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04 17:5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达到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能在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导学学案
教学流程
我会自学
1.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_______的,它既可以在 体中传播,也可以在 体和 体中传播.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的形式传播.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3.通过阅读课本上第3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3)。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 和 有关.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音乐是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好的音乐会使你品格高洁.性情儒雅,会使你的生活是美仑美奂.情趣昂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会使你的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小亮是学校乐队的一名鼓手,有一次小亮参加演奏时,不小心把一些碎纸屑撒在了鼓面上,小亮惊奇地发现:当他敲打鼓面时,鼓发出声音的同时,鼓面上的碎纸屑也在不停地上下跳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现象能说明说明什么?
2.蟋蟀_________振动,发出鸣叫声;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________;发声的音叉_________.所以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3.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如图所示,八年级(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场景.

(1)甲图说明声音在 中能传播;
(2)乙图中的声音通过哪些介质传到耳朵里去的 ;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2.某学习小组研究声音传播途径的问题,他们用细棒轻轻敲击玻璃鱼缸上沿,金鱼受惊四处游动.这时金鱼接收声音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我能解决
1.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等与声音有关的问题,同学们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击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划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通过这几个实验,分别能够探究什么问题,并且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把所探究的问题及得出结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实验甲探究的问题 ,
得出的结论 .
(2)实验乙探究的问题 ,
得出的结论 .
(3)实验丙探究的问题 ,
得出的结论 .
2.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在铁轨上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我会解决
1.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
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为了保密
我会总结:
我能迁移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参考答案:
我会自学
1.振动 振动
2.介质 气 液 固 声波 真空
3.(1)不同 (2)大于 小于 (3)340m/s 压强 温度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鼓面上的碎纸屑也在不停地上下跳动,是因为鼓发出声音的时候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翅膀 跳动 激起水花 振动
3.振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1)固体(2)水和空气(3)真空
2.C
我能解决
1.(1)研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大于
我会解决
1.空气 振动
2.(1)振动 (2)大于 (3)月球周围是真空
3.B
我能迁移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 空气
3.B
4.D
创设情景:
感受声音的存在
第一次观看三幅幻灯片(或者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如 “高山流水”声、鸟鸣、雷声等。如 “高山流水”声、鸟鸣、雷声等。第二次继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美好的乐曲。如“小提琴独奏”、钢琴曲、优美动听的歌曲等。第三次播放生活和生产中的难听刺耳的噪声,如飞机的轰鸣声、工厂里机械的声音、马路上的吵杂声等;让学生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危害。第四次,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并由此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自主学习
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问题一:老师演示或让学生动手实验:把碎纸屑撒在用收音机的扬声器上,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猜一猜:音乐响起的同时,碎纸屑会有什么变化?并说明猜想的依据。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碎纸屑的变化。最后帮助学生找出碎纸屑跳动的原因。
小结:碎纸屑跳动说明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同时在振动,由此推出: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由扬声器的振动产生的。
问题2:继续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下列几个小实验(条件不允许时,也可由教师演示)①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将它放在水中——溅起水花——音叉振动。②拨动胡琴琴弦,听到声音,看到琴弦(琴弦的一端可以绑上一个小布条)在——振动。③敲击鼓面时,听到声音,看到鼓面上放的纸片在——振动。④请学生高声朗读“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时摸住喉头,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进行全班交流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
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问题1:教师质疑: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那么它又是如何使我们听到的?生: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使我们听到声音。师:对,我们是靠耳朵听到声音的,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耳朵的简单构造。教师出示幻灯并讲解耳朵听声的简单过程:发声体→介质→耳朵。师:通过上图,我们知道了听到声音的条件,其实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传到耳朵中引起鼓膜的振动,最终引起听觉。让么老师刚刚说的介质,其实是指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式来探究一下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及其传播情况。
问题2:实验探究
①气体可以传播声音。可以采用下列实验,教师演示:用一个自制的二端开口的长方形空木盒(约1米长,开口面积约100cm2),其二端用透名塑料纸密封住,先让学生观察盒内情况,发现什么也没有,引导学生认识二塑料纸膜之间只有空气了,然后把一个轻质的泡沫小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并让它轻触其中的一个塑料纸中部,用小锤在另一塑料膜中敲击,发出声音,并看到另一端的泡沫小球被弹开。在这里可以对比一下,如果在小锤敲击在盒体上时,泡沫小球的反映情况,从而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可以传声的。
②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潜水员在水中可听见岸上人讲话;鱼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风吹草动。
③固体可以传播声音。进行“土电话”游戏;轻趴在桌上,让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一只手捂住另一只耳朵,一只手用笔杆轻敲桌面,试试看,你听到了声音了吗?
小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
问题3:首先引起学生的质疑: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然后演示:“真空铃”实验:把一个经改装后的小扬声器(已经接好放音装置)放入一个圆形透明塑料糟中,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放数颗五子棋棋子,然后把它们放入真空罩内,打开音乐,让扬声器发声,可观察到棋子伴随音乐而跳动。用抽气机抽给罩内抽气,可感觉声音在减小,抽到一定的程度,停止抽气,关闭抽气盘上的阀门,并关闭抽气机,静听一会儿,可听到微小的音乐声,并看到里面的棋子一直在跳动,然后打开抽气盘上的阀门,让空气进入真空罩内,可明显的感觉到音乐声逐渐变大。(说明:本实验,因为抽气机的声响可能会掩盖音乐声所以,采取了抽气前后声音对比的方式,来总结结论,并且因为无法达到完全意义上的真空,所以用对比方式,辅以逻辑推理,更具科学性。)
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周围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知能应用
出示题目,学生讨论、交流,寻找方法。教师讲解时要重点渗透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要素。
诊断评价
出示评价试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补偿。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