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二辑
6.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篇》
往古①之时,四极②废,九州③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⑤而不灭,水浩洋③而不息。猛兽食颛民⑦,鸷鸟⑧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⑨,积芦灰以止淫水⑩。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释】①往古:很远的古代。②四极:天的四边。远古时人错误地认为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③九州:泛指中国的土地。④爁焱:大火燃烧的样子。焱,火花。⑤浩洋:水势浩大。⑥颛民:善良的人民。⑦鸷鸟:凶猛的大鸟。⑧远古人类认为水灾与龙作怪有关,故女娲杀黑龙以拯救冀州。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泛指中原地带。⑨淫水:泛滥的洪水。涸,干枯;平,平定、安定。?生:得以生存。
【简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火爁焱而不灭( ) ②猛兽食颛民( )
③鸷鸟攫老弱( )( ) ④淫水涸( ) ⑤狡虫死( )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杀黑龙以济翼州”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用短文中的信息填空。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无畏斗争。以女娲为例,她面对险恶环境,英勇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4.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yān ②zhuān ③zhì ④hé ⑤jiǎo 2.C 3.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大龟的四只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翼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4.《红楼梦》
【译文】
上古时候,(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天穹的四边忽然毁坏了,九州大地忽然裂开了,使得天不能覆盖万物,地不能普载万物。(这时),熊熊的大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猛兽从山林里奔跑出来,吞噬善良的人民;鸷鸟翱翔在天空中,攫食老者和弱者。于是女娲熔炼了五色石子去补苍天。(她)斩断大龟的四只足代替天柱,来支撑天空;又杀死兴波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堆积起来,用以堙塞洪水。
苍天补好了,天的四极端正稳固了,洪水干涸了,中原一带的灾祸平息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善良的人民渐渐从灾难中获得了新生。
7.鲧①禹治水
《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杀鲧于羽④郊。鲧复⑤生禹,帝乃命禹卒⑥布土以定九州。
【注释】
①鲧:人名,禹的父亲。 ②息壤,据说是天帝的神土,能不断生长,因而能堵塞洪水。堙(y n),堵塞,填塞。③祝融:火神的名字。④羽:山名。⑤复,同“腹”。据郭璞注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⑥卒,最后,终于。
【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鲧(gǔn)窃帝之息壤 B.以堙(yīn堵塞,填塞)洪水C.鲧复(fù又)生禹
2.翻译句子。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的句子体现了鲧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有人说,在如何治理洪水这个问题上,鲧失败了,禹胜利了,但他们父子都不失为古代人良与洪水进行搏斗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治水英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谈谈你对鲧禹其人其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嫦娥奔月
《淮南子·览冥训》
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③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
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②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③斫:砍。
【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羿( )请不死之药 ②谪令伐树( )
③蟾蜍( )( ) ④常斫之(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②常斫之 ③学仙有过 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③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3.翻译句子。
羿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1.在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幻想的翅膀,就已翱翔于太空,飞腾到月亮上去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设想被科学创造所实现。1969年7月21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你知道这三位宇航员的名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出两个带“月”字的成语,并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牛郎织女
南北朝殷芸《月令广义·七月令》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③。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
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k n):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⑥河鼓:星名,即牵牛。⑦汉:天汉,即银河。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机杼( ) ②织衽( ) ③涉秋( ) ④髡( )
2.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是非功过不能相抵 D.如是再三
3.我们的古人既善于想象,又精于观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便推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
4.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后世所传颂,到了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先生笔下,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诗为证,这首诗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织女贵为天帝之女,因婚后废织衽而被天帝所罚,对于天帝这一作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谈一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农夫骂雷公
《搜神后记》
吴兴人章苟者,五月中,于田中耕,以饭置菰①里,每晚取食,饭亦已尽。如此非一。后伺②之,见一大蛇偷食。苟遂以鈠斫之③,蛇便走去。苟逐之,至一坂④,有穴,便入穴。但闻啼声云: “斫伤我某甲。”或言:“何如?”或云:“付雷公,令霹雳杀奴。”须臾,云雨冥合,霹雳覆苟上。苟乃跳梁⑤大骂曰:“天使!我贫穷,展力耕恳。蛇来偷食,罪当在蛇,反更霹雳我耶?乃无知雷公也!雷公若来,吾当以鈠斫汝腹。”须臾,云雨渐散,转霹雳向蛇穴中,蛇死者数十。
【注释】①菰(gū):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②伺:暗中守候 。③鈠(yì)斫(zhuó)之:用鈠来砍它。鈠,一种小矛;斫,砍。④坂(bǎn):山坡。⑤跳梁:跳跃,也作跳踉。
【简析】俗话说鬼怕恶人。农夫据理大骂,一向飞扬跋扈的雷公也为之折服,可见真理总被正义者掌握。
【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伺之( ) 霹雳( )( )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或言(有的) B.须臾(顷刻,一会儿)
C.云雨冥合(乌云合拢,天色昏暗) D.展力耕垦(施展能力)
3.翻译句子。
反更霹雳我耶?乃无知雷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本文的农夫无疑是正义的化身,你能想想出这个农夫身上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吗?请你补写一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