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5 我看
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
5 我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重点)
2.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
情感。(难点)
3.善于发现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与生命的
情感。(重点)
课题解读
“ 我看”中的“我”,指诗人穆且;“看”即“看见”
之意。“我看见”的内容是诗人写作的重点,同时也引起了读者无限的联想。
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穆且的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思辨色彩,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冬》等。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青铜骑士》英国雪莱的《云雀》等。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穆且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本诗写于1938年,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且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
忧戚(qī):忧伤烦恼。
枉(wǎng)然:白白地。
飘逸(yì):漂浮,飘散。
摇曳(yè):摇荡,晃动。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字词积累
丰润(rùn):(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凝望:注目远望
勃发:焕发;蓬勃生发。
漫游;随意游览。
①平直宽阔:坦荡大道。
②心胸开阔而无贪欲;胸怀坦荡。
坦(tǎn)荡:
串句记忆法:(1)看着白树干上一个一个的要晕(yùn)圈,我的脑袋一直。
(2)虽然他常年奔(bēn)走在群山之间,但对干他、生活依然有奔(bèn)头。
奔(bèn)头
奔(bēn)走
晕(yùn)圈
发晕(yūn)
晕
奔
多音字
冀(jì)冀北
形似字
潮(cháo)潮汐
(cháo)嘲笑
嘲
翼(yì)羽翼
揉(róu)杂揉
谐(xié)和谐
偕(xié)偕同
糅(róu)糅合
楷(k?i)楷书
蹂(róu)蹂躏
串句记忆法:
(1)翼(jì)北平原的游击健儿,在长期与日寇斗争的岁月里,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羽翼(yì)逐渐丰满。
(2)市书法家协会偕(xie)同市老龄委,举办了书法作品展览。作品中,有端庄的楷(k?i)书作品,有飘流的行书作品,…这些书法艺术精品,与展厅格局形成一种和谐(xié)的美感。
例句:1.凝望着母亲那远去而伛倭的背影,她心中百感交集。
2.他凝视着那发黄的战友的照片,怅然若失。
词语巧辨
凝望一凝视
相同点:都含有“注意力集中”的意思。
不同点:“凝视”则侧重指聚精会神地看。
“凝望”不仅指“目不转睛地看”,还指远远地看。
飘逸一一飘扬
相同点:都含有“飘动”的意思。
不同点:“飘逸”,作动词时,侧重强调物体漂浮的状态;作形容词时,一般形容人或物“洒脱、自然”的特性。
“飘扬”侧重于强调物体随风摆动的状态,是动词。
例句:1她的衣服仿佛天上的云霞,漂亮而又飘逸。
2.看着高高飘扬的国旗,奥运冠军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摇曳一摇晃
相同点:都含有“左右摇动”的意思。
不同点:“摇曳”侧重于指因风或水波等外物而产生轻微的摇动,多用于物(如灯光、柳条等);
“摇晃”侧重于强调摆动,可用于物体,也可以用于人。
例句:1.海风吹过岸边,婆婆的绿树迎风摇曳,看海的人襟飘带舞。
2.实验课上,老师要求我们轻轻地摇晃试管,以使物质能充分产生化学反应。
①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点题:开篇点题,交代作者看到的具体景物。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风”拂过青草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既表现了春风的柔和,同时也写出了小草青青,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吹草低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想象:作者由风起草低,想象风吹湖水的景象。
第一节:“我看”大地春风拂过青草,遥想远水的绿潮。
课文分析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拟人: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拟人:"红晕”沉醇了“大地”,"大地”凝望着“红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流云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第二节:“我看”飞鸟滑翔在蓝天,大地凝望流云。
③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你”之中,“多少欢乐和忧戚”都“枉然”"描画”,更村托出大
自然的博大与万物的丰润。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第三节:思索人的欢乐忧仿在自然面前微不足道。
④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承上启下:由描写眼前“我看”的景及想象之景转到对远古的幽思。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远古的哲人”面对充满生机的自然万物,“咏赞”难以言喻,竟只能”叹息”,突出了这片土地的博大。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如今”"对应“远古”,“他”指“远古的哲人"。“只见”说明连远古哲人的慨叹在“你”的面前都微不足道,进一步说明这片土地的广博。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第四节:向远古哲人致敬。
⑤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反复:“去吧,去吧"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之情。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拟人:让天风挽着生命飞奔,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营造出了悠闲惬意的意境,表现了自由的美好,抒发了对自由的渴望。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媳。
点明主旨:点出诗歌主旨,发出渴望与大自然拥抱的呼声,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花朵样开了又谢。 1938年6月
第五节:表达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由的渴望。
1.请你分析第一节诗歌在写作上的特点。【考点:分析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本节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首先描绘了春风掠过青草,青草随风起伏的画面;由此生发联想,想象风掠过远水时,水面微波乍起的情状。这样虚实结合地描写“风”,凸现了“风”柔和的特点。
点拔:实写就是写实,即将眼中所见之景客观实在地描写出来。虚写即为写虚,即对眼前未见之景作想象式的描写。答题模式…是写实,…是写虚(联想之景),这样虚实结合,凸现了…的特点(鲜明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首)。
互动学习
2.如何理解“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水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这句诗?
“你”,指诗人热爱着的这片热土。在诗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远都是“丰润”的。即使你如今正遭受苦难,也在如这春天般优美的环境中蓬勃生发。
3.“咏赞的叹息”指的是?
历代文人墨客们对这片热土发出的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4.“去吧,去吧”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简要分析其作用。(考点:分析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且使用了祈使句句式,表达了诗人让飞奔的生命进到自由之中的热切酚望。反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强烈。
5.句中“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揉”是手来回擦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描写春风吹拂的温柔之态。
知识积累: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向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手法。
反复的作用:
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3反复的修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看到的自然美景,引发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小组探究
1.诗歌题目为“我看”诗人看到了什么?
诗人看到了大地春风拂过青草,飞鸟滑翔在蓝
天,流云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红晕,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结合一二节思考,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示例】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 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 看到“流云” “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3.除了“看到”,诗人又有哪些联想?
诗人联想到远处的湖水泛起青绿,联想到此前自己对这片热土发出过的由表的赞美以及因它正在遭受着的苦难而发出的优戚,联想到远古的哲人对这片土地倾诉的咏赞的叹息。
4.诗的后三节都些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第③节写在孕育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第④节写远古哲人生命已逝,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之情,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入自然、让爱回归、真正获得生命永青的人生归宿。
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写作借鉴
1.意境广阔,借景抒情。
开篇,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而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北方原野夕阳落照图。在春风晚霞中,作者回想起自己的欢乐和忧戚,又向古人发出致敬。最后,作者因自然的生机而生出奔驰和飞翔的欲望,抒发出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而兴奋、惊喜,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
2结构齐整,层次清晰。
全诗共五节,前四节每节四句,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方正整齐的美感。作者由“我看”到“我思”的行文思路也使全诗的层次清晰明了。全诗前两节写作者所看见的风吹草低、飞鸟翱翔,晚霞映地的景象第三、四节诗人抒怀,也在思索:自己的欢乐优戚,哪拍哲人的咏赞,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最后一节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生命的春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的欢乐、忧戚之情。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新时代,在优越的条件下时常觉得生活枯燥,学习无味;对比我们的前辈,对比革命年代的生活,我们真是生活在蜜罐里呀!时代不同,苦乐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希望我们能从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学到对待生活的方法。
素材积累
穆旦的爱国意识
穆旦的爱国意识非常浓烈。当时,社会上抵制日货,穆旦就不让母亲买海带、海蜇皮吃,四为这类海鲜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母亲若是买来,他不仅一口也不吃,甚至会把它倒掉。“有ー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是穆旦最喜欢的名言。1942年原本在校任教的穆旦响应“青年知识分子入任”的号召,投笔从我,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中,他在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中穿山越岭,扶病前行,历经九死一生才走出野人山。
素材解读:浓厚的爱国识表现在日常的小事中,如在抗日教亡时期,穆旦不让母亲购买来自日本的海鲜。原本可以在后方相对和平的环境中教书的穆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到前线战斗,九死一生,这样以身许国的诚挚的爱国热忱,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的.
适用主题:爱国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南唐?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赏析】词的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独处伤怀,春怨无归的怅恨、无奈之情。词的下片起首即是“寂寥”,承上片而来,一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苦行之意已跃然上,全诗写景徐徐道来,写情却有突兀之语,全词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在写法上是虚实相生、内外结合,时空转换自然、顺畅,笔意灵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却不失含蓄,柔声轻诉却极其哀婉动人。
国学经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