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分层练习
基础题
1.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塑料挂钩的吸盘
C.用胶头滴管吸取化学药品
D.卫生间的地漏的存水杯阻隔污水气味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 )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3.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 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4.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30o,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
A.不变
B.变 长
C.变 短
D.无法确定
5.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 ( )
A.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瓶塞遇冷收缩
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6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下面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 )
A.向水银槽里加少量水银
B.将管倾斜
C.将玻璃管变粗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7.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8.如图是一种醋壶,它的盖上有两个小孔,使用时如果用手指按住其中一个小孔,醋就不易从另一孔中倒出来;放开手指,就很容易把醋倒出来.这一设计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请你再举出两个应用这一物理知识的实例.
能力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存在大气压的是( )
A.潜水员潜入水下越深,所受水的压强越大
B.盖在杯口的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出
C.水从高处流下,形成瀑布
D.在三峡大坝旁修建大型船闸
2.下列各现象中,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
A.用力将钢笔中的墨水甩出 B.宇航员穿特制的太空服
C.三峡大坝旁修建船闸 D.装酒精的瓶子要盖紧
3.下列各实验中,能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 )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5.蜡烛抽水机:在如图所示中左边玻璃杯内放少量的水和一支燃烧的蜡烛.在杯口上涂一些凡士林,再用一张穿有橡皮管的硬纸片盖上.把橡皮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水杯的水中.看!右边水杯里的水抽过来了!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吗?
提升题
1.大气压强的值为105Pa,则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 )
A.1N B.10N C.100N D.1000N
2.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如图所示,它的一端蒙上一层橡皮膜,灌满水后,用手堵住开口的一端倒立过来,插入水槽中,放手后橡皮膜下凹,当缓缓向上提起玻璃管,(管口仍在水面以下)观察到下凹程度(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以上情况都可能
3.有的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如图所示),这主要是为了让跑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更好地抓紧地面.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答案】
1. D 2. D 3. B 4.B
5. A 6. D 7.D
8.应用了大气压的知识; 茶壶 、抽水机(或塑料吸盘)
【解析】
卫生间的地漏的存水杯阻隔污水气味是起到了隔离的作用,和大气压强没有关系。
其他三项都是对大气压的应用。
对于不同的地方,大气压一般不同,
当玻璃管倾斜时,由于大气压不变,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不变,即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不变;但倾斜时,使得管中水银柱长度会变大。
由于瓶内水蒸气的液化造成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不变,改变玻璃管的粗细、少许改变管的倾斜程度、以及改变水银槽内水银面的高低都不能影响到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当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玻璃管中内外的水银面的高度差才能发生变化.
根据知识可得。
如果其中一个小孔被堵住了,此时两小孔间就不能构成一个连通器,当另一个小孔放低时,由于壶中没有空气,壶身内的水会被大气压给托住,无法流出.所以这种醋壶是应用了大气压的知识.
大气压的应用比较广泛,除此之外还有茶壶、自动吸水壶、玻璃茶几上的塑料吸盘、抽水机、吸盘挂衣钩等.
能力题
【答案】
B 2. B 3. D 4. B
5.左杯内因蜡烛燃烧而消耗掉了部分氧气,而杯口又被密封,得不到空气补充,因而造成左杯内气压降低,这样,大气压就会压迫水沿着橡皮管流向左杯.
【解析】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只要纸片是不漏气的,最好是表面光滑的。在把杯子倒过来之前,杯子一定要装满水才行,然后用纸片在杯子的一边慢慢的移动,平滑的盖在杯子上面,水和纸片之间不能有任何的间隙。这时,纸片就会受到大气的作用而产生向上的力,水就不会出来了。
人类适应生活在大气压稳定地球表面,气压改变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地球的大气密度和气压随高度变小。人造卫星运行的轨道上几乎是真空,基本上没有大气压了。在天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必须是一个大气压与地球表面大气压相等的密封的空间;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可以与在地球表面时一样工作生活。宇航员穿的特制的太空服也是一个密封空间,可以保证宇航服内大气压与宇宙飞船的大气压相等。
根据知识可得。
当玻璃管中混入少量空气时,空气的压强与水银柱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因此,会使水银柱高度变小,使测量值变小。
5.左杯内因蜡烛燃烧而消耗掉了部分氧气,而杯口又被密封,得不到空气补充,因而造成左杯内气压降低,这样,大气压就会压迫水沿着橡皮管流向左杯.
提升题
【答案】
B 2. B
3.空气高速流过"气流偏导器"时,上方的气流速度小,下方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过"气流偏导器"的空气对"气流偏导器"产生向下的压力差.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车轮对地面贴的更紧.
【解析】
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约为10-4m2,根据p= F S 可得: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F=pS=105Pa×10-4m2=10N.
橡皮膜受到竖直向下的大气压力作用、向上的水的支持力作用,由于大气压力大于水的支持力,橡皮膜受到的合力向下,因此橡皮膜向下凹进一些.
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凸起,所以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气流偏导器上方的空气流速较慢,压强较大;而流过下方的空气速度较快,压强较小。这样,偏导器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车能抓紧地面。
《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
分层练习
基础题
1.如图所示的各种事例中,跟大气压无关的是( )
第1题图
A.用吸盘挂钩挂物品 B.用滴管吸取药液
C.人呼吸 D.向外推针管中的药液
2.地球上大气压的存在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不是任何现象都能证实的,也不是各种运动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下面的几种说法中不能证明的是( )
A.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过程
B.离心式水泵的抽水过程
C.钢笔吸墨水
D.车辆的行驶
3.如图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所受的重力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某同学用嘴对一个空塑料瓶吸一口气,塑料瓶就能“挂”在嘴上,原因是( )
A.唾液把瓶粘住了
B.瓶内气压减小了
C.瓶外气压增大了
D.瓶子质量减小了
5.水银曲管气压计的构造如图所示,被封闭的一端是真空的,开口的一端与大气相通。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这时大气压强为( )
第5题图
A.900 mmHg B.750 mmHg
C.850 mmHg D.因无刻度,难以读出
6.大气对你的一只手掌的上表面的压力最接近的数值是( )
A.10 N B.100 N C.1000 N D.10000 N
7.如图所示,把装满水的瓶子浸入水中,口朝下放置。将瓶子慢慢向上提起,当瓶子有一部分已从水中提出,但瓶口还没有离开水面时,则( )
第7题图
A.瓶中的水将全部流出,瓶子变成空的
B.瓶中的水不流出,瓶中仍充满水
C.露出水面的那段瓶子是空的,留在水面下的部分有水
D.无法确定瓶内是否有水
8.注射器抽取药液是利用( )进行的。当把针头插入药液中,向外拉活塞时,针头内的气体体积变大,气体压强( ),大气压把药液沿针头压入针管内。
能力题
1.冬天,装有部分水的热水瓶放置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于( )
A.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瓶塞遇冷收缩
D.瓶塞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2.在解释“将钢笔插入墨水瓶中灌墨水”的问题时,用到下面五句话:①笔囊里的空气压强减小;②用手指挤压笔囊外的弹簧片;③松开手指;④墨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笔囊;⑤笔囊排出部分空气,体积减小。表达的合理顺序是( )
A.②③①④⑤ B.②⑤④①③
C.②③⑤①④ D.②⑤③①④
3.地球上大气压的存在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不是任何现象都能证实的,也不是各种运动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下面的几种说法中不能证明的是( )
A.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过程
B.离心式水泵的抽水过程
C.钢笔吸墨水
D.车辆的行驶
4.大气对你的一只手掌的上表面的压力最接近的数值是( C )
A.10 N B.100 N C.1000 N D.10000 N
5.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如图所示,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
第5题图
(1)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 )(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该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 )。
提升题
1.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小亮的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螺丝刀撬瓶盖可以( )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D.由于撬了盖的一边,从而增大了盖的另一边的压力
2.在解释“将钢笔插入墨水瓶中灌墨水”的问题时,用到下面五句话:①笔囊里的空气压强减小;②用手指挤压笔囊外的弹簧片;③松开手指;④墨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笔囊;⑤笔囊排出部分空气,体积减小。表达的合理顺序是( )
A.②③①④⑤ B.②⑤④①③
C.②③⑤①④ D.②⑤③①④
3.如图所示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第14题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 ),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
④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写出表达式)。
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他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答案】
1. D 2.D 3. B 4.B
5. B 6. C 7. B
8.大气压 变小
【解析】
向外推针管中的药液不属于大气压的应用。
根据课本知识可得。
因为空气是具有流动性的物质,物质流动时会向着各个方向都产生挤压和冲击的力,所以空气内部向着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使瓶内气体变少,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小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了嘴唇上,故B正确;唾液不是胶水,它是粘不住小瓶的,所以A不合题意;瓶外的大气压是不变的,故C错误;瓶子的质量并没有减小,故D错误.
水银曲管气压计被封闭的一端是真空的,开口的一端与大气相通.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因为这样测大气压强是测水银柱到液面的高度差,所以这时大气压强为85cm-10cm=75cm.
通常情况下,大气压强是1.0×105Pa,一只手掌的长18cm,宽10cm,面积约为180cm2,即0.018m2,故一只手掌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0×l05Pa×0.018m2=1800N,最接近于1000N;
由于瓶口并未露出水面,因此空气不能进入瓶子,没有空气的满瓶水对瓶口位置产生的压强,远远没有大气压对这个位置的压强大,大气压将把满瓶水稳稳地拖住。如果瓶口离开水面,空气可以进入瓶子,跑到瓶子中水面的上方,上方的气压和外面的大气压相等,瓶子里的水由于自身重力将全部流出到水槽中。
8.抽取药液的过程中,当向外拉活塞时,针头内的气体体积变大,气压减小,大气压不变,大气压将药液压入针管内.
能力题
【答案】
B 2. D 3.D 4.C
(1)G
(2)吸盘内的空气没有被完全挤出
【解析】
在冬天,装有半瓶热水的热水瓶的上方空间内大部分气体是水蒸气,经过一段时间后,水蒸气液化,即瓶内的空气变少,造成了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瓶塞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紧紧的压在瓶口.
根据知识可得。
根据知识可得。
4.通常情况下,大气压强是1.0×105Pa,一只手掌的长18cm,宽10cm,面积约为180cm2,即0.018m2,故一只手掌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0×l05Pa×0.018m2=1800N,最接近于1000N;
5.当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向上的压力大小就等于所挂物体的总重力G。
吸盘中的空气没有完全挤出;或吸盘漏气;或有外部空气进入吸盘;或吸盘与玻璃板之间有杂质;吸盘的面积测量不准等.
提升题
【答案】
C 2. D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全部刻度线的长度 S=
p=
(2)无法排尽筒内的空气
【解析】
1.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2.根据课本知识可得。
3.根据课本知识可得。
《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3课时)
分层练习
基础题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是大气压强引起的是 ( )
2.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 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所示,结果是 ( )
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如图所示,是一种塑料做的方便衣钩,只要将它往很平的墙上一按,便牢牢地贴在墙上,并可以挂上衣服。衣钩能贴在墙上,这是由于 ( )
A.墙对塑料衣钩有吸引力
B.有大气压强作用在塑料衣钩上面
C.地球对塑料衣钩没有吸引力
D.墙壁受大气压力作用
4.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014m2。地球表面的大气压约1.0×105 Pa,则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约为________N。
5.如图所示,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上扎一个小孔,水便从小孔喷出。随着瓶内水面的降低,水喷出的距离越来越短,是因为小孔处水的压强逐渐变________。堵住瓶口,水很快就停止流出,此时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比瓶外大气压__________。
能力题
1.如果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用水银而用酒精,玻璃管至少应该长________m。(ρ酒=0.8×103 kg/m3,大气压为1.0×105 Pa,g取10 N/kg)
2.盛夏时分,“小问号”王欣同学在打开冰箱取饮料时,突然脑海浮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开冰箱门都比较费力?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里的冷空气出来,外面的热空气进去,当冰箱门重新关上后,就将这部分热空气也关在了里面。箱内热空气冷却收缩,压强减小,王欣判断这应该是开冰箱门费力的一个原因。若冰箱门长为0.6 m,宽为0.5 m,冰箱外的气压为1×105 Pa,设冰箱内部与外部的气压相差,求:
(1)冰箱内气体压强是多少?
(2)冰箱内、外气体对门的压力各是多少?
(3)冰箱门受到的内外压力差相当于质量为多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g取10 N/kg)
3.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生病而需要打针输液。右图为输液装置示意图,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管的作用是利用________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针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________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调节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题
1.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乙图实验,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2.大气对你一只手掌的上表面的压力最接近 ( )
A.10 N B.100 N
C.1000 N D.10000 N
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他们拿来一个带挂钩的吸盘,将吸盘紧压在厚玻璃板的下表面,用一个可装细沙的购物袋(质量不计)挂在挂钩下。如图所示,向袋里逐渐注入细沙直至吸盘被拉下来,由此可得到大气压的大小。
(1)本实验主要的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压的表达式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测出的大气压仅为0.8×105 Pa,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4.下图是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气体的压
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4 cm,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 mm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 g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105 Pa,问:
(1)此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2)经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1.8×105 Pa,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使用吗?若不能,应该再配备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g取10 N/kg)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答案】
1.B 2. A 3. B 4.1×1019 5.小 小
【解析】
救生锤能击碎车窗玻璃,是运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原理工作的,和大气压无关,符合题意。
2.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撑约10 m高的水柱,故罐内水的高度不变,被大气压支撑着。
3.空气对塑料挂钩存在压强,也就存在压力。这种压力导致挂钩与墙壁之间存在摩擦力,以平衡挂钩自身的重力。
4.根据课本知识。
5.水喷出的距离长短与液体的压强大小有关,水喷出的越短,说明小孔处水的压强越小。堵住瓶口,随着水面的下降,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小孔处的水被大气压强压回,水将停止流出。
能力题
【答案】
12.5
2.(1)9.99×104 Pa (2)2.997×104 N 3×105 N (3)3 kg
3.大气压 减小摩擦 提高药瓶相对手背的高度
【解析】
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的液柱被大压强支撑着,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得,此时整个液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p液=p0=1.0×105 Pa
根据p=ρgh可得,
h===12.5 m
2.(1)冰箱内气体的压强:
p内=1×105 Pa×=9.99×104 Pa
(2)冰箱门的面积:S=0.5 m×0.6 m=0.3 m2
冰箱内气体对冰箱门的压力:
F内=p内S=9.99×104 Pa×0.3 m2=2.997×104 N
冰箱外气体对冰箱门的压力:
F外=1.0×105 Pa×0.3 m2=3×104 N
(3)冰箱门受到的内外压力差为:
F外-F内=3×104 N-2.997×104 N=30 N
m===3 kg
3.输液时我们要让药液匀速滴下,实质是要求输液瓶口处的压强在瓶内药液高度下降时保持不变。而实际上,若无C管,随着液体下降,输液瓶内液体对瓶塞处的压强减小,同时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也减小,液体流下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因此需要在瓶塞处安装C管,以使一旦瓶塞上方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外界空气就会进入瓶中增大瓶内压强,从而使瓶口处液体压强总是保持与大气压基本相等
提升题
【答案】
1. C 2. C
3.(1)刻度尺 测力计(天平、案秤、台秤)
(2)吸盘的直径D(吸盘的半径r) 细沙受到的重力G(细沙的质量m)
(3)
(4)吸盘中的空气没有完全被挤出;接触面没有处理干净;吸盘与玻璃板接触不紧密;存在漏气现象等。
4.(1)设处界的大气压为p0,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为pm,锅内气体的压强达到最大值时:p内=p0+pm,而pm===
∴p内=1.0×105 Pa+=2×105 Pa
(2)由于p内=2×105 Pa>1.8×105 Pa,要使此高压锅继续使用,必须减小p内,由p内=p0+pm=p0+知,即要减小限压阀的质量,故原来的限压阀不能使用,由p内′=p0+得
m′=
=
=0.08 kg
【解析】
1.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对海绵的压力越小,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A错;乙图实验,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故B错;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和吸盘的面积S,可得大气压强p=,故C正确;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2.通常情况下,大气压强是1.0×105 Pa,一只手掌的面积约为100 cm2,即0.01 m2,故一只手掌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0×105 Pa×0.01 m2=1000 N。
《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4课时)
分层练习
基础题
1.在下列现象中,应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 )
A、将风筝放上天 B、用针筒注射器把药液注入肌肉
C、用吸管吸饮料 D、火箭喷射高温燃气而升空
2.气压即为大气压强,气压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在低气压区,一般为( )
A、晴湿天气 B、阴雨天气 C、干燥天气 D、晴燥天气
3.高压锅煮牛肉时,牛肉容易烂,其原因是( )
A、高压锅内压力大,牛肉被压烂 B、高压锅内压强大,牛肉易膨胀变烂
C、高压锅内水温高,牛肉在高温下易煮烂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4.下列生活或生产用具不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工作的是( )
A、离心式水泵 B、真空压缩保存袋 C、吸尘 D、电冰箱
5.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致变质,沸腾的温度低于100℃,制糖时应采用措施为( )
A、增大装置内的气压 B、减小装置内的气压
C、加热的火不要太猛 D、一定要把整个装置搬到高山上去
6.下列事例中没有应用大气压的是( )
A、把带吸盘的挂衣钩按在光滑的穿衣镜上
B、按自来水笔的笔胆能吸到墨水
C、背双肩带书包比背单肩带舒服
D、打吊瓶也要靠大气压才促使针剂进入人体
7.然很大,但人为什么感觉不到,下面的解释恰当的是( )
A、大气压对人体不起作用 B、人体周围各方向的大气压强相互抵消
C、人体内部也有大气压强 D、人体内部也有压强
8.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高原反应”是指没有习惯高原生活的人去高原之后的一些身体
不适应,这些反应是因为( )
A.高原海拔太高,气压太低
B.高原海拔太高,气压太高
C.高原海拔太高,阳光太强
D.高原海拔太高,水土不服
能力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活塞式抽水机工作的一个循环过程,其中哪一过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
A、只有甲 B、只有乙 C、只有甲和乙 D、只有甲和丙
2.2005年11月,神州6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100多小时后顺利返航,其中宇航员穿了厚厚的宇航服的目的是( )
A、供呼吸 B、保持体内外压强相等
C、美观 D、增大体积
3.中医常用一种“拔罐子”的方法治疗身体疼痛。拔罐子时,用火将小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将罐子猛扣在病人的皮肤上,等冷却下来之后,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将罐子取掉之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会留下圆圆的红印。上述事实可以说明什么?( )
A、说明大气有压强
B、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C、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D、既无法说明大气有压强,又无法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4.登上数千米高山的登山运动员,观察所带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从山下到山顶气压和温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
A.气压上升,气温上升
B.气压下降,气温下降
C.气压上升,气温下降
D.气压下降,气温上升
5.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后引发了西藏旅游热,许多游客刚到达西藏时会出现头晕、头痛、
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其主要原因是( )
①高原上气温偏低 ②高原上缺氧 ③高原上气压偏低 ④高原上人体能量消耗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提升题
1.如图所示,试管a内装有水,浸入装有水的烧杯b内,用酒精灯加热,设环境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那么能使试管a内水沸腾的正确做法是( )
第1题图
A.延长加热的时间
B.换用火焰更旺的酒精灯
C.用塞子将试管a的口塞紧
D.用环形塞子将试管与烧杯间的部分塞紧
2.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致变
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 ℃,应采用的办法是( )
A.减小气压,降低沸点 B.增大气压,降低沸点
C.尽量缩短加热时间 D.微火加热缓慢沸腾
3.如图所示是李亮同学用硬度适当的塑料瓶、橡皮塞、有刻度的细玻璃管、滴入了红墨水的溶液自制的一个简易气压计,用它来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第3题图
(1)瓶中水面上方是气体,在图示状态下,瓶内气体的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的大气压。
(2)为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探究过程中除了要塞紧橡皮塞外,还要( )。
(3)李亮将简易气压计从山下拿至山上后,细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会( )(填“增加”“不变”或“减小”)。
(4)李亮还用它来检测人手的握力大小,他是如何运用这个装置来判断人手握力大小的?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答案】
1.C 2. B 3. C 4.D
5.B 6.C 7. D 8.A
【解析】
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时,管内的空气被吸走,气压减小,饮料靠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到嘴里的.
阴雨天的低气压一般指的是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力较低,高空的压力是相对较高的,所以云层下降而造成降雨.
高压锅在使用时利用限压阀增大锅内气体压强,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就会升高,牛肉在高温环境中容易被煮烂.
D选项不是利用大气压.
要降低水的沸点,可以降低水上方气体的压强,压强减小,沸点就会降低;缩短加热的时间和降低加热炉火的温度都不能降低水的沸点.
根据知识可知。
人体内部也有压强
高原海拔太高,气压太低
能力题
【答案】
1. D 2.B 3. C 4. B 5.B
【解析】
根据知识可知。
可防护空间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在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如果人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 航天服是在飞行员密闭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功能服装。
①罐子会吸附在皮肤上,是因为罐内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是说明大气有压强.
②皮肤上的圆形血印是向外凸起,说明人体内也有压强,体内压强比罐内压强大,导致皮肤向外凸起.
当登山运动员从山下到山顶的时候,高度增加,气压减小.所以随身携带的气压计的数值将变小.同时据生活经验可知,且越往高处,气温越低,故温度计的示数也会降低.
根据知识可知。
提升题
【答案】
D 2. A
3.(1)大于 (2)持瓶中水的温度不变(3)增加
(4)塑料瓶,根据细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变化量的大小判断握力的大小。
【解析】
水的沸腾温度是100℃,但是一定要有外界高于100℃的温度来持续加热它,
A、用高压锅提高糖汁的沸点,糖汁会变质,故A错误;
B、要降低水的沸点,可以降低水上方气体的压强,压强减小,沸点就会降低,故B正确;
C、敞开锅盖用猛火加热,使糖汁迅速沸腾而除去水分,也会使之变质,故C错误;
D、很显然是错误.
3.根据知识可知。
《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5课时)
分层练习
基础题
1.刮大风时,即使风平行于窗户,窗户也常常被刮开而打破,原因是( )
A.风对窗户的作用力太大
B.窗内气压大于窗外气压
C.风对窗户的作用力太小
D.窗内气压小于窗外气压
2.把长10厘米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A管的上端,如图所示,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 )
第2题图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将( )
第3题图
A.静止不动 B.向中间靠拢
C.向两侧分开 D.向同侧偏移
4.如图所示,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风雨中,一阵大风吹来,伞面
可能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第4题图
5.如图所示,用一个漏斗向一支点燃的蜡烛的火焰吹气,烛焰将( )
第5题图
A.向左飘动 B.向右飘动
C.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D.无法确定
6.汽车长途行驶后,车身外容易布满灰尘,其主要原因是( )
A.汽车行驶途中往往会遇上扬尘天气
B.汽车行驶时车轮溅起的尘土粘到车上
C.汽车行驶时,车身附近压强小,地面附近灰尘被周围空气压向车身
D.汽车行驶时走的都是泥土路,中国的公路比较差
7.家用煤气灶灶头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使用时打开煤气阀门,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而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 )
第7题图
A.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B.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D.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8.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能力题
1.大风天气,我们如果迎风骑自行车,一阵大风刮过时,会感到无法用嘴或鼻子吸气,但可以向外吐气;当大风过去又恢复了正常的呼吸。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与气压无关,是人缺乏锻炼
B.风大时,人体内的压强变大,使人难以吸气
C.风大时,脸前气压变大,压得人难以吸气
D.风大时,脸前气压变小,所以容易向外吐气
2.当火车驶过时,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火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非常危险,以下现象不能用解释此现象的规律解释的是( )
A.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
B.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C.大风会把不牢固的屋顶掀翻
D.护航编队各船只多采用前后行驶而非并排行驶
3.如图是家用煤气灶灶头的示意图。使用时打开煤气阀门,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而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 )
A.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B.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D.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4.如图1所示,静止时U形管两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2中所有合理情形的是()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5.如图所示,在雨中撑伞的行人,每当大风吹来,会有伞被向上“吸”的感觉,关于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C.伞受到的空气浮力变大
D.伞受到的空气浮力变小
提升题
1.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
A. B. C. D.
2.足球运动员在某次比赛中,踢出一记神奇的“香蕉球”,足球从右侧绕过“人墙”射入球门,如图所示。这是因为踢出的足球( )
第2题图
A.左侧空气流速慢
B.两侧空气流速相同
C.左侧空气流速快
D.不断改变旋转方向
3.物理老师在实验室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图甲所示的是由粗细不同的三节塑料管A、B、C连接而成的装置,三节管中分别接有三个相同传感器的探头,传感器与电脑相连。老师将抽气机与C管右端相连后开始抽气,电脑绘制出的三节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抽气过程中,三节管中的气体流速相同
B.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01.0千帕
C.0~4秒,C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最大
D.图象③是A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答案】
1. B 2. A 3. B 4.B
5. A 6. C 7. D 8.B
【解析】
由于窗外空气的流动,做成气流内压力减少,室内相对静止的空气压强较室外大,从而对窗户产生向外的压力,使窗户向外打开而被损坏。
A管上方有气流,压强小(1分),大气压的作用使A管中的水面上升
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两只纸船两侧压强都相等.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中间水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外侧压强不变,两只纸船都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
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因为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伞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伞面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伞被向上“吸”.
向左飘动
车子运动快,车体附近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而道路两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尘土在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到车身上.
因为流速越快,流体的压强越小,所以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煤气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向燃烧头,而煤气不会向空气中泄露.
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能力题
【答案】
1. D 2. B 3.D 4.B 5.A
【解析】
一阵大风刮来,我们很难用嘴和鼻子吸气,但可以向外吐气,这是因为刮风使脸前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体内气体压强大于脸前气体压强,所以很难吸进气体,但可以呼出气体.
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
因为流速越快,流体的压强越小,所以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煤气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向燃烧头,而煤气不会向空气中泄露.
根据课本知识可得。
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因为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伞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伞面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伞被向上“吸”.
提升题
【答案】
B 2. C 3.D
【解析】
船体下安装了水翼,水翼形状象机翼,象D那样安装时,水翼上方水的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水的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力差,使船身整体抬高离开水面,从而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因为这个足球走这样的轨迹,旋转方向一直是逆时针旋转(会踢球的都知道这个),左侧的流速快,压强小。前半段发力大于空气压迫的力,所以球顺着踢球脚发出的力走,后半段发力减弱几乎没有了,受到空气的压力,所以球拐弯了,最后依靠旋转的力旋进球门。
在图甲的装置中,当用吹风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个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细管内气体流速比粗管内气体流速大,粗管内气体流速小,故A管内的气体流速最大,B管内的气体流速次之,C管内的气体流速最小;故A错误;B、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Pa,即101.0kPa.一般实验室的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CD、因为A管内的气体流速最大,B管内的气体流速次之,C管内的气体流速最小,故C管压强最大,B管次之,A管最小;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③的压强变化最大,故可判断气体压强变化最大的是A管;即图象③是A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故C错误,D正确.
《第3节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能例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是一种客观存在。
(2) 观察演示,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气压的观测;
【教学难点】
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看过魔术表演,常常被精彩的节目深深的吸引,对魔术师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今天老师就过一回魔术师的瘾,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
“倒不出的水”
在空玻璃杯口覆盖一张稍厚的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后观察纸片会不会掉下来。
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学生观察水有没有流出来,纸片有没有掉下来。然后将杯子的杯口朝不同方向转一下,水还是不会流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使学生 学生产生了想获知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
新课讲授
大气压强的存在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上述实验表明:大气对浸在它里的一切物体都会产生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实验] 大气压的存在
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3)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学生答:因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接着置疑:若此时将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
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4)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5)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
教师:咦,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可用左手倒拿着管,夸张地放到眼底瞧一瞧)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了重力吗?难道是老师会气功,“发功”将管内的水吸住了吗?
(6)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
学生茅塞顿开――有空气存在。因势利导: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承着水柱。
(7)这时,仍有学生半信半疑,可进一步说明: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学生开始相信大气有压强)
(9)改用胶头,套住玻璃管的一端,再做一遍,同样获得满意效果。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思考] 液体在各个方向上存在压强,气体是否也一样呢?
[学生实验] 探究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①向上: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挡住,倒立玻璃杯,纸片不脱落,说明向上有大气压.
②向下: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很快鸡蛋就被压进广口瓶中,说明向下有大气压。
③猜想向左、向右是否也有大气压,如何证实?(让学生自己证实)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及日常生活经验得知——在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倘若没有大气压强作用在液体的表面,各种液体就不可能被抽吸起来。从这个含义上讲,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
[演示] 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讨论后得出:是大气的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的,进而让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略
《第3节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了大气压的存在和日常生活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并能用大气压来解释相关现象;大气压的测量和大气压的值。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和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演示,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导入新课
用矿泉水瓶装满水,盖紧瓶盖。然后用铁钉依次将瓶的左右侧和底部刺一个小孔,结果水不会流出来。是瓶子没有破还是孔太小造成的吗?教师这时打开瓶盖时水就流出来了。(注意:盖瓶盖时瓶子要压着一点,这样可以避免铁钉刺入时会有一点点水流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大气压的存在和日常生活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并能用大气压来解释相关现象;大气压的测量和大气压的值。
新课讲授
大气压的大小
1.测量工具:教师出示实物并配合多媒体展示介绍: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及其刻度单位。练习读数,培养能力。注意单位及换算。
2.单位:1厘米汞柱=1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帕
师问:大气压是一成不变的吗?同一地点冬天和夏天的大气压一样吗?生答:不同。师追问:为什么说同一地点冬天大气压一般比夏天要大呢?引出大气压强和大气的密度有关。再问珠穆朗玛峰的山顶和山脚的大气压一样吗?引出大气压强和海拔高度有关。
3.影响因素:
大气压还和大气密度直接相关。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通过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和高度的关系,再通过气球能否给宇航员捎信这个例子加以巩固)。
气球能不能给宇航员捎信?
参考答案:不能
简析:因为越离开地球,大气越稀薄,气球外的大气压越小(甚至消失),气球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会使气球破裂。
4.介绍标准大气压的值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
[计算与讨论] 通过计算体会1.01×105帕到底有多大ppt13
(1) 某人的一只手掌面积约有150厘米2,请估算这只手掌受到的大气压力为多大?相当于在手掌上站了几个人?
(2) 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帕,已知一块砖的厚度约为5厘米,则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叠多高的砖头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略
《第3节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第3课时)
通过真空压缩袋和吸尘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用品与大气压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教师创设的活动情景,小组合作,动手、动脑,探求多种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方法,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建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正确分析出各种情况下大气压产生的原因,“体验”到实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快乐。
【教学难点】
人人动手,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出更多的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导入新课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不少生活用品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大气压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讲授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存放棉被、枕头等物品要占用很大的空间 。如果把这些物品放在真空压缩袋里, 抽出袋内的空气, 外界的大气压就会把它们压得扁扁的(如图)。这样不但可以节由于袋内没有空气, 还具有防霉、防蛀、防菌、防潮、 防异味等功能 。
吸尘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清洁工具, 可以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 已广泛用于宾馆、饭店和家庭等。吸尘器工作时,会将里面的空气排出,使里面形成一个低压区。这样, 外界的空气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带着尘垢从吸尘器的地刷进人。 在内部经过过滤后,尘垢留在里面, 空气再从吸尘器的排气口排出。你能根据吸尘器的功能,说说吸尘器内有哪些器件吗?
首先让我们提出问题:吸尘器要达到吸尘的目的,内部应有什么结构?说说各个器件在吸尘器中的作用。(要起尘,应该有地面刷;要吸尘,必须使地面刷前端的空气能进入吸尘器,这就需要有风机使吸尘器中的空气高速排出;滤尘,则需要滤尘器(袋))。
那么,在吸尘器的工作过程中,大气压的作用又表现在哪里?(其实吸尘器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负压差越大风量越大,则吸尘能力也越大。)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大气压的特点: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
3)、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会不同
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高气压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
略
《第3节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第4课时)
通过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和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的学习,了解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生活经验和参与科学实验活动,认识科学实验的方法。尝试用亲身的体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与总结能力,也能提升对自然界事物的关注度,利于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重点】
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教学难点】
气压的观测
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导入新课
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晴朗的天气,人的心情通常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 往往会感到疲倦和心情烦躁。 这主要是由于晴天的气压较高, 而阴兩天的气压较低的缘故。
【设计意图】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新课讲授
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压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1、人的情绪、心情受气压影响较大
2、人对气压的变化有逐步适应的过程(高山病的说明)
高山病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高山、高原地区。其发生除了人体不适应低氧环境外,还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联。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高山反应越严重,高山病发病率越高。从低地迅速进入高山的人群,当上升到海拔3500米处,部分人出现高山反应;当上升到4000米处,则大部分或全部人出现高山反应。重型高山病──高山肺水肿和高山昏迷大多发生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
引起高山病诸因素的综合指标称为效应高度,它决定各类型高山病出现的起始海拔高度。效应高度不仅有地带性和地区性的差异,而且还有季节性差异。
①。效应高度的总趋势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低纬度地区为3000~3500米,中纬度地区为2500米,高纬度地区为2000米。这与大气圈对流层的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变薄和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变化有关。
②。在分布有沼泽或埋藏有天然气地层的高山地区,经常有天然气逸出,在一定的地形部位和天气条件下,是急性高山病的诱因。水土中某些矿物元素的过剩或不足,也往往是慢性高山病的影响因素。
③季节性。急性高山病通常是冬季比夏季多,因为冬天严寒,体内氧的消耗量大,上呼吸道的感染多。
3、减压实验说明:人体内也有压强。当体内外压强失去平衡后,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讨论】我们的周围的大气压大约有105帕,这么大的气压作用在我们身上,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
--猜测原因:可能时我们已经适应了,也可能时我们的体内也有压强,它跟体外的大气压相平衡。
【阅读】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
宇航服要用来保护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的宇航员。如果不加特殊的保护,人是不可能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生存的。太空的寒冷瞬间可冻结皮肤、太阳的炙热又可引起严重的烧伤、失去大气层血液就会沸腾、人缺氧一会儿都不行。这些恶劣的太空环境意味着人如果没有穿上特殊保护的宇航服,很快就会死亡。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实验】研究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
【现象】增大气压时原来沸腾的水不再沸腾
减小气压时原来不在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
压力锅就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压力锅具有较好的密闭性,能使锅内达到的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当外界气压为1x105帕时,一般家用压力锅内的压强接近2x105帕,锅内水的沸点在l20℃左右。因此, 用压力锅煮食物既可以保证在低压地区将食物烧熟, 还可以提高烧煮食物的速度,节省燃料。
【结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略
《第3节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第5课时)
通过气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学习,了解气体流速的改变,改变了气体的压强;而且是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生活经验和参与科学实验活动,认识科学实验的方法。尝试用亲身的体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
气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导入新课
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气体流速的改变,改变了气体的压强;而且是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新课讲授
[实验] 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象:纸向上飘起。
(2)找两张相同的薄纸,用手捏住两张纸的一端,让两张纸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两张纸保持平行。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猜测会出现的现象。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相同吗?
学生猜测:纸条会被气流向两边吹开。
现象:当吹气时,两纸条反而向中间合拢。
分析:吹气时纸条为什么会向中间合拢呢?
肯定是纸条受到了力的作用,而且力的方向是指向内侧。那么是什么物体施与纸条力的作用呢?我们分析一下:与纸条接触的只有空气。吹气前,两条纸互相平行,保持一定的间距,没有吸引和推斥,表明它们受到外侧和内侧的力互相平衡;吹气时,两条纸相互靠近。纸条外侧的气体压强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是纸条内侧的气体压强变小了。吹气时与不吹气时有什么不同吗?两纸条内侧的气体的流速较大。
可见,气体流速的改变,改变了气体的压强;而且是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再通过全体学生参加的两个简易小实验,让学生体会一下。
[思考] 现在你能解释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为什么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了吗?
行驶的火车和人之间的气流速度大,压强变小。人外侧的大气压大于火车和人之间的气压。这种情况下,会使人大气压挤到火车前,这样非常危险。
[讨论] 把一支玻璃管插入水中,当用另一支玻璃管对着它的上端吹气时,有什么现象?试一试,怎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现象:有水从管口吹出。
解释:玻璃管的上端气流速度大,压强小(小于大气压)。所以玻璃管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管口出来。
杂技表演(教师演示,并发四至八组的玻璃管、漏斗和乒乓球等器材给学生模拟演示):悬浮在空中的乒乓球和吹不下来的乒乓球。并问学生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补充实验并解释]:龙卷风为什么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台风为什么常常能将屋顶掀起?
教师:跟气体一样,液体的压强也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讲述]:在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突然,小军舰偏离了航道,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与“奥林匹克号”相撞。大家肯定知道原因了。首先大家要明白:水流动而船不动与船运动而水不动效果时相同的,即运动是相对的
当两船彼此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之间的水由于被挤在一起,流速要比外部大一些,压强就要比外部小一些。这样,水流的压力差将使两船相互“吸引”,外部压强较大的水就把两船挤在一起而发生碰撞事故。
因此,同方向高速平行行驶的船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教师:气体和液体一样,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都会流动,并且流动的规律也相同,因此人们将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阅读] 学习了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后,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我们发现机翼的翼型不是平的,而是平凸型的。
[解释]教师引导学生解释机翼升力是如何获得的。
我们发现:空气流到机翼前缘后,分成上下两股气流,分别沿机翼的上下表面流过,在机翼后缘又重新汇合向后流去。机翼的上表面凸起,使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机翼的下表面流速小,压强增大。于是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出现了压强差,就有了压力差,这成为飞机上升的动力。当升力大于飞机重力的时候,飞机就可以升空了。
略
课件9张PPT。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1课时)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倒不出的水”
在空玻璃杯口覆盖一张稍厚的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后观察纸片会不会掉下来。
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学生观察水有没有流出来,纸片有没有掉下来。然后将杯子的杯口朝不同方向转一下,水还是不会流下来。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大气压强的存在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上述实验表明:大气对浸在它里的一切物体都会产生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实验] 大气压的存在
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3)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学生答:因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接着置疑:若此时将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
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4)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5)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
教师:咦,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可用左手倒拿着管,夸张地放到眼底瞧一瞧)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了重力吗?难道是老师会气功,“发功”将管内的水吸住了吗?
(6)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
学生茅塞顿开――有空气存在。因势利导: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承着水柱。
(7)这时,仍有学生半信半疑,可进一步说明: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学生开始相信大气有压强)
(9)改用胶头,套住玻璃管的一端,再做一遍,同样获得满意效果。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思考] 液体在各个方向上存在压强,气体是否也一样呢?
[学生实验] 探究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①向上: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挡住,倒立玻璃杯,纸片不脱落,说明向上有大气压.
②向下: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很快鸡蛋就被压进广口瓶中,说明向下有大气压。
③猜想向左、向右是否也有大气压,如何证实?(让学生自己证实)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及日常生活经验得知——在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倘若没有大气压强作用在液体的表面,各种液体就不可能被抽吸起来。从这个含义上讲,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演示] 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讨论后得出:是大气的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的,进而让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件9张PPT。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2课时)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用矿泉水瓶装满水,盖紧瓶盖。然后用铁钉依次将瓶的左右侧和底部刺一个小孔,结果水不会流出来。是瓶子没有破还是孔太小造成的吗?教师这时打开瓶盖时水就流出来了。(注意:盖瓶盖时瓶子要压着一点,这样可以避免铁钉刺入时会有一点点水流出来)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大气压的大小
1.测量工具:教师出示实物并配合多媒体展示介绍: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及其刻度单位。练习读数,培养能力。注意单位及换算。
2.单位:1厘米汞柱=1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帕
师问:大气压是一成不变的吗?同一地点冬天和夏天的大气压一样吗?生答:不同。师追问:为什么说同一地点冬天大气压一般比夏天要大呢?引出大气压强和大气的密度有关。再问珠穆朗玛峰的山顶和山脚的大气压一样吗?引出大气压强和海拔高度有关。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3.影响因素:
大气压还和大气密度直接相关。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通过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和高度的关系,再通过气球能否给宇航员捎信这个例子加以巩固)。
气球能不能给宇航员捎信?
参考答案:不能
简析:因为越离开地球,大气越稀薄,气球外的大气压越小(甚至消失),气球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会使气球破裂。 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4.介绍标准大气压的值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
[计算与讨论] 通过计算体会1.01×105帕到底有多大ppt13
(1) 某人的一只手掌面积约有150厘米2,请估算这只手掌受到的大气压力为多大?相当于在手掌上站了几个人?
(2) 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帕,已知一块砖的厚度约为5厘米,则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叠多高的砖头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件9张PPT。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3课时)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存放棉被、枕头等物品要占用很大的空间 。如果把这些物品放在真空压缩袋里, 抽出袋内的空气, 外界的大气压就会把它们压得扁扁的(如图)。这样不但可以节由于袋内没有空气, 还具有防霉、防蛀、防菌、防潮、 防异味等功能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吸尘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清洁工具, 可以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 已广泛用于宾馆、饭店和家庭等。吸尘器工作时,会将里面的空气排出,使里面形成一个低压区。这样, 外界的空气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带着尘垢从吸尘器的地刷进人。 在内部经过过滤后,尘垢留在里面, 空气再从吸尘器的排气口排出。你能根据吸尘器的功能,说说吸尘器内有哪些器件吗?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首先让我们提出问题:吸尘器要达到吸尘的目的,内部应有什么结构?说说各个器件在吸尘器中的作用。(要起尘,应该有地面刷;要吸尘,必须使地面刷前端的空气能进入吸尘器,这就需要有风机使吸尘器中的空气高速排出;滤尘,则需要滤尘器(袋))。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那么,在吸尘器的工作过程中,大气压的作用又表现在哪里?(其实吸尘器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负压差越大风量越大,则吸尘能力也越大。)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大气压的特点:
1)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 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
3) 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会不同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高气压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课件11张PPT。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4课时)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压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1、人的情绪、心情受气压影响较大
2、人对气压的变化有逐步适应的过程
3、减压实验说明:人体内也有压强。当体内外压强失去平衡后,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高山病的说明)
高山病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高山、高原地区。其发生除了人体不适应低氧环境外,还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联。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高山反应越严重,高山病发病率越高。从低地迅速进入高山的人群,当上升到海拔3500米处,部分人出现高山反应;当上升到4000米处,则大部分或全部人出现高山反应。重型高山病──高山肺水肿和高山昏迷大多发生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引起高山病诸因素的综合指标称为效应高度,它决定各类型高山病出现的起始海拔高度。效应高度不仅有地带性和地区性的差异,而且还有季节性差异。
①效应高度的总趋势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低纬度地区为3000~3500米,中纬度地区为2500米,高纬度地区为2000米。这与大气圈对流层的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变薄和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变化有关。
②在分布有沼泽或埋藏有天然气地层的高山地区,经常有天然气逸出,在一定的地形部位和天气条件下,是急性高山病的诱因。水土中某些矿物元素的过剩或不足,也往往是慢性高山病的影响因素。
③季节性。急性高山病通常是冬季比夏季多,因为冬天严寒,体内氧的消耗量大,上呼吸道的感染多。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3、减压实验说明:人体内也有压强。当体内外压强失去平衡后,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讨论】我们的周围的大气压大约有105帕,这么大的气压作用在我们身上,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
--猜测原因:可能时我们已经适应了,也可能时我们的体内也有压强,它跟体外的大气压相平衡。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阅读】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
宇航服要用来保护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的宇航员。如果不加特殊的保护,人是不可能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生存的。太空的寒冷瞬间可冻结皮肤、太阳的炙热又可引起严重的烧伤、失去大气层血液就会沸腾、人缺氧一会儿都不行。这些恶劣的太空环境意味着人如果没有穿上特殊保护的宇航服,很快就会死亡。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实验】研究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
【现象】增大气压时原来沸腾的水不再沸腾
减小气压时原来不在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压力锅就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压力锅具有较好的密闭性,能使锅内达到的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当外界气压为1x105帕时,一般家用压力锅内的压强接近2x105帕,锅内水的沸点在l20℃左右。因此, 用压力锅煮食物既可以保证在低压地区将食物烧熟, 还可以提高烧煮食物的速度,节省燃料。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件11张PPT。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5课时)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实验] 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象:纸向上飘起。
(2)找两张相同的薄纸,用手捏住两张纸的一端,让两张纸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两张纸保持平行。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猜测会出现的现象。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相同吗?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学生猜测:纸条会被气流向两边吹开。
现象:当吹气时,两纸条反而向中间合拢。
分析:吹气时纸条为什么会向中间合拢呢?
肯定是纸条受到了力的作用,而且力的方向是指向内侧。那么是什么物体施与纸条力的作用呢?我们分析一下:与纸条接触的只有空气。吹气前,两条纸互相平行,保持一定的间距,没有吸引和推斥,表明它们受到外侧和内侧的力互相平衡;吹气时,两条纸相互靠近。纸条外侧的气体压强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是纸条内侧的气体压强变小了。吹气时与不吹气时有什么不同吗?两纸条内侧的气体的流速较大。
可见,气体流速的改变,改变了气体的压强;而且是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现在你能解释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为什么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了吗?
行驶的火车和人之间的气流速度大,压强变小。人外侧的大气压大于火车和人之间的气压。这种情况下,会使人大气压挤到火车前,这样非常危险。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把一支玻璃管插入水中,当用另一支玻璃管对着它的上端吹气时,有什么现象?试一试,怎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现象:有水从管口吹出。
解释:玻璃管的上端气流速度大,压强小(小于大气压)。所以玻璃管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管口出来。
杂技表演(教师演示,并发四至八组的玻璃管、漏斗和乒乓球等器材给学生模拟演示):悬浮在空中的乒乓球和吹不下来的乒乓球。并问学生你能解释为什么吗?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补充实验并解释]:龙卷风为什么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台风为什么常常能将屋顶掀起?
教师:跟气体一样,液体的压强也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讲述]:在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突然,小军舰偏离了航道,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与“奥林匹克号”相撞。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阅读] 学习了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后,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我们发现机翼的翼型不是平的,而是平凸型的。
[解释]教师引导学生解释机翼升力是如何获得的。
我们发现:空气流到机翼前缘后,分成上下两股气流,分别沿机翼的上下表面流过,在机翼后缘又重新汇合向后流去。机翼的上表面凸起,使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机翼的下表面流速小,压强增大。于是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出现了压强差,就有了压力差,这成为飞机上升的动力。当升力大于飞机重力的时候,飞机就可以升空了。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