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二年级上人教版12巧用瓶盖案例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美术二年级上人教版12巧用瓶盖案例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7-02 22:2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美术巧用瓶盖案例分析

案例: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巧用瓶盖》这一课涉及环保的相关内容,能很好的在教学中渗透“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瓶盖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常常被人们随便丢弃,本课通过教师引导,使瓶盖与生活中的很多圆形的物品联想在一起。将各种不同的瓶盖重新排列组合,并通过绘画、剪贴等装饰方法,进行有趣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精神。同时让他们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做到既环保又不浪费资源。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瓶盖,往往是人们不经意间丢弃的废品,但一幅漂亮的作品,一件有趣的玩具往往使得孩子们爱不释手。本课正是巧妙地利用瓶盖的特点,经过绘画、剪贴等装饰方法,进行有趣的制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个性,培养独创精神。同时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做到既环保又不浪费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瓶盖的造型特点, 引导学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2、引导学生利用废弃的瓶盖进行创作,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制作有趣的物品。
3、能够对废旧材料制作物品产生兴趣,体验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瓶盖的利用、瓶盖的组合以及运用瓶盖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瓶盖进行联想并清楚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展示用瓶盖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观察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些瓶盖,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可是我们平时一般都把它们扔掉了,多可惜啊!今天我们就把这些瓶盖利用起来,出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学生把瓶盖摆放在桌面上。
(1)比较:你们的瓶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再比较:你们的瓶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瓶盖大小、高矮、颜色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圆形的。
2、除了瓶盖是圆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看一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师: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圆形的东西跟我们的瓶盖联系起来呢?
4、想象游戏:
师:一个瓶盖来像什么?两个瓶盖放在一起像什么?叠在一起呢?如果把三个瓶盖连在一起呢?把三个瓶盖叠在一起又像什么?四个呢?五个呢?很多瓶盖呢?我们可以把它们变成什么?自己在桌面上摆一摆:说说你怎么摆的?
生试着练习
5、教师示范。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开拓学生思维。
三、创作阶段。
师:动脑筋想一想:你想用瓶盖做什么呢?用你手中的瓶盖做一件小作品。
学生练习:将瓶盖进行摆放、组合,制作成有趣的作品。
师:出示学习要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材料进行创作,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作品展示,教学小结。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评价同学的作品
3、互相学习。
五、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欣赏用不同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看一看它们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用熟悉的瓶盖制作出有趣的作品,对他们来说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瓶盖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常常被人们随便丢弃,本课通过教师引导,使瓶盖与生活中的很多圆形的物品联想在一起。将各种不同的瓶盖重新排列组合,并通过绘画、剪贴等装饰方法,进行有趣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精神。同时让他们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做到既环保又不浪费资源。 课上我用精美的瓶盖作品导入,欣赏中学生发现废旧物品美的一方面,扔掉了可惜,美术课上可以把它们变废为宝,提高学生对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 通过瓶盖比较、联想,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更加深了学生制作的愿望。在示范讲解制作过程中,我做了重点示范,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利用瓶盖的特点进行制作的方法。 在课堂小结时,展示用其他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欣赏其中再利用的创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创造,就可以把更多普通的东西变成更多美丽的艺术品,起到了课堂的延伸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将环保的理念灌输给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好习惯,并且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精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