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04 17:5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友情提醒:
不能说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重力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同一物体由地球飞抵月球,受到的重力变为原来的,但物体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归纳总结:
区分重量与质量:
(1)两者定义不同。重量是表示物体所受到重力的大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两者单位不同。重量的单位是牛顿;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3)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重量是一种引力性质的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111~11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重力是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的力,它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通常用字母G来表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用字母g表示,它表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物重与质量的关系式为G=mg。
3.小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示数为2N;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解:如图所示。
(3)由此得到该实验结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自主阅读教材P113~1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演示实验:
(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松手后自由下落的方向。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由以上实验,你能否得出重力的方向?
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5.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用悬垂法和支持法寻找。)
6.如图所示,是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它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原理;此时说明桌面左(选填“左”或“右”)面较高。
1.对学
分享独学1~6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完成教材P112的实验“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探究活动。
方案二 利用细线、铅锤、教学用的量角器检测课桌表面是否水平。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