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5节 泥石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5节 泥石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01 16:1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节 泥石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泥石流的基本特点,知道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2.知道泥石流的危害,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及逃生的方法。
3.通过对地质灾害(前面已学过火山、地震)资料的进一步收集、整理与学习,培养
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4.通过分析模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舟曲泥石流的相关材料,概括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发生前兆。
2.通过土质山谷模型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并让小组合作讨论,促使每一个学
生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泥石流的进一步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地质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增强忧患意
识和灾害意识。
2.通过对泥石流形成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用模型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养成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
3.观看灾后重建的视频,看到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
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了解减少泥石流的危害及逃生方法。
难点:认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教具准备:
土质山谷模型、草皮、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激趣导入
设问:泥石流是什么?泥石流的特征是什么?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泥石流带来了哪
些危害?
视频:带着问题看新闻视频《甘肃舟曲泥石流(堰塞湖)》
过渡:看了视频我们发现,泥石流的确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会给受灾地区人民的人身安全和经济财产带来巨大危害。那么泥石流到底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讲解:泥石流的定义和特点。
过渡:受灾之前的舟曲非常美,但经过泥石流的侵蚀后,变成了这样。
展示舟曲泥石流发生前后的巨大变化图片。
设问:泥石流如此可怕,那么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
过渡:虽然我们不能亲临现场观察,但我们一样可以认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模型。
实验: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模拟实验:土质山谷模型
说明:制作此模型时需注意,使用的土壤的质地要比较细,质地粗的土壤渗水比较快,坡面
水流比较小,因此沙土也不适宜。土壤堆成山谷后不要压紧,可以先用水试验后确定压实的程度,以水能冲走土壤为宜。坡面的坡度应大于45°,坡面也要有适当的长度,以80 cm左右为宜。
小结:泥石流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及其危害。
展示泥石流的分布
设问:泥石流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那么我们要怎么防御泥石流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讲解发生前兆、逃生方法,并展示图片。(提问逃跑方法,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设问: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视频:后重建视频
小结:同学们,泥石流虽然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泥石流并不可怕,其实只要我们在灾后做好重建工作,在灾前建立好预测预报工作,植树造林、建设阻挡设施等都能有效地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是降低危害程度。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