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编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2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D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A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B项司马光是北宋人,C项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的学有所成,D项文章以对话展开,孙权与吕蒙的对话是严肃的,鲁肃和吕蒙的对话是比较轻松调侃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B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的学有所成。)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
( √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孙权对吕蒙要求很高,充满期待。)
4、“卿言多务,孰若孤?”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
(√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这里孙权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5、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用对话的方法进行 。
(语言描写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描写方法。 解析:课文以两组人员之间的对话展开,分别是孙权和吕蒙以及鲁肃和吕蒙。)
6、鲁肃与吕蒙“结友”是因为他富有军事才能。( )
(×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鲁肃吕蒙结友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 ”。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8、文中 , ;这句话表现出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吕蒙学习的长进是通过鲁肃对他的赞美表现出来的。)
9、文中主要写到了三个人物,其中孙权平易近人,对下属高要求,吕蒙坦率豪爽,但不善于学习,鲁肃惜才爱才。( )
(× 考点:正确理解人物形象。 解析:吕蒙长进惊人说明他善于学习。)
10、本文所揭示的道理是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别人。( )
( √ 考点:正确把握课文中心。 解析: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课件17张PPT。孙权劝学[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703010201R720104ZHT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亦冉 学习目标梳理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梳理课文内容壹孙权劝学①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孙权劝学②学习的目的、方法: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孙权劝学③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要求,又有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孙权劝学学有所成吕蒙学有所成,课文并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孙权劝学学有所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孙权劝学学有所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课文内容梳理孙权劝学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提出目标:涉猎见往事现身说法:多务孰若孤吕蒙就学先:辞-军中多务后:就-学有小成鲁肃赞学今日才略,非吴下阿蒙分析人物形象贰人物形象孙权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又不失主人身份。人物形象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语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人物形象鲁肃 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在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孙权劝吕蒙 鲁肃赞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知错能改,坦率真诚。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人物形象梳理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结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