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王瑜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肖像画: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
着重刻画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认识肖像画少女肖像 (意大利)
公元一世纪
肖 像 画 的 功 能1. 记录——人物的外貌、身份、性格、情感。
2. 表现——人物的精神、艺术家的思想和风格。
认识肖像画
认识肖像画肖像画的类型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 赏析肖像画如何赏析肖像画?
解读美术语言 美
术
语
言 色彩 构图线条技法造型明暗 透视风格……苏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
赏析范例——《蒙娜丽莎》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五百年来大家一致公认,达芬奇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绘画、雕塑、建筑、哲学、医学、机械工程、生物研究等方面均有建树。他把画家的地位,从工匠提升到艺术大师。 达 · 芬 奇 自 画 像《蒙娜丽莎》了解作者 《蒙娜丽莎》认识画中人 研究表明:蒙娜丽莎确有其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富商的妻子。
《蒙娜丽莎》画面内容观察 《蒙娜丽莎》美术语言分析讨论探究: 肖像画的基本赏析方法和要点肖像
画
赏
析
方法与
要
点 1. 查阅资料
了解信息作者
背景 2. 观赏画面内容
分析美术语言 3. 感悟评价 画面内容 人物形象 场景安排 美术语言 色彩、明暗 构图、造型线条、透视技法、风格思想情感……意义价值画中人名家名作欣赏——伦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画家应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委托,为他们画团体肖像。画家借上解剖学课来刻画每个人的面貌和性格特征,并将每个人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由中间听课者拿在手上。主讲人是著名的医学博士蒂尔普医生,他作为主要人物,占有画面的一侧主要位置,其余人物有变化地穿插安排在一个有深度的平面上,使每个人物所处的位置互不遮挡,并且不受透视影响,大小基本相同,否则订画人是不接受的。 自哈尔斯开创群体肖像画之后,群体肖像画成为荷兰绘画的一种独特形式而流行,26岁的伦勃朗以自己赋予情节性独特的构思和聚光法的艺术处理受到画坛和社会瞩目。浓缩的人生——伦勃朗
伦勃朗是世界绘画史上为自己留下最多自画像的画家。据不完全统计有90幅左右。伦勃朗一生笔耕不辍的自画像绘制,并非简单意义上对年华的记录与展现,更是蕴含着复杂的人生领悟以及种种不为常人所知的追求。从画家年轻时期崭露头角、春风得意,中年富足安定,晚景潦倒哀伤,直至淡定从容……表现画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展现不同时期的面貌,再现画家的一生。名家名作欣赏——伦勃朗《自画像》名家名作欣赏——大卫《马拉之死》
《马拉之死》是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代表作之一。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和莫大的悲痛之感。肖像画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文艺复兴17C荷兰古希腊
古罗马中世纪意德尼19C20C1839年 经过数百年的积累,西方肖像画体系相当成熟发达,拥有大批的肖像画名作。课文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初显神韵的肖像画《少女肖像》,十五世纪随着文艺复兴人文思潮的兴起,以真名命名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出现。十七世纪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描绘普通人的肖像画快速发展起来,西方肖像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世纪照相术的发明冲击写实的绘画风格,肖像画风格开始转型。20世纪伴随着社会的大变革,绘画的表现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异彩纷呈的各种流派宣告着现代绘画到来。作者杨·凡·艾克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市民美术的奠基人。《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来发展起来的风俗画和室内画最早的先例。名家名作欣赏——《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尼德兰文艺复兴 自画像之父——丢勒(1471-1528年)
在丢勒以前,画家的身份都比较低下,到了文艺复兴以后,画家的身份和地位才有所提升。
他在28岁时的“拟基督”自画像以最直接、最尖锐的方式宣示了一位真正的文艺复习艺术家的自我价值判定。自画像采用传统的圣像格式,俨然以耶稣自居,表情坚毅冷峻,显示出胸怀大志的艺术家严肃的使命感和自信心。名家名作欣赏——丢勒《自画像》德国文艺复兴
被誉为西班牙最伟大的肖像画大师——委拉斯开兹。在罗马停留期间,受到教皇伊诺森西奥十世的热诚欢迎。76岁的教皇想摆出一副仁慈上帝的化身,让画家为自己树一座令人可亲可敬的永久纪念碑。可是委拉斯开兹以自己入木三分的锐利目光,透过教皇虚伪造作的外表发现了他那贫婪、凶狠、冷酷无情的本质。名家名作欣赏——委拉斯开兹《教皇英诺森十世》名家名作欣赏——凡·高《衔烟斗的自画像》 凡·高在阿尔时期的最后岁月,即1889年初,从精神病院刚出院时,借一个难得的神智清醒的时候画了这幅《衔烟斗的自画像》,是他最辉煌的杰作之一。但画面却隐藏着令人激动而疯狂的情绪,一种面临死亡的可怕情绪。燃烧的激情——凡·高
凡·高和丢勒、伦勃朗一样,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目前我们只能看到三张关于他的清晰相片,而且都是21岁之前的。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四十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像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 名家名作欣赏——凡·高《自画像》名家名作欣赏——《带帽的芙劳》 莫迪里阿尼(1884-1920年),意大利出生的画家和雕塑家,以其优雅的线性作品闻名。灵敏的技巧和拉长的形式是他的绘画和雕塑的标志。《戴帽的芙劳》把形体拉长,特别是拉长颈部,没有刻画眼珠,使她的脸部显得更加忧愁,好像有一种难以诉说的忧郁。画面不去深化空间,而去简化空间,使之平面化,把线的夸张表现引向具有韵律感的音乐性功能,整个画面极具装饰美感和浪漫情调。 名家名作欣赏——《朵拉?玛尔肖像》 《朵拉?玛尔的肖像》毕加索的这幅作品采用立体主义的手法来表现,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解和重新组合,将脸部的侧面和正面合成在一起,出现了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肖像画的风格演变 通过分析和欣赏,我们发现西方肖像画有着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写实风格、一种象征风格,它们有什么不同特点?又是如何演变的?下一讲我们一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