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物质的分类》(共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4《物质的分类》(共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02 14:41:50

文档简介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分层练习
基础题
1.下列各物质中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淀粉、沼气、碳酸钠 B.蛋白质、甲烷、醋酸
C.木炭、一氧化碳、碳酸钙 D.脂肪、二氧化碳、酒精
2.将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7种物质按下列要求进行分类。
(1)按颜色分类
(2)按状态分类
(3)请你再根据某一物质间的差异,将上述物质分成两类。
按__________分类
[核心知识]
(1)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除外)。
(2)根据已知物质的特性,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可燃性等对物质分门别类。
3. 丽水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图A2-4-1
4.下面是一些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分别代表不同种类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  )
图A2-4-2
5.某实验室的药品按物质分类放置,部分药品摆放如下表:
药品柜




药品
CuO、
MnO2等
HCl、
H2SO4等
KOH、
Ca(OH)2等
NaCl、
CuSO4等
若科学老师需要NaOH,则他能取到药品的药品柜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如图A2-4-3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图A2-4-3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
7.“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液体。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8.2016·泸州 分类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所属类别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尿素
液态氧气

氯化铵
类别
无机物
单质
氧化物

能力题
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炔
B.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
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0.下列有关物质类别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合金
钛合金、不锈钢、生铁
B
碱类
烧碱、纯碱、熟石灰
C
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
D
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
11.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塑料(聚氯乙烯)等。对上述一些建筑材料主要成分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铁——单质 B.氧化钙——氧化物
C.碳酸钙——酸 D.聚氯乙烯——有机物
12.2016·娄底 已知,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如甲烷(CH4)和乙烷(C2H6)互为同系物。则下列物质中与乙醇(C2H5OH)互为同系物的是(  )
A.CH3COOH B.C4H9OH C.HCHO D.C3H8
13.“波尔多液”能杀死葡萄、柑橘表皮的寄生虫,它是用CuSO4溶液与石灰水混合而成的,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喷洒“波尔多液”不久就采摘的柑橘、葡萄,表皮上常会残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属于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这时可在厨房用品中选用__________浸泡将其洗去,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提高题
14.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D.Si60分子的体积比C60分子大
15.甲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较强的腐蚀性。小明想知道甲酸是否具有酸性,做了如下探究:
图A2-4-4
(1)他作出的猜想是“甲酸具有酸性”。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实验设计能够检验这一猜想?请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
(2)若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则甲酸就会像盐酸那样,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__________气体。
(3)甲酸(HCOOH)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成水。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室里将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进行反应,该反应中甲酸脱水后会转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为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市场上供应的食盐除普通碘盐外还有无碘竹盐、低钠盐和健康平衡盐等,现有两种品牌的食盐A和B,主要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注意:两种食盐仅NaCl中含有钠元素;35.1 g/100 g表示每100 g食盐中含钠元素质量为35.1 g)
食盐种类
食盐A
食盐B
主要成分
的含量
 以钠元素质量计35.1 g/100 g
 以NaCl质量计93.0 g/100 g
(1)加碘盐是通过加入KIO3的方法制成的,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NaCl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以39%计,请比较食盐A、B中NaCl含量高低,其中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填食盐种类)。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1.B
2.(1)氯化钠、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硫酸、氧气、醋酸
(2)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硫酸、醋酸 氧气、氯气
(3)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的多少
化合物 氯化钠、硫酸、醋酸、氧化镁、高锰酸钾
单质 氧气、氯气
(分类方法合理即可)
3.A [解析] 金属材料属于可回收物。
4.A
把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5.C 6.C 7.C 8.A
能力题
9.A
无机物、有机物,纯净物、混合物,化肥和材料的分类范畴。
10. B [解析]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钛合金、不锈钢、生铁都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烧碱、熟石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都能吸收水分,因此都可以作干燥剂;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
常见物质的分类。
熟悉各个物质的基本性质,找到各物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确定分类标准。
11.C 
12.B [解析] 同系物必然属于同一类物质,乙醇(C2H5OH)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醇类,CH3COOH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羧酸类,HCHO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醛类,C3H8属于烯烃,且C4H9OH与C2H5OH相差2个CH2原子团。
13.CuSO4+Ca(OH)2===Cu(OH)2↓+CaSO4
碱 食醋 复分解
培优初探拓展练
提高题
14. A
15. (1)C (2)二氧化碳(CO2)
(3)有机物 一氧化碳(CO)
[解析] (1)若证明甲酸具有酸性,可选用的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液,因为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2)甲酸与盐酸化学性质相似,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3)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从一个甲酸分子中按水的组成脱去一个水分子后会转变成一氧化碳分子。
根据酸呈酸性的特点验证;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的特点判断其气体产物;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判断甲酸脱水的产物。
16. (1)+5 (2)食盐B
[解析] (1)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2)100 g食盐A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35.1 g÷39%=90 g,因此食盐A、B中NaCl含量较高的是食盐B。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第2课时)
分层练习
基础题
1.请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判断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氯化钠和碳酸钙 B.氢氧化钠和硝酸钾
C.氧化镁和氯化氢 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2.下列各组中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相一致的是(  )
A.干冰、CO2、氧化物 B.氯化铁、FeCl2、盐
C.生石灰、CaCO3、盐 D.纯碱、NaOH、碱
3.下表所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混合物
A
铝合金
氧化铜
稀盐酸
B
白磷

冰水混合物
C
氮气
干冰
空气
D
水银
硫酸钡
食盐水
4.下列物质所对应的俗名,错误的是(  )
A.NaOH烧碱 B.Na2CO3纯碱 C.CaO生石灰 D.NaHCO3火碱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复分解反应的产物都是化合物 ②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③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化合物只有加热时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⑤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⑥置换反应不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⑦通过化合反应无法得到单质 ⑧通过分解反应无法得到化合物
A.①③⑦ B.①⑥⑦
C.①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如图B2-4-1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  )
图B2-4-1
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
C.①化合物、③氧化物 D.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
7.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其导电能力增强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
A.?水、矿泉水??????????????????????
B.?铁、氧化铁??????????????????????
C.?氧气、空气??????????????????????
D.?食盐水、海水
能力题
9.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等精密电子产品。下面是某常见纽扣电池中发生的反应:H2O+Zn+HgO===Zn(OH)2+Hg。
(1)该反应中,Zn的化合价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
(2)将该反应中的反应物进行简单分类,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物质的名称。
纯净物
(3)废旧电池由于种类不同、填充物不同、生成物不同,不能随意丢弃,应__________回收。
10.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标准。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图B2-4-2
11.下列物质中:①盐水,②液氧,③洁净的空气,④铜丝,⑤冰水混合物,⑥二氧化碳,⑦氖气,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2.不同物质根据不同标准,如用途、状态、性质、组成、构成等,具有很多种分类依据。根据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 ①盐酸   ②碳酸钠溶液   ③水银   ④黄铁矿   ⑤硫酸  ⑥碘酒 分类标准________? ,共包括三种物质为 ________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D、T属于同位素,H2、D2、T2属于同素异形体
B.氯水、氨水是混合物,水银、水玻璃是纯净物
C.HCl、NH3、BaSO4是电解质,CO2、O2是非电解质
D.水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提高题
14.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由下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H
O
Cl
Mn
Fe
(1)甲溶液在黑色固体乙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丙,丙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丁放入过量戊溶液中,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②向所得浅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B2-4-3是小宇对常见化合物的分类整理。
图B2-4-3
(1)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
(2)小宇的分类整理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现购进一批药品:铁粉、氧化铜、氢氧化镁、硫化钠、氯酸钾、醋酸,其中应归为盐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一种碱和一种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请你按照物质的组成、用途两种分类标准,将下列物质:①甲烷、②铁、③碳酸氢铵、④水、⑤硫酸、⑥氢氧化钠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每个序号只能填一次)
图B2-4-4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1.A 2.A 
3.C [解析] 铝合金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硫酸钡属于盐。
俗称的冰水混合物其实是一种物质(水)的两种状态,应按照水进行分类,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4.D [解析] NaHCO3是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俗称小苏打,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5.B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表达式:化合反应A+B+……→C,分解反应C→A+B+……,置换反应A+BC→B+AC,复分解反应AB+CD→AD+CB。
6.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纯净物中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为氧化物。
7、D
8、A
能力题
9.(1)0 +2 (2)锌 氧化汞、水 (3)分类
化合价的判断,单质、化合物的正确分类。
10.A BCE D 
11.②④⑦;①③
12.液体混合物;①②⑥
对混合物、单质和氧化物的分类。
13. D [解析] 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因此H2、D2、T2不属于同素异形体,可认为都是氢分子;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NH3是非电解质。
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提高题
14. (1)H2O2 (2)氯化亚铁、过氧化氢、盐酸(或FeCl2、H2O2、HCl)
[解析] (1)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故A溶液为过氧化氢溶液,化学式为H2O2。(2)①由现象可知丁为铁,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②由①可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亚铁和过量的盐酸,甲溶液为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铁,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常见的黑色固体有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固体,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气体为氧气。
15.(1)氧化物 (2)C2H5OH (3)硫化钠、氯酸钾
(4)2KOH+CuSO4===Cu(OH)2↓+K2SO4
16.
燃料具有可燃性,化肥可分为氮肥、钾肥、磷肥、复合肥,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培优初探拓展练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题是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化学部分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的第4节第1课,本节内容是物质的分类,教材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多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
2、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幻灯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生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投影仪、PPT
一、引入新课
【教学活动】
超市里面找牛奶
超市里商品种类繁多,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伊利纯牛奶吗?
下面我们将开始今天的学习——物质的分类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学习对象。
二、新课教学
1.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教师活动】出示七种物质:氯化钠固体、硫酸溶液、氧气、醋酸溶液、氯气、氧化镁固体,高锰酸钾固体,提问这七中物质可以依据什么分类,怎么分?
【学生活动】上讲台将七中物质依据自己提出的分类方法分类,通常有按颜色、气味、状态、可燃性等依据进行分类。
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另外设计两种方案,将这七种物质进行分类
按溶解性分类;
易溶于水:氯化钠、硫酸、高锰酸钾、氯气、醋酸
难溶于水:氧气、氧化镁
按气味分类
无气味:氯化钠、硫酸、氧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有气味:醋酸、氯气
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总结得出物质分类方法。
可按物理性质分类,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溶解性等,也可按化学性质分类,如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而化学界普遍认可的是按物质的组成分类。
提问:为什么通常按物质的组成分类?
学生:讨论后得出,因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很多取决于物质的组成,按物质组成分类可较为准确、全面的认识物质。
2.构建:“物质分类”的树状概念图
构建概念图: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画出树状分类图。
并回答PPT上的习题
3.展示图片,提问:如图所示的图中哪些是无机化合物?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定义又是什么?
4.物质分类应用
活动:请用分类、实验等方法区分PPT上7只烧杯中所盛的各是什么物质?
【设计意图】
由生活实际入手,学生讨论图书及商品的分类方法,理解物质的分类的意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题是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化学部分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的第4节第2课,本节内容是物质的分类方法,教材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幻灯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生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物质分类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
物质分类图的绘制
投影仪、PPT
一、引入新课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展示: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回答PPT上的问题:请从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一种与其它物质不同的物质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学习对象。二、新课教学
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 碱 :KOH 盐:Na2SO4 )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 、SO2 液体:H2SO3 )
教师讲解: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教师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教师活动】
提问学生:分类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分类法?常用的分类法有什么?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教师讲解: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2、树状分类法
提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提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小结:(1)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2)分类的一般步骤
(3)分类的一般原则
(4)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
【总结】
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设计意图】
由生活实际入手,学生讨论图书及商品的分类方法,理解物质的分类的意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14张PPT。浙江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超市里商品种类繁多,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伊利纯牛奶吗? 将图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请先按颜色和状态分类按颜色分:有色物质:无色物质:MgO KMnO4 Cl2O2 H2SO4 CH3COOH NaCl白色紫黑色黄绿色按状态分: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 O2 Cl2H2SO4 CH3COOH MgO KMnO4 NaCl想一想 请你另外设计两种方案,将这七种物质进行分类按溶解性不同分:可溶物质:难溶物质: NaCl H2SO4 CH3COOH Cl2 KMnO4O2 MgO按气味不同分:有气味物质:无气味物质:CH3COOH Cl2 NaCl H2SO4 O2 MgO KMnO4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氧化物又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物质分类】【物质分类树状图】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无机
化合物有机
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金属
氧化物非金属
氧化物混合物物质?
1、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不同而有规律地放置。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取用KOH溶液后应把它放回位置( )马上考考你!D2.有下列六种物质:①纯净的空气 ②氮气 ③硫磺 ④矿泉水 ⑤氯酸钾 ⑥黄酒,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 ① ④ ⑥ ② ③ ⑤3.在下列物质或性质中,不可能将CO和CO2区别开的是( )
A.溶解性 B.可燃性
C.石灰水 D.气味 D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人们常常要对它们分门别类。4、在横线上写出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在括号里标明物质的类别(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酸、盐)。
氯气 ( )生石灰 ( )
硫酸铝 ( )钡 ( )
干冰 ( )熟石灰 ( )
磷酸 ( )烧碱 ( )
碳酸钙 ( )氧化钠 ( )练一练:如图所示的图中哪些是无机化合物?哪些是有机化合物?议一议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如水、食盐等,也包括少数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碳酸盐等。
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除外)。
有机化合物有许多种类,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7只烧杯分别装有如下物质:
蔗糖、食盐、无水硫酸铜粉末、高锰酸钾、色拉油、碳酸钠溶液、醋酸 你能说一说各种物质分别有哪些性质吗?如何区分?【活动】1、外观:把硫酸铜(蓝)、色拉油(黄)和高锰酸钾(紫)鉴别出来
2、气味可以将醋酸鉴别出来
3、将冰醋酸加入其余三个烧杯,有气体产生的为碳酸钠溶液
4、将蔗糖和食盐加入高锰酸钾中,如果高锰酸钾有褪色,证明为蔗糖课件14张PPT。浙江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书店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很快就能找到你需要的书?思考?书店管理员将图书按图书科目进行了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超市按照商品的用途将商品进行了分类。请从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一种与其它物质不同的物质Cu(OH)2 、 NaOH 、Mg(OH)2、H2SO4空气 、 N2 、 HCl气体、CuSO4·5H2ONa2CO3 、 ZnSO4、 CaCO3 、MgCO3NaHCO3、HCl、H2SO4、HNO3H2SO4 空气 或CuSO4 · 5H2OZnSO4NaHCO3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
碱 :KOH
盐:Na2SO4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 、SO2
液体:H2SO3 分类目的和意义:
对于化学研究而言,便于了解各类物质的共性和各类反应的本质;对于工作、学习和生活而言,则提供便利,实现高效。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因为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常用分类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是按照事物表现出的不同属性,将某一种事物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得出不同的结论的方法。应用交叉分类法,可使我们获得有关这一事物的多种信息。
树状分类法是对同一事物进一步分类的方法,应用这种分类法,可使我们清楚地认识某事物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Na2CO3K2CO3K2SO4Na2SO4从上面的分类来看,多种物质的分类呈交叉状态。这是由于有的物质具有多种属性,所以在分类时,就会呈现交叉状态。这种分类法也称交叉分类法。对事物认识较全面,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按阳离子分按阳离子分按阴离子分按阴离子分确定大的分类标准,将某些方面相似的物质归为同一类,然后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即同类物质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2、树状分类法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小结】2、分类一般步骤:选择分类方法得出正确的分类确定分类标准1、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3、分类的一般原则:行之有效,简单易行。
4、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对于化学研究而言,便于了解各类物质的共性和各类反应的本质;对于工作和生活而言,则提供便利,实现高效。物 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酸碱盐氧化物Cu
钠O2
HeHCl H2SO4Ca(OH)2 NaCl
K2CO3 CaO
CO2空气 碘水 石油
蛋白质溶液 石灰乳【归纳】【总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