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散状况》分层练习
基础题
1.溶液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溶液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碘酒中碘是_________,酒精是_________。
2.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质量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
澄清石灰水
高锰酸钾的水溶液
松香的酒精溶液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
(1)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块状固体药品(如大理石、锌粒等)放入试管内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试剂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 _________ ,乳浊液、悬浊液、溶液都是由_________物质组成的,所以它们都属于_________。
5.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为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下同),为悬浊液的是_________,为乳浊液的是_________。
A.花生油 B.味精 C.食盐 D.胡椒粉 E.尿素 F.肠胃病人做造影时喝的“钡餐”
6.把食盐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溶液,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且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分层。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糖水 C.蒸馏水 D.生理盐水
8.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
能力题
9.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10.现有下列溶液:①食盐水、②白酒、③植物油和汽油混合形成的溶液、④糖水.其中溶剂是水的有( )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稳定性表现在当外界条件不变时长期放置,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B.一种溶剂只能溶解一种物质
C.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都不一样
D.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12.下列溶液中,溶质不全是固体的是( )
A.食盐水 B.汽水 C.蔗糖水 D.松香的酒精溶液
1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盐酸中,盐酸是溶质,水是溶剂
B.植物油和水混合,水是溶剂,植物油是溶质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提升题
14.打开可乐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_________。泉水中因溶有_________,饮用对人类有利。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来清洗油性污渍.用有机溶剂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6.探究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和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理是否相同。
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汽油,再滴入2~3滴植物油,振荡,观察现象。
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水,再滴入2~3滴植物油,振荡,观察现象。
③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洗涤剂,再滴入2~3滴植物油,振荡,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得到的是溶液吗?是否均一?
(2)实验②得到的是溶液吗?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什么?
(3)实验③说明了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
(4)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和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相同吗?请进行分析.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1.均一 稳定 溶剂 溶质 溶质 溶剂
2.
溶液
溶质
溶剂
质量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
酒精
水
澄清石灰水
熟石灰
水
高锰酸钾的水溶液
高锰酸钾
水
松香的酒精溶液
松香
酒精
3.(1)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先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把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3)先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缓缓地流入试管中。
4.混合物 多种 混合物
5.BCE DF A
6.均一 稳定 不会
7.C
8.D
能力题
9.D
10.B
11.A
12.B
13.D
提升题
14.二氧化碳 矿物质 油性物质能溶于有机溶剂从而形成溶液,而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
15.(1)碘 汽油
(2)①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整杯液体变为紫色 ②甲
16.(1)是溶液,均一。
(2)不是溶液,是乳浊液。
(3)说明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4)不相同。因为汽油除去油污是由于汽油能溶解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洗涤剂除去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因为洗涤剂能使油污形成均匀的小液滴分散到水中,从而达到除去油污的目的。
《物质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主要介绍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再从物质的状态、种类介绍溶质溶剂,再介绍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的概念,溶液的特征,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溶液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习浮力之后,对物体浮沉状况的巩固和深入,也为后一节物质的溶解性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溶液的组成、混合物的概念。
3.知道水是重要溶剂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学会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
2.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对照观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分散状况进行简单分类,学会辨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学习“药品的取用”,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学习衣服污渍用水难以除去而用其他溶剂可除去,感受科学的奥秘和神奇。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蔗糖、水、高锰酸钾晶体、食盐、碘、酒精。
【引入新课】
询问学生喝豆浆味道太淡如何解决?
【分析】往其中加砂糖、食盐、酱油等。
【教师讲解】我们把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叫作分散。
【设计思路】
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并提问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思考,以此导入新课。
【过渡】上述的例子分散不够明显,我们课堂现场上来看几个明显的分散现象。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晶体、碘、蒸馏水、酒精。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
(2)将固体碘加入酒精中,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块状固体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再将容器慢慢(竖立),使块状物缓缓滑落至试管底部.)一横二放三慢立。
实验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碘加入酒精中
实验现象
高锰酸钾逐渐消失,液体变为紫红色
加入的碘很快消失,液体变为橙色(或棕色)
【总结】我们把像高锰酸钾、碘、葡萄糖、食盐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把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称为溶剂。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即溶解后得到的物质)。
溶液的读法: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碘溶解在酒精中,即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读成:某(溶质)溶液,如葡萄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读作葡萄糖溶液。
混合物的概念:溶液都含有多种物质,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提问】举例你所知道的溶液,溶质一定是固体吗?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叫作溶剂,量少的叫作溶质
举例:酒精溶液。酒精溶质是酒,溶剂是水
②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问题】请学生思考除了固体外,液体和气体能否作为溶质?
【学生思考】如二氧化碳气体作溶质的碳酸饮料;以酒精作溶质的白酒;蔗糖作溶质的蔗糖溶液。
③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举例:如硫酸溶液,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
④常见的溶剂有水以及酒精、汽油等,通常不指明溶剂时,即溶剂为水
举例:把咖啡加到水里,咖啡是一种溶质,太苦,往里继续加糖,糖也是溶质,这样就有两种溶质
⑤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而溶剂只有一种
【实验回顾】拿出之前的高锰酸钾溶液和碘酒溶液,请学生观察溶液状况是否发生变化。
【交流归纳】比较得出溶液没有发生分层,不同部位没有颜色改变。引出溶液的特性,即溶液均一、稳定。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密度、浓度等)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均一、澄清、透明。如一杯糖水,它的上、中、下各部分的甜度都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即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问题】大家喝果粒橙这些饮料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喝前摇一摇的字样?
像果粒橙一样果粒悬浮在水中的饮料,果粒→固体颗粒,水→液体,得到悬浊液的概念。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所形成的物质。
【教师讲解】像我们早上喝的炼乳、牛奶,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叫作乳浊液。
得到乳浊液的定义: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活动】
按表中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编号
1
2
3
4
实验内容
水中加食盐
水中加粉笔灰
水中加色拉油
汽油中加色拉油
振荡后的现象
均一
浑浊、不透明
不透明
均一
静置后的现象
稳定
不稳定,分层
不稳定,分层
稳定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取粉末时,试管应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或将试管水平放置,把固体粉末放在折叠成槽状的纸条上,送入试管管底,然后将试管竖立起来。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悬浊液和乳浊液。
血液、“服用摇匀”的药液、泥水、“钡餐”、果粒橙等都是悬浊液。
牛奶、肥皂水等都是乳浊液。
【讨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体、液体、气体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
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共同点
都是混合物
举例
碘酒、糖水、汽水
泥水、血液、钡餐
牛奶、肥皂水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也已体会到物质在水中分散状况的相关知识,但学生对它们的了解还停留在直观表象,很少进一步作比较和判别。对于溶解,学生印象较深的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而对气体和液体的溶解还缺乏系统整理和深入的思考。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出发,归纳出结论来,这为本节课溶液概念的得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对于实验具有良好的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
略
课件14张PPT。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喝豆浆味道太淡如何解决?
往其中加砂糖、食盐、酱油等。
我们把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叫作分散。 试剂:高锰酸钾晶体、碘、蒸馏水、酒精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
(2)将固体碘加入酒精中,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块状固体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再将容器慢慢(竖立),使块状物缓缓滑落至试管底部。
一横二放三慢立。实验我们把像高锰酸钾、碘、葡萄糖、食盐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把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称为溶剂。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即溶解后得到的物质)。
溶液的读法: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碘溶解在酒精中,即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读成:某(溶质)溶液,如葡萄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读作葡萄糖溶液。
混合物的概念:溶液都含有多种物质,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1、固体(气体)+ 液体:液体为溶剂2、液体 + 液体醋+酒(互溶)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溶剂。 量多的为溶剂举例你所知道的溶液,溶质一定是固体吗?拿出之前的高锰酸钾溶液和碘酒溶液,观察溶液状况是否发生变化?
比较得出溶液没有发生分层,不同部位没有颜色改变。引出溶液的特性,即溶液均一、稳定。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密度、浓度等)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均一、澄清、透明。如一杯糖水,它的上、中、下各部分的甜度都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即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实验回顾小结大家喝果粒橙这些饮料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喝前摇一摇的字样? 像果粒橙一样果粒悬浮在水中的饮料,果粒→固体颗粒,水→液体,得到悬浊液的概念。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所形成的物质。
像我们早上喝的炼乳、牛奶,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叫作乳浊液。
得到乳浊液的定义: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所形成的混合物。透明透明浑浊浑浊不分层不分层分层分层溶液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实验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混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如:沙子、淀粉加入水中后形成的混合物)泥沙水血液是悬浊液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这就是乳浊液。牛奶是乳浊液肥皂水是一种乳浊液直径>1纳米半径>0.1微米半径>0.1微米固、液、气固液透明、均一、稳定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分层都是混合物碘酒
糖水泥浆
血液牛奶
肥皂水一、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所得到的混合物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二、浊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三、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四、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