么其内部结构又是如何的?
课件展示动物细胞结构图,介绍各部分结构。
继续在旁边展示植物细胞结构图。
问:你能找出它们共有的结构吗?
追问:有没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哪位同学能在图中指出?
介绍植物细胞结构。
思考,并回答。
指定学生台指出。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辨别能力。
10分钟
6.







过渡: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针对动植物细胞图,在引导的基础上介绍各结构的功能。
思考:
(1)高大的树木为何能顶天立地?
(2)叶子为什么通常呈绿色?
(3)西瓜的汁来自哪里?
讨论并交流
使学生初步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让学生用新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达到既帮助学习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6分钟








活动二:(“小小侦探家”)
设障:公安部得到一份生物作品,从外形上分辨不出该样品是取自植物还是动物,你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将它鉴定出来?(展示样品图片)
说明你的鉴定理由,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分组讨论
汇报成果
学以致用,并进一步明确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5分钟
练习
(见课件)
3分钟
布置
作业
第二节课后作业




第二节 细胞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显微镜并了解各部分名称。
2.学会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
3.明白显微镜下看到的物体是倒像。
4.会计算放大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难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细胞,细胞那么小,我们怎么去观察呢?
生:借助显微镜。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显微镜。
二、新课
1.认识显微镜
2.使用显微镜
(一)安放
安放:放在接近光源、身体左前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二)对光
1.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让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
4.调节反光镜(选择: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
5.标准: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
(三) 放片
放片: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其对准通光孔。
(四)调焦(以“上”为例)
(1)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接近装片。
(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张开,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动“粗”,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3)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五)观察
1.总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像的性质: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倒立)
3.继续观察,慢慢将玻片向上移,所看到的物像向哪个方向移动?慢慢将玻片向左移,所看到的物像向哪个方向移动?
(注意:像的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探究一:视野中出现小黑点的原因?
生:猜想1:污物可能在目镜上
生:猜想2:污物可能在物镜上
生:猜想3:污物可能在装片上
生:猜想4:污物可能在反光镜上(不一定正确的猜想)
师:小污点最有可能在哪,分析时可用排除法。
生:若在玻片上,则移动玻片时污点也随之移动。
生:若在物镜上,则装换物镜。
生:若都没动,则在目镜上。
探究二: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A.怎样转换?
B.转换后,细胞数目如何变化?细胞形态呢?视野亮度呢?
(六)收镜
(七)整理实验台
(1)上升镜筒,物镜呈“八”字形朝前下降镜筒
(2)关掉集光器,垂直反光镜。
(3)装入箱子,放在桌子左边。
讨论 :
(1)观察对象的放大倍数跟什么因素有关?
(2)分别将玻片向上、向左移动,观察所看到的物象向哪个方向移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要改变视野的明或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
(4)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怎样?这时应注视显微镜的什么结构?为什么?
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永久装片。
三、小结
四、习题巩固见课件和作业本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