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08 11: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并能列举、区分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事例。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二、学习过程
1.演示实验1-1,实验记录——物理变化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①水的加热
②胆矾研碎
实验①、②有什么共同特征?
总结:物理变化是指 的变化,只是形状、状态、大小等发生改变。如 水的三态变化, 。
2.演示实验1-1,实验记录——化学变化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③胆矾+氢氧化钠
④石灰石+盐酸
实验③、④有什么共同特征?
总结:化学变化是指 的变化,常表现为 、 、
等,还伴随着 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 。
讨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判断依据)是什么? 。
注意:(1)发光、放热、沉淀、气体生成等只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辅助手段,不是依据。(2)化学变化过程中 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 化学变化。
三、中考链接
1.(云南2019.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燃烧 B.纺纱织布 C.矿石粉碎 D.铁水铸锅
2.(云南2018.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面包发霉 C.胆矾研碎 D.钢铁生锈
3.(云南2017.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瓷碗破碎 D.粮食酿酒
4.(云南2016.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酒精燃烧 C.汽油挥发 D.冰雪融化
5.(云南2015.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 B.钢铁生锈 C.葡萄酿酒 D.酒精挥发
6.(云南2014.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菠萝榨汁 B.食物腐烂 C.玻璃破碎 D.水分蒸发
四、课堂检测
1.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有颜色变化 B.生成其它物质 C.有发光发热现象 D.有气、液、固三态变化
2.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的是( )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D.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生成沉淀、气体等现象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能区分哪些是描述物质的性质,哪些是描述物质的变化。
3.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1.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 等。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依据是 。
实验1-2,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



闻气体时正确方法:用

2.变化与性质的区别
例:① 木柴燃烧 ②铁生锈 ;
木柴能燃烧 在潮湿的空气里,铁易生锈 ;
在干燥的空气里,铁难生锈 。
总结:在描述性质时,一般有 等词,而描述变化时没有这些字眼。
可见,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
3.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例: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说明什么?
酒精可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可燃性;木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由于它具有还原性。说明了什么?
总结: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
三、课堂检测
1.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 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
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
④铁矿石被粉碎; 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3.如何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下列物质(写出利用的具体性质)
(1)酒精和水
(2)厨房中的白糖和食盐
(3)铜丝和铝丝
(4)铁块和铝块(同体积的)
(5)棉衣与纯羊毛衣服
其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不同才能加以区分开的是 (填序号)。






























(若本学案所收录的题目等侵权,请联系QQ:2533717395删除。)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二、学习过程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①水的加热 水 水沸腾,水蒸气至试管口冷凝又变成水珠 水 无
②胆矾研碎 胆矾 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 胆矾 无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气球爆炸 锅炉爆炸 铁水铸锅 矿石粉碎等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③胆矾+氢氧化钠 胆矾等 有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 氢氧化铜等 有
④石灰石+盐酸 石灰石等 产生气泡 二氧化碳等 有
(总结)是否生成其它物质 颜色改变 产生沉淀 放出气体 能量 燃烧类、变质类、锈蚀类、火药爆炸、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铁炼钢等
(讨论)有无生成其它物质(有无生成新物质)
(注意)一定 一定没有
三、中考链接
1.A 2.C 3.C 4.B 5.D 6.B
四、课堂检测
1.B 2.B 3.C 4.B
5.A 解析:A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项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但气球、锅炉、轮胎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C向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D项不一定。

第2课时
二、学习过程
1.化学变化 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
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2.①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②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能、会、易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三、课堂检测
1. ①化学性质 ②物理性质 ③化学变化 ④物理变化 ⑤物理性质
2.C 解析:C项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A项铜丝作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项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D项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这一物理性质。
3.(1)闻气味,有醇香味(酒味)的是酒精,没有味道的是水。
(2)尝味道,有甜味的是白糖,有咸味的是食盐。(注意:厨房中可尝味道而实验室中不可尝药品的味道。)
(3)看颜色,紫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的是铝丝。
(4)用手掂量(称量),重的是铁块,轻的是铝块。
(5)灼烧法,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纯羊毛衣服,无气味的是棉衣。
(5)





小图形,也很重要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