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共24张PP+视频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共24张PP+视频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02 23:08:51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稷下学宫论战 战国时期,齐桓公(田午)在齐都临淄创建稷下学宫以招贤纳士。稷下学宫倡导兼容并包、学术自由,荟萃各家学派。各国学者们以稷下学宫论战的形式,围绕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人性善恶等课题,展开辩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思想政治观点,相互争雄辩驳,展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概念呈现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1、经济:井田制瓦解。2、政治:周王室衰微。3、文化:学在民间。4、阶级关系:“士”阶层兴起。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背景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做过周朝史官。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一.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核心思想:“道”是世界根本。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应顺应自然。(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3)政治主张:消极悲观,主张“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二)孔子和儒学学说1、子曰:“仁者爱人。”(核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3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而所众星共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创始人。学说被弟子收集在《论语》一书中。仁礼德治教育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1“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稷下学宫论战 战国时期,齐桓公(田午)在齐都临淄创建稷下学宫以招贤纳士。齐威王扩建稷下学宫,以革新政治、广开言路。齐宣王即位后,推行更加开明的政策。稷下学宫倡导兼容并包、学术自由,荟萃各家学派。各国学者们以稷下学宫论战的形式,围绕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人性善恶等课题,展开辩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思想政治观点,相互争雄辩驳,展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材料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1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阅读下列材料: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主要思想政治思想:发挥孔子德治,提倡仁政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孟子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富贵不能淫………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阅读下列材料: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1荀子(1)政治:主张“礼治” 、 “君舟民水”(民本思想)
(2)哲学思想:“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墨 子(约前468-376年),名翟,鲁国人。1、主张“兼爱”、“非攻”墨家2、选贤任能3、提倡节俭1韩非子(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韩非子》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韩非子哪些思想主张?韩非子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法治观:主张以法治国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作用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法家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百家争鸣”的影响⑴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 思想发展的高峰。
⑵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的
社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