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分层练习
基础题
1.马戏团里的动物们在表演精彩的节目,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猴子走钢丝
C.狮子钻火圈 D.小猴子拉马车
2.白居易有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它描绘的是母 燕的( )
A.贮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3.蜘蛛能够结出复杂的蛛网,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 相比毫不逊色。对蜘蛛的这种行为的正确解释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后天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的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青梅入口,分泌唾液 B.看见青梅,分泌唾液
C.听到青梅,分泌唾液 D.看见青梅图,分泌唾液
5.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是( )
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 B.听到铃声,走进屋内
C.食物入口,分泌唾液 D.听悲惨故事情节,泪流满面
6.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虎表演钻火圈 B.海狮表演顶球
C.小鸡觅食 D.狗能听人的呼唤
7.下列关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错误的是( )
A.具有个体性 B.需经过训练、学习获得
C.由遗传控制的 D.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8.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受到 ,具有 ,是一种低级的 。
能力题
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家兔心脏不停地跳动 B.家犬见生人狂吠不止 C.小牛逐渐长成大牛 D.蜜蜂分为蜂王、雄蜂和工蜂2.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老鼠的叫声也常引不起猫的反应,这说明( ) 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
B.鼠叫不是猫行为刺激因素 C.饱食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3.处在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因为( ) A.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象
B.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象 C.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象4.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的颜色的改变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和图案,这种行为的产生对比目鱼采说( ) A.有利于保护自己 B.属于比目鱼的一种防御行为 C.有利于逃避敌害 D.A、B、C各项所述都对
5.一只有角的雄羚羊,靠它的眼睛和发达的嗅觉,识别出一只雌性羚羊进入自己的领地,它立刻跑到雌羚羊的身旁,表示对雌羚羊的“亲热和爱慕”,这是同种雌雄动物的( ) A.支配 B.识别 C.孵卵 D.求偶
提升题
1.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了以下实验: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 (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2)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 。
(3)实验④说明 。
(4)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 (填“会”或“不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理由是 。
2.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其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食。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碰撞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猴子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 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和 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证明,章鱼等 (填“低等”或“高等”)动物也可以形成 行为;动物越高等, 行为越复杂。
3.在动物行为研究中,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第9题)
(1)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2)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在正确路口放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到达终点B的时间(单位:秒);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
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7
2号鼠
87
49
58
46
41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
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2
(3)结论1:小白鼠( )学习能力。
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1.A
解: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动物的本能活动就是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之上,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猴子走钢丝、狮子钻火圈、小猴子拉马车都是需要经过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是后天学习行为;孔雀开屏是先天性行为。
故选:A
2.B
解: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B
3.A
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通过阅读题干我们可以得知蜘蛛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故选:A
4.A
解: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这种能力在适当条件下,由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就能表现出来。本题中,只有吃了酸梅分泌唾液的才是先天性的,看见、听见、或者看到图都是后天形成的,都是建立在吃过酸梅,知道它的味道之后才形成的
故选:A
5.D
解:(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故选:D
6.D
解:(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故选:D
7.D
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故选:D
8.遗传控制、固定的行为方式、反射活动
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受到遗传控制的,具有固定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
故答案为:遗传控制、固定的行为方式、反射活动
能力题
1.B
解: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动物的本能活动就是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之上,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故选:B
2.D
解:猫在饥饿时对纸片感兴趣,这是一种应激性。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的“饥饿感”以及外部的“纸片”,这两种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猫对纸片也感兴趣。饱食后,对老鼠的叫声也没有反应,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的“饱感”以及外部的“鼠叫”,这两种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猫对“鼠叫”不感兴趣。
故选:D
3.C
解: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繁殖行为是动物产生和培育下一代的行为,包括占区、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及抚幼等;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受一定的环境因素的刺激引起的。
故选:C
4.C
解: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繁殖行为是动物产生和培育下一代的行为,包括占区、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及抚幼等;
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受一定的环境因素的刺激引起的。
故选:C
5.D
解: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故选:D
提升题
1.(1)后天学习行为(2)先响铃声再喂食物,多次重复(3)条件反射建立后需要不断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和巩固,否则就会减弱甚至消失(4)会;狗听到铃声流唾液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若用光照代替,所起到的作用和铃声是一样的
解:本题中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是条件刺激。
故答案为:(1)后天学习行为(2)先响铃声再喂食物,多次重复(3)条件反射建立后需要不断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和巩固,否则就会减弱甚至消失(4)会;狗听到铃声流唾液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若用光照代替,所起到的作用和铃声是一样的
2.(1)摄食;生活经验;学习(2)低等;后天学习;后天学习
解:(1)章鱼第一次捕食时撞到玻璃板上,可见章鱼先天不具备绕过玻璃板捕食的能力。经过多次碰撞后,章鱼学会绕道捕食,这一行为是后天积累一定的经验而获得的。(2)猴子属于哺乳动物,章鱼属于软体动物,哺乳动物比软体动物更高等。猴子只要碰撞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食,可见高等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更复杂。
故答案为:(1)摄食;生活经验;学习(2)低等;后天学习;后天学习
3.(1)有(2)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解:由表格数据可知,从第1次到第5次小白鼠走迷宫的时间逐渐变短,说明小白鼠有学习能力;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白鼠在相同次数时的时间并无明显差异,说明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故答案为:(1)有(2)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并没有学习生理
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知识与技能】
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分类。
【教学难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两者的区别。
教师准备:
(1)实验用具;
(2)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引入新课】
复习巩固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只要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
特点: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例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建立在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较为复杂的反射。
特点: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例如:马戏团里动物的精彩表演及动物在成功表现后给它喂食物等。
【讲授新课】
什么是动物行为
一般说来,动物行为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的行为。
环境对动物的行为会产生影响,动物的各种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的神经系统和激素分泌的活动共同协调完成的。
二、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方式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也称为本能。
你知道这些动物在干嘛?它们的行为称作什么?
求偶行为、繁殖行为、育雏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鱼类的洄游行为、通讯行为、某些动物的贮食行为等。
3、以上的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
(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 活动
(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4、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类似老鼠走迷宫的行为吗?请举例说明。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5、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3)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6、人的高级神经活动
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对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
7、将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的学习行为的区别填入下表中:
动物先天性行为
动物后天的学习行为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不需要后天的训练
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动物的行为。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认真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用我们自然界中最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
【设计意图】
使学生能了解动物行为的内涵;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学会对动物的分类;了解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与此同时,学会观察比较;学会分析归纳。并且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观。
略
课件16张PPT。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复习巩固非条件反射:只要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
特点: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例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复习巩固条件反射:建立在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较为复杂的反射。
特点: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例如:马戏团里动物的精彩表演及动物在成功表现后给它喂食物等。
动物行为 一般说来,动物行为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的行为。 环境对动物的行为会产生影响,动物的各种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的神经系统和激素分泌的活动共同协调完成的。
动物行为 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方式
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也称为本能。动物行为吸吮反射弧嘴唇中的感受器大脑以下神经中枢动物行为你知道这些动物在干嘛?
它们的行为称作什么? 求偶行为动物行为繁殖行为育雏行为动物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动物行为以上的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1.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 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3.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4.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动物行为老鼠走迷宫 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
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怎样形成的?
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
类似老鼠走迷宫的行为吗?请
举例说明。
动物行为动物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动物行为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1.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 3.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动物行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 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对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动物行为将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的学习行为的区别填入下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