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父母不同的爱。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表达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表达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
课前谈话
师(微笑、招手):同学们好,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老师。今天跟同学们一起上课,我的心情啊……那是……你猜?(生:高兴、激动、紧张。)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来的。(神态、动作、语言)
教师创设情境模拟彩票中奖到发现期数不对,感受“高兴极了”和“失落透了”两种心情,引入课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体会父母之爱。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极了”和“透了”两个极端相关的文章,生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从课题中发现了什么?(预设:标点、短语、反义词、父母的评价)指导学生带着感彩读好课题。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围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评价截然不同,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3、巴迪七八岁时写的诗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那我们来评价一下,你觉得巴迪的诗写得怎么样?(联系上下文找答案。)
4、既然巴迪都觉得自己的诗写得“糟糕透了”,那是什么原因让他继续坚持写作,最终获得成功,成为了美国名作家呢?
(生找答案,媒体相机出示关键语句,生读句子,师相机完成板书:慈祥、鼓励、严厉、警告、爱)
追问:这两种爱能不能谁重谁轻呢?(不能,因为……)所以,这两种爱还需要……(板书:平衡)
师相机总结:巴迪是幸运的,他的成功与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分不开,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这两种爱。现在我们就在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两种爱写出来的。(媒体出示:慈祥?严厉?爱)
二、研读文本,领悟表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14自然段。
思考:母亲和父亲看到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母亲: ????????父亲: ????????“我”:? ???
(师口述要求:关注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A母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母亲的表现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①母亲是怎样评价巴迪的第一首诗的?(生答,媒体出示句子,齐读)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生:慈祥)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慈爱?
预设:眼睛亮亮的?神态(惊喜)哇!我们的小巴蒂真能干,读出惊喜。
??兴奋地?心情(兴奋)直接写出母亲的心情,读……
嚷?声调(激动)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巴迪写了一首诗,读……
搂?动作?母亲深爱巴迪。
③师总结:一首糟糕的诗,母亲却有如此评价,为什么?(生回答)这就是一个慈祥的母亲爱的表现方式。作者抓住了母亲的神态、语言、动作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的情感,这种写法值得学习。
我当时的反应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师:听了母亲的评价,我有怎样的反应?(生答,媒体出示句子。)
师:腼腆是什么意思?
生:害羞,不好意思。
师:我们一起来看下巴迪是怎么腼腆地回答的?谁会演?(师读母亲的语言,请生读巴迪腼腆的回答。)
师:读得真好,继续!得意扬扬地回答。(继续请生读)腼腆又得意扬扬地回答。(再次请生读)一起来读。
师:作者抓住我的神态写出了我当时的反应,与母亲的表现形成了一幅多么有画面感的文字,写得真好!
B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父亲看到诗以后的表现。请直接找出父亲看到诗以后的表现的句子。(生回答,师罗列出来)
父亲的表现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作者是怎样把父亲严厉的爱写出来的?
(生逐句谈感受,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父亲的心理和严爱。)
预设:扔回?动作?不留情面,一首好诗父亲会是怎样的动作?(小心翼翼地放)
??????并不退让?神态?不因为母亲的评价改变自己的态度,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一组都是父亲的语言描写,语言平淡到甚至有些冷漠,很理性。(生尝试读出父亲的语气。)
师:看,这就是严厉的父爱。作者抓住父亲的语言、神态、动作,一个严父的形象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我当时的反应
虽然父亲是很严厉的,但是他也是深爱巴迪的,那巴迪感受到了吗?我们来看看巴迪的反应。媒体出示父亲的表现,师引读,生读巴迪的反应,感受巴迪的心情。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紧张、期待)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伤心、失落)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伤心极了,情绪失控)
预设:抓住我的动作、心理活动、神态体会我心情的变化,指导读出“我”的伤心。
师生配合对比朗读,读出层次,体会作者的写法。
(出示幻灯片)小结:同学们看,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作者是怎么把父亲的严爱和母亲的慈爱写出来了吧!作者是抓住了父亲和母亲的? ???。
2、?这两种爱中,母亲的慈爱容易被人理解,而父亲的严爱不容易被人理解。这不,巴迪冲出饭厅以后,父母还在为这件事情争吵着。请同学们想想,父母还在争吵些什么?(要求:抓住人物语言要设身处地,符合父母的身份,思考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可以表现出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你看,这下好了吧!”母亲情绪开始激动起来,“??? ??。”
“一点小小的打击就受不了了,这就是你当母亲的功劳。”父亲? ?。师相机总结:好了,父亲和母亲,你们不要再吵了,再吵一个晚上也没有结果。老师来评判一下吧!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父亲和母亲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只是形式不同。)
三、联系生活,运用表达
在生活中,我想我们同学们一定也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样的一幅幅图画时常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两种声音也经常交织在我们耳际。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选择一幅这样的画面来写!(提示:直接写出某件事情发生后,师长、父母的具体表现以及“我”的反应。)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赞扬??鼓励?????批评??警告
???????????????????????????????平衡
????????????????????????爱
(神态、动作、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