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降水》(第1课时)分层练习
基础题
1.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在如图所示中,甲为 ,乙为 。
A. 白昼海风 B. 黑夜海风 C. 白昼陆风 D. 黑夜陆风
2.季风形成的原因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 )
A. 海水比热大
B. 陆地比热小
C. 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
D. 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小
3.符号“”表示( )
A. 东北风6级,风从东北方吹来
B. 东北风6级,风向东北方吹去
C. 东北风3级,风从东北方吹来
D. 东北风3级,风向东北方吹去
4.下列对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风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B. 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C. 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
D. 风常常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所以风没有利用价值
5.下列季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
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气压
C.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转移而显著变化
D.季风是影响气候因素之一
6.你觉得下列现象中不能作为判断风向的依据的是 ( )
7.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将于中秋节强势登陆闽粤沿海;9月16日早晨前后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受其影响,广东、福建以及浙江东部、江西、上海、安徽、江苏和台湾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累计雨量250-450毫米);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发蒸腾
8.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风,下图中正确表示我国冬季风向的是…………( )
能力题
1.台风“鲇鱼”在福建省泉州登陆,附近的5省都遭到了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发蒸腾
2.北方地区冬天很冷,许多城市采用供应暖气的方法为居民供暖。住房中都安装了暖气片。为了通过对流加热空气,暖气片应安装在( )
A.靠近地面的墙 B.任何地方都可以
C.房间的中央 D.靠近天花板的墙上源
3.绣湖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讨论“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中的“春风”时,争论很激烈。从地理角度你认为“春风”应指( )
A.春天的风 B.冬季风 C.夏季风 D.偏北风
4.某人面对西北方向站着, 风从他背后吹来, 则此风为(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5.如果要在我国东部城市周围建一个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考虑到风向的关系,图中四个地点,最佳位置应选择( )
① B.④ C.②③ D.都可以
提升题
图甲为探究风的方向的实验示意图。
风向指的是风___________的方向。
用铅笔顶着一个纸飞机对着电扇,发现纸飞机的___________(填 “尖端”或“尾端”)朝向电扇。这说明我们在看风向标___________的时候应该看风向标的___________(填“箭头” 或“箭 尾”)指向。
3.如图乙的风向标,表示此时刮的是____________风,风速为___________米/秒。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答案】
1.AD 2.C 3.A 4.D
5.B 6.D 7.A 8.B
【解析】
白天陆地温度高,空气上升,海洋温度低,空气下沉;夜晚陆地温度低,空气下沉,海洋温度高,空气上升;所以甲为白昼海风,乙为白昼陆风。
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是季风形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表示东北风6级,风从东北方吹来。
风虽然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灾害,但依然存在不少利用价值,比如利用风能供电等。
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冬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气压。
杆的影子方向不能作为判断风向的依据。
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
下图中正确表示我国冬季风向的是图B。
能力题
【答案】
1.A 2.A 3.C 4.C 5.C
【解析】
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
暖气片应该安装在靠近地面的墙上,因为暖气比空气的密度小,向上飘。
“春风”指的是夏季风。
面对西北方向站着, 风从他背后吹来, 则此风为东南风。
污染工厂应该建在背风向,我国东部夏季盛行风为东南风,冬季盛行风为西北风,所以②③是背风向,可以建厂。
提升题
【答案】
吹来 2. 尖端 箭头 3. 东南 10
【解析】
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看风向标尖端的时候应该看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3.根据图乙的风向标,表示此时刮的是东南风,风速为10米/秒。
《风和降水》(第2课时)分层练习
基础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即发生水汽凝结现象
B.雨滴和雪花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
C.降水即指降雨,降雪、降雹不属于降水的形式
D.空气中水汽产生凝结,即形成降水
2.下列有关天气和天气术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指的是朝东南方向吹的风
B.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C.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D.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3.哎,这个周末要下大雨,只能在家玩了,降水的基本条件是( )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的压强足够大
③空气中的温度足够高
④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凝结的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如图为某锋面与天气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冷锋,锋面朝丙处移动
B.是暖锋,锋面朝丙处移动
C.雨区位于甲侧
D.该锋面常带来连续性降水
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现象或行为跟气温变化无关的是
A.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B.冬天到来的时候,蛇要进行冬眠,一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出来活动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22 ℃,因此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
D.蜗牛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会选择夏眠
6.在以下词语中:①阴转多云 ②冬暖夏凉 ③鹅毛大雪 ④四季如春 ⑤和风细雨 ⑥长夏无冬 ⑦冬雨夏干 ⑧雷电交加,描述天气的有( )
A、①③⑤⑧
B、②③④⑧
C、①③④⑤⑧
D、①③④⑤⑦⑧
7.永嘉某中学的同学经过连续观察后发现,在7-8月份两个月里,学校操场上的红旗大部分 时间里飘向西北方向,由此判断永嘉7、8月间的主要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8.学校旗杆上的红旗被风吹开,旗帜向着西北方向展开,此时的风向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能力题
1.下列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
①树叶的摇动方向;②树的影子方向;③炊烟的飘向;④雨滴的下落方向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不属于对流层特征的是( )
A、对流运动显著 B、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气温随温度增加而降低 D、上暖下冷有利于对流
3.2015年9月29日,超强台风“杜鹃”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沿海登陆,给浙江带来暴雨,水灾严重。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主要属于(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发蒸腾
4.西北内陆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
A.纬度位置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5.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娜基莉”“夏浪”双台风来袭前,我市非常重视防台工作,因为台风会带来( )
A.寒潮 B.狂风暴雨 C.地震 D.沙尘暴
提升题
根据相对湿度表,回答问题。
干球温度
干湿差(两支温度计示数差)
1.0℃
2.0℃
3.0℃
4.0℃
5.0℃
-5℃
77%
54%
32%
11%
-
0.0℃
82%
65%
47%
31%
15%
5.0℃
86%
71%
58%
45%
32%
10.0℃
88%
76%
65%
54%
44%
15.0℃
90%
80%
70%
61%
52%
20.0℃
91%
82%
74%
66%
58%
25.0℃
92%
83%
76%
68%
61%
30.0℃
93%
86%
79%
73%
67%
35.0℃
93%
87%
81%
75%
69%
1.当气温(干球温度)一定时,干湿差越大,空气的相对湿度越_______,表明湿球温度计包着的湿纱蒸发越___________。
2.如果某两天的相对湿度相同,则气温较高的这一天,干湿差较___________。
3.当这两天的相对湿度都达到100%,则气温较高的这一天,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较________,一旦降温,就可能出现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答案】
1.B 2.A 3.C 4.D
5.C 6.A 7.C 8.D
【解析】
降水条件需要充足的水汽,凝结核以及温度,降雹也属于降水。
东南风指的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
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凝结的程度。
图示为准静止锋,多持续性降水。
蜗牛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会选择夏眠跟气温变化无关。
天气是某地短时间里冷热、干燥、风、气压、阴晴等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综合状况。
在7-8月份两个月里,学校操场上的红旗大部分 时间里飘向西北方向,由此判断永嘉7、8月间的主要风向是东南风
学校旗杆上的红旗被风吹开,旗帜向着西北方向展开,此时的风向是东南。
能力题
【答案】
C 2.D 3.A 4.D 5.B
【解析】
树叶的摇动方向、炊烟的飘向、雨滴的下落方向都可以用来判断风向。
低温下沉,高温上升,上暖下冷不利于对流。
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主要属于水汽输送。
西北内陆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是受季风的影响。
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
提升题
【答案】
小 ; 快 2. 大 3. 多;降水
【解析】
当气温(干球温度)一定时,干湿差越大,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表明湿球温度计包着的湿纱蒸发越快。
如果某两天的相对湿度相同,则气温较高的这一天,干湿差较大。
当这两天的相对湿度都达到100%,则气温较高的这一天,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较多,一旦降温,就可能出现降水。
《风和降水》(第3课时)分层练习
基础题
1.有关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B. 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C. 降水就是指降雨
D. 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灯,统称为降水
2.降水形成的条件是( )
①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3.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表现为( )
A. 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B. 东部多西部少、北方多南方少
C. 东部少西部多、北方少南方多
D. 东部少西部多、北方多南方少
4.下列条件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
①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
②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
③从高空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
④从地面上升到高空中的气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C.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D.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6.读图“我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该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长,夏季短,气候寒冷干燥
B.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7.哎,这个周末要下大雨,只能在家玩了,降水的基本条件是( )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的压强足够大
③空气中的温度足够高
④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凝结的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下列有关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会出现降水
B.大气降水形式就是降雨
C.冰雹也是大气降水的一种形式
D.空中有云就会降水
能力题
下列四幅降水量的年分布图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2.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 )
A.越来越多 B.先多后少
C.越来越少 D.先少后多
3.下列地理事物,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温带常绿阔叶林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一亚寒带针叶林
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绿洲农业
C.农作物一年三熟一一年两熟一一年一熟
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4.造成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主要因素是( )
A.夏季风 B.冬季风 C.纬度位置 D.地面植被
5.在冷空气和暖空气交会面上常常形成降水,如图表示的降水类型是( )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锋面雨 D. 台风雨
提升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
B.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
C.大气湿度表示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D.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时,就形成降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即发生水汽凝结现象
B.雨滴和雪花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
C.降水即指降雨,降雪、降雹不属于降水的形式
D.空气中水汽产生凝结,即形成降水
3.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看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附近地区,降水量大多在______毫米以上.(2)看图可知:世界年平均降水量较少的地区,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______、中纬度内陆地区和______地区.(3)B、C、D三地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______部、中部和______部,其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B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4)判断真假:甲图中成群结对的骆驼在A地经常出现,你觉得这是真的还是假的?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答案】
1.C 2.D 3.A 4.D
5.B 6.C 7.C 8.C
【解析】
降水不是仅指降雨,降雪、降雹也算。
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水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是降水形成的条件。
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从地面上升到高空中的气流是最容易形成降水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凝结的程度。
降水条件需要充足的水汽,凝结核以及温度,降雹也属于降水。
能力题
【答案】
1.B 2.C 3.B 4.A 5.C
【解析】
年降水量差变化越大,越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水田为主的农业到绿洲农业的变化,反映了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
造成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 。
图示的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提升题
【答案】
D 2.B
3.(1)赤道;2000;
(2)200;西岸;两极;
(3)东;西;C;海陆因素;温带季风气候;
(4)假的;A地降水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不会出现骆驼.
【解析】
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凝结的程度。
降水条件需要充足的水汽,凝结核以及温度,降雹也属于降水。
3.(1)看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2)看图可知:世界年平均降水量较少的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中纬度内陆地区和两极地区.
(3)B、C、D三地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其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C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B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4)甲图中成群结对的骆驼在A地经常出现,这是假的;判断依据是A地降水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不会出现骆驼.
《风和降水》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材从介绍风的成因入手,学习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及其测量方法,被有要求学生学会利用风力等级,最后讨论风的利弊。教材增设风速仪、风向仪的使用及风速目测要求,而风向的认知是个难点,教材从新课标要求出发,最大限度的突出对测量方法的探究。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的方法;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分析推断、合作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风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自然界风的资源,扬其长避其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点】
风的观测
【教学难点】
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
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导入新课
有一句话叫:“树欲静而什么不止呢?”
设问:你们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能制造风吗?
活动:把充满气体的气球充气口松开,会感到气球内的空气一涌而出,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风的形成,让学生了解风的影响。
新课讲授
一、风的形成
讨论: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感受到了风,你能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对风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释吗?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找一找]出示一段台风信息,找出有关风的信息。
“麦莎”台风信息:中心位置在温州东南方向855公里的洋面上,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现正以20千米/小时的速度朝西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我市将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为了更好唤醒学生的记忆,使用许多多媒体辅助,并让学生动手做好相关实验,如纸飞机的实验。
二、风的观测
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纸风吹来的方向。
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
表示方法:用一短线段表示。
[设问]风向是如何测量的呢?
[用纸飞机测风向]
为什么做
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观测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由箭头、水平杆和尾翼三部分组成。那么风向标是怎样指示风向的呢?风向是由风向标箭头的方向来指示,还是由箭尾的方向来指示呢?风向又是怎么规定的呢?就让我们用纸飞机测风向这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解决吧!
怎样做
折一纸飞机,中间用铅笔穿过(要让纸飞机能在铅笔上轻松转动)。用手握住铅笔,将纸飞机放在开启的电风扇前,观察纸飞机的机头和尾翼的指向。注意:此时人要站在纸飞机的后方。并借助指南针判断风向。
学到了什么
通过实验,使我们对风和风向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纸飞机的箭头指向风来自的方向。同理,在气象观测中,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
同时也使我们明白:实验可以使我们更简洁明了地了解事物,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
(1)用纸飞机测风向的实验使你明白了风向标指示风向的事实。你是否在想:这是运用了什么原理呢?为什么风向标会有一定的指向呢?下面的文字,会帮助你有一个了解。
风向标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风向仪器的主要部件。在风的作用下,尾翼产生旋转力矩使风向标转动,并不断调整指向杆指示风向。
风向标感应的风向必须传递到地面的指示仪表上,以触点式最为简单,风向标带动触点,接通代表风向的灯泡或记录笔电磁铁,作出风向的指示或记录,但它的分辨只能做到一个方位(22.5°)。
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 米高的风。风的来向为风向,一般用十六方位或360°表示。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
设问:风向标的箭头指示风向,还是箭尾指示风向?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判断风向?它们的方向与风向一致吗?
(2)你知道了风向的测量方法,一定很想知道风速大小的测量方法。其实你也可以用简单的模拟实验来测量风速,你可用生活中常见的小风车(参见三维风车式风速仪)或风压板来简单比较风速的大小了,动手试一试。
气象观测时,使用风速仪来测量风速。
2)风速:指单位时间里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单位是:米/秒、千米/时或海里/小时表示。
测试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它利用风杯在风作用下的旋转速度来测量风速。
风速仪有以下几种:①风杯风速表②桨叶式风速表③热力式风速表。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阅读P68]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目测结果
[朗读]分级歌11.
[练习:比一比,谁的记忆、观察力最好]12.
[提问]每天气象预报是如何表示风向和风速的。介绍风向风速符号
3)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
思考:1、风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有益的事?大风会带来什么危害?
2、 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
略
《风和降水》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本课主要是学习使用温度湿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教学时首先会让同学们了解温度和湿度的相关概念,特别是湿度中的绝对湿度、水汽压及露点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认识测量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原理以及湿度查算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教学重点】
使用干湿球温度表、湿度查算表查算湿度值
【教学难点】
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导入新课
谚语中的科学道理
“燕子低飞要下雨”是因为大雨前昆虫大多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湿度又和降水又密切的联系。
新课讲授
空气的湿度
1、对空气湿度的认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2、湿度的含义: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3、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实验】探究不同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的多少。
器材:一瓶开水,三只烧杯、三支温度计、一块玻璃
【为什么做】
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湿度又和降水又密切的联系。可是我们同学对什么是湿度,湿度又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却了解不多。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感性地理解湿度和相对湿度。大气温度高低与所能包含的水汽的多少
在一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盖上盛有冰的表面皿。
烧杯中的空气发生的变化是有水雾出现。
现象:盛温度高的水的烧杯口,凝结的水汽多。
结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5、观测湿度的仪器:湿度计
湿度计种类: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其中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用实物讲解)。
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干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水汽得丰富程度。
干湿球湿度计的使用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学生读懂相对湿度表的意义),得出相对湿度。
6、湿度与人类生活、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越大。故能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趋势。
【讨论】根据自身的体验,议一议相对湿度的大小与人体舒适感的关系--相对湿度过小,会使人感到干燥,皮肤发生干裂等;相对湿度过大,在冬季会感到特别寒冷,夏季则会感到闷热。
略
《风和降水》教学设计
(第3课时)
通过前面对的温度和湿度学习安排这一内容来分析空气中水汽凝结、降水的形成过程内容安排逻辑性很强。这一节主要学习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降水的形成过程、测量降水量。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根据对自然的观察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提出的探究问题进行总结。
【过程与方法目标】
针对学生对抽象事物理解的局限性,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思想,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现象入手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湿度与降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
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导入新课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越大,那么水蒸气是怎么变成小水珠降下来的呢?
【设计意图】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水汽的能力下降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
新课讲授
一、湿度对降水影响
1.实验 水汽凝结实验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在另一容器内盛满冰,盖在烧杯上。烧杯中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 (1) 盛冰容器底部的表面出现小水珠。
(2) 烧杯内的空气出现了雾——即发生水汽凝结。
2.思考 烧杯中的雾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答:烧杯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当受冷后,变成了小水滴悬浮在烧杯中的空气中,而形成了雾。当上升的雾和水气遇到冷的表面皿底部时,凝结成水珠附在其上。学生相互讨论,自行组织回答,教师小结。
3.结论:c过渡:由此可得出,水汽凝结的条件。
水汽凝结的条件:⑴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⑵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
⑶空气中微小的尘粒
【设计意图】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学会测量降水量。我们先总结再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二、降水的形成
1.热带雨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什么物态变化?
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降水形成--凝结的水珠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最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2.中纬度雨的形成发生什么物态变化?
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降水形成--凝结的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最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3.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
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
固态水:小冰晶[来源:学科网]
云 液态水:小液滴
气态水:水汽
总结: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形成降水
--凝结的水珠(云滴)和冰晶(云中的温度低于0℃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
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三、降水量——科学上用来表示降水的大小
1.降水量: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度量单位:毫米;
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读出刻度。
2.测量工具——雨量计
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刻度即为降雨量
(说明:雪、冰雹待熔化后测量)
3.24小时降水量等级划分
小雨:(<10毫米)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洼地积水慢,屋上雨声微弱。
中雨:(10—25毫米)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上沙沙雨声。
大雨:(25—50毫米)雨滴下降模糊成片,落地四溅较高,洼地积水很快,雨声哗哗作响。
暴雨:(>50毫米)雨猛如倾盆,雨声震耳,积水特快,江河涨水。
4.怎样利用人工降雨的“催化剂”消雨?
在降雨云团移来之前,对云团先实施人工降雨,把雨下到其他地方。人工降雨的“催化剂”有干冰、碘化银、水等。
略
课件13张PPT。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4节风和降水
(第1课时)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当松开充气的气球,或者扇动书本,都会感到有风。风是怎么形成的呢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台风麦莎是2005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2005年8月1日在菲律宾东方的海面上形成。台风行经台湾东北之后,在中国浙江登陆,并继续北上至江苏及山东,转化为温带气旋。 麦莎由老挝所提供,意为“美人鱼”。
由于台风麦莎给中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台风委员会决定将“麦莎”除名,由“帕卡”替代。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台风麦莎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你知道今天的天气吗?天气预报
今天阴有阵雨
早晨最低温度:17度
白天最高温度:23度
西北风1级风的观测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风向?1.脸去感受 2.湿的手臂
3.挂带子 4.抛轻物
5.树木的摇晃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看课本上的风级图,你经历过了吗?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纸风吹来的方向。
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
表示方法:用一短线段表示。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如何用符号表示风? 风 级东北 风 级10东南7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风速:指单位时间里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单位是:米/秒、千米/时或海里/小时表示。
测试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它利用风杯在风作用下的旋转速度来测量风速。
风速仪有以下几种:①风杯风速表②桨叶式风速表③热力式风速表。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
思考:1、风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有益的事?大风会带来什么危害?
2、 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课件12张PPT。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4节风和降水
(第2课时)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谚语中的科学道理
“燕子低飞要下雨”是因为大雨前昆虫大多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空气的湿度 1、对空气湿度的认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2、湿度的含义: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3、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如何测量相对湿度的大小?1、测量仪器:湿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最常用)、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
2、表示方法:一般用相对湿度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3、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相对湿度的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示数,
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示数,
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
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干球:25℃,湿球:23℃,干湿差:2℃ 相对湿度为:83%
2.干球:25℃,湿球:20℃,干湿差:5℃ 相对湿度为:61%
干球温度一定时,干湿差越大,相对湿度就越小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干湿差就越大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实验】探究不同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的多少。
器材:一瓶开水,三只烧杯、三支温度计、一块玻璃
【为什么做】
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湿度又和降水又密切的联系。可是我们同学对什么是湿度,湿度又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却了解不多。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感性地理解湿度和相对湿度。大气温度高低与所能包含的水汽的多少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如图,在一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盖上盛有冰的表面皿。烧杯中的空气发生的变化是有水雾出现。
现象:盛温度高的水的烧杯口,凝结的水汽多。
结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湿度计种类: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其中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干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水汽得丰富程度。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件15张PPT。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4节风和降水
(第3课时)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提问:
平常我们能观察到的水有哪些?平常我们能观察到的水有雾、雨、雪、霜、冰雹等;
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水有哪些?
不能观察到的水有水蒸气(也叫水汽)。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盛冰容器底部的表面出现小水珠
2)烧杯内的空气出现了雾--即发生水汽凝结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烧杯中的雾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小水珠是怎么来的?烧杯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当受冷后,变成了小水滴悬浮在烧杯中的空气中,而形成了雾.
当上升的雾和水气遇到冷的表面皿底部时,凝结成水珠附在其上.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
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
固态水:小冰晶
液态水:小液滴
气态水:水汽总结: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形成降水
--凝结的水珠(云滴)和冰晶(云中的温度低于0℃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降水量——科学上用来表示降水的大小⑴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⑵度量单位:毫米
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读出刻度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单位面积上的日降水总量
●小 雨 0.1---- 9.9毫米
●中 雨 10.0----24.9毫米
●大 雨 25.0----49.9毫米
●暴 雨 50.0----99.9毫米
●大 暴 雨 100.0---249.9毫米
●特大暴雨 ≥250.0毫米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 怎样利用人工降雨的“催化剂”消雨?
在降雨云团移来之前,对云团先实施人工降雨,把雨下到其他地方。
人工降雨的“催化剂”有干冰、碘化银、水等。 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 |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