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导学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导学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04 17:5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动与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大自然及身边物体的认识找到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运动,然后通过生活经验找到人们对运动的不同的描述方式。进而明确物理学中对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在充分理解“参照物”含义的基础上,建立相对运动的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物理语言的规范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物理学中对运动的描述,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简单美和物理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会用科学的机械运动的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
教学难点
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导学学案
教学流程
我会自学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________的世界,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________之中。
2.很多诗人曾用优美的诗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叫机械运动,简称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运动的世界
1.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 的(运动或不运动)。
2.列举地球自身的运动如火山爆发, , 等。
3.你和同学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运动?
4.建筑在坚固地面上的房屋是“不动”的物体吗?为什么?
知识点二:人文视野中的运动的描述
1.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形式展示着运动,而人类感受运动,认识运动,描述运动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诗人用 赞美运动;画家用 描绘运动;音乐家用 表现运动;健儿用舒展的肢体诠释运动…….那么你能否说出一些描述运动的词语、诗句、音乐、绘画……?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
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位置的________叫机械运动,简称 。这个事先被选定做为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课本19页“交流与讨论”中,小明认为小狗花花是 (运动或静止)的,因为花花相对于 的位置 。
3.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
B.研究物体的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C.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D.在研究火车车厢里人的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地面作参照物
知识点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

(1)针对乘客所提问题回答中,司机的说法是以 为参照物,小姑娘的说法是以 为参照物.
(2)这一现象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2.地球同步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某一位置,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的
B.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
C.如果在同步卫星上观看地球,则地球在转动
D.如果在同步卫星上观看太阳,则太阳是静止的
我能解决
例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在加油的过程中战斗机与加油机应该保持 .

我会解决
1.乘坐室外的观光电梯上升时,你如果看着地面,会感觉到地面在下降.原因时你选取了 作为参照物.
2.小明坐在行驶的船中,看到河岸的青山往后运动,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河岸上的树 B.河岸
C.小明 D.迎面驶来的船
3.在行驶中的火车车厢中,桌上放有一个茶杯,相对于下面的哪个物体它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铁路旁的树木
C.车厢里的坐椅 D.座椅上的乘客
我会总结:
我能迁移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2.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飞船
参考答案
我会自学
1.运动 运动
2.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改变 运动 运动 静止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
1.运动
2.地震 泥石流 龙卷风等
3.跑步 骑车 做操
4.房屋相对于地面“不动”,但房屋与地球一起绕太阳转动,所以房屋也是运动的。
知识点二:
1.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形态和色彩 旋律和节奏 快如闪电
知识点三:
1.改变 运动 标准
2.运动 树或院墙 改变了
3.A
知识点四:
1.车厢 地面 相对
2.B
我能解决
例1.相对静止
我会解决
1.电梯
2.C
3.B
我能迁移
1.运动 静止
2.D
创设情景
利用大屏幕、投影仪或录音机等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
自主学习
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知识点1:运动的世界
教师根据前面的展示引导学生列举出大自然及生活中的各种运动。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什么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是不是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小结:世界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无处不在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知识点二:人文视野中的运动的描述
问题1:诗人用什么赞美运动?画家用什么描绘运动?音乐家用什么表现运动?
问题2:说出一些描述运动的词语、诗句、音乐、绘画……?
例:登黄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旱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结:人类感受运动,认识运动,描述运动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
(1)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9页下面的正文,然后小组讨论,时间大约4min。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重点说明“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根据物理学的规定,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首先要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然后判断它们的相对位置是否改变。
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首先选定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改变了,则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知识点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问题1:坐在行驶的火车车厢内的小明,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则小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问题2: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同一个小明为什么即说他是运动的,又说他是静止的?
小结: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能应用
出示题目,学生讨论、交流,寻找方法。教师讲解时要特别强调:
1、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即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静止”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诊断评价
出示评价试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补偿。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