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1最苦与最乐(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15.1最苦与最乐(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03 15:30:26

文档简介

慕课联盟微课配套测试题
课题
最苦与最乐
编号
TS1703010201R720415YLT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学期
七年级下学期
教师
章节
4.15.1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知识点
了解作者梁启超及作背景,掌握生字词,梳理课文内容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赔礼(péi) 安分(fèn) 监督(dū)
B.卸却(yù) 悯人(mǐn) 循环(xún)
C.契约(qiè) 排解(jiě) 孟轲(kē)
D.中庸(rōng) 恩惠(huì) 子舆(yú)
2.填空
本文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______,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_____,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3.根据读音写汉字。
qì( )约 xiè( )却?
4.根据意思写成语。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
5.根据意思写成语。
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无入而不自得”出自( )
A.《孟子》
B.《礼记》
C.《史记》
D.《论语》
8.“君子有终身之忧”出自( )
A.《孟子》
B.《礼记》
C.《史记》
D.《论语》
“任重而道远”出自( )
A.《孟子》
B.《礼记》
C.《史记》
D.《论语》
答案:
A
考点:汉字认读
解析:B项“卸”读“xiè”;C项“契”读“qì”;D项“庸”读“rōng”。
梁启超 卓如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契、卸
考点:汉字认读
解析:拼音:qì yuē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卸却(xiè)。
如释重负
考点:成语意思
解析: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悲天悯人
考点:成语意思
解析: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解析:C
考点:病句
解析:A句中缺少主语。B句中“防止”与“不再发生”语义产生矛盾。D句中“出发点”和“目的”语序不正确,“改善”与“关注”对调。
B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
D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A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课件17张PPT。[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703010201R720415YLT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夏青 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了解作者梁启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生字词梳理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梁启超及写作背景壹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写下此文章,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独特理解。掌握重点生字词贰生字词:契约( )背负( )锲而不舍( )背景( )防御( )悲天悯人( )赔偿( )抵挡( )qì bēi qièbèi yùmǐnpéidǐ 楔子( )卸车( )xiēxiè诋毁( )dǐ加倍( )bèi官邸( )dǐ焙干( )bèi坦荡如砥( )dǐ词汇:莫若:不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重道远: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死而后已: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达观:契约: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叁梳理课文内容最苦与最乐贫、失意、老、死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与最乐原因分析: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论点一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担负着未来的责任。最苦与最乐举例:答应人办一件事没办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痛苦最苦与最乐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苦与最乐责任是快乐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举例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最苦与最乐责任是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结论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学习重点生字词学习小结梳理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梁启超及写作背景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