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实验 实验 观察 记录 分析 化学的原理 科学探究的方法
要点2 1. 难 小 软 固 2. 三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焰心 水 二氧化碳
要点3 高 二氧化碳 水蒸气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C 2. B 3. D 4. C 5. C 6. A 7. B 8. B
9. 氧气 二氧化碳
10. (1)氧气 (2)对着干燥的玻璃呼气,观察现象 (3)由于CO2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含量增大导致气体总量增加而引起的
12. (1)①分别收集两瓶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 ②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生成沉淀的多少) ③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另一瓶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 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 ④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 是否有水雾出现
(2)氧气参与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对实验现象的 、 和 ,可以发现和验证 ,学习 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要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蜡烛是一种 溶于水,密度比水 ,质地较 的 体。
2.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 层,分别为 、 、 ,其中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其燃烧的产物是 和 。
要点3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但 和 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低。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2.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 )
A. 火柴梗均匀地被烧黑 B. 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C. 火柴梗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 火柴梗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3. 蜡烛燃烧与蜡烛熔化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
B. 一个由液体变成气体,一个由固体变成液体
C. 一个是放热,一个是吸热
D. 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无新物质生成
4. 下列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集气瓶盛满水,将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
B. 收集好呼出的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C. 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后取出正放在桌上
D. 集气瓶集满气体后,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5.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有黑烟
B.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C.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6.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8年12月12日起陆续发行2019年贺岁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银质纪念币1枚,双色铜合金纪念币1枚。但一些同学认为双色铜合金纪念币中可能含有铁。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7. 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A. 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 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 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D. 实验4将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8.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结成水雾
D.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9. 为了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同学们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红墨水向左移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束后,把燃着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动物呼吸吸进 ,呼出 。(两空均填气体名称)
10. 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见下表所列。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氧气
21%
15%
二氧化碳
0.03%
3.68%
水蒸气
0.06%
5.44%
其他
0.91%
0.88%
(1)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
(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验证方法是 。
(3)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原因是 。
11. 小明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接着对酒精灯燃烧、家庭燃气燃烧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酒精是 ,燃气是 。(均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点燃燃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3)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燃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蜡烛燃烧出现的现象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焦黑斑,说明燃气燃烧的火焰 (填“是”或“不是”)分层的, 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燃气灶上烧开水应将水壶放在 部分加热。
(4)为了探究燃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气燃烧后的生成物中含有 和 。
(5)小明发现家用燃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 ,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12. 下表是某地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为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① ② ③ ④
(1)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① /
② /
根据 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③ /
根据 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④ /
根据 判断水蒸气含量不同
(2)由上述对照表探究活动可知,造成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与空气成分含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