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3课 编辑文档(第1课时修改文字) 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3课 编辑文档(第1课时修改文字) 苏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07-04 20:3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修改文字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3课《编辑文档》中的第一课时《修改文字》。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修改文章,分为文字的删除、文字的添加、文字的移动、文字的复制与粘贴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解。在学习《修改文字》之前,学生已经对word程序有了一定了解,并能输入文字,另外在画图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以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迁移、尝试、看书学习为主,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发现文章错误的地方,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掌握了word的输入技巧,会打开、保存、关闭word。同时三年级时也已经在画图中学习了移动图像、复制和粘贴图像。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所选文章篇幅比较长,或者文章内容比较生疏,查找存在问题的地方所花的时间就会比较多,严重影响修改文字的效率。所以,笔者选择了学生熟悉,篇幅短的歌词为教学素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字的删除、添加的方法,学会选定文字,并初步了解文字移动、复制、粘贴的方法与技巧。
2.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科整合的文章编辑情境,通过教师示范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修改文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积极动脑寻找解决办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章中文字的删除与添加。
教学难点:文章编辑中文字修改方法的灵活选择。
五、教学策略
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学科整合。
六、教学资源:
待修改的《童心是小鸟》歌词一份,拓展练习、学以致用的仿写练习各一份。 七、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巧导入,激兴趣
课件播放《童心是小鸟》的音乐片段,学生看着歌词跟唱。 谈话:老师也准备了这首歌曲中的一段歌词,不过为了“考验”一下我们班同学的学习能力,老师故意在这篇文档中设置了一些关卡,同学们敢一起来闯关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吗?
2.找问题,揭课题
谈话: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关“眼力大考验”。PPT出示要求:打开桌面上“实践大考验”这一文档,找出歌词中存在问题的地方。
学生活动:打开文档,找出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
指名交流发现的问题,教师板书:多字 少字 顺序颠倒
教师追问:对于这些问题,你们能从书本第3课《修改文字》中,找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吗?
板书课题:第3课 修改文字
(二)环环相扣,探究新知
1.快速浏览,寻找方法
师:学生在2分钟时间内快速浏览书本,找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删除文字、添加文字、移动文字。
谈话:看来“眼力考验”根本难不倒我们班的同学,那我们马上进入第二关“实践大考验”环节。PPT出示要求:自学书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完成这篇文档的修改。
2.各个击破,完成修改
(1)自主学习,完成“删除文字”
生:自学“文字的删除”一节,尝试在文档中将多字的内容进行删除。
邀请学生演示自己删除文字的方法。(此处穿插“撤消”按钮的使用)
学生小结,教师板书:退格键、删除键。 追问:这两个键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区别,学会正确使用)
(2)小组合作,学习“添加文字”
谈话:对于文档中少字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请同学们在2分钟内完成练习。
学生自学尝试操作的方法,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教师邀请巡视中发现的只用“直接输入文字”的方法来添加文字的学生演示。
谈话:同学们看,这位同学用了什么方法“添加文字”的?(板书:输入)
追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呢?其他同学对于这篇文档中少字部分有不同的“添加文字”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本文档中两句“童心是小鸟,羽毛很美丽,”,因为文字较多而来不及输入。
谈话:这两句“童心是小鸟,羽毛很美丽,”,有没有更快速的输入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你们组准备怎么来修改?
生:我们可以使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来快速的完成。学生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完成练习。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复制与粘贴(整句进行复制)完成第二句“童心是小鸟,羽毛很美丽,”的快速输入。
小结添加文字的另一种方法,并板书:复制、粘贴。
(3)自主学习,完成“移动文字”
生:自学“文字的移动”一节,尝试在文档中将顺序颠倒的内容调好正确。
邀请学生演示移动文字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移动文字的方法)
学生小结,教师板书:移动、剪切
3.通关热身,巩固强化
师:请同学们根据练习要求完成练习。
学生演示方法,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4.学科整合,活学活用
谈话:我们进入最后一关的考验“学以致用”,PPT出示要求:根据练习提示,采用合理的方法完成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邀请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仿写成果。 6教师点评。 (三) 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师:谈谈你今天有哪些收获?追问:我们在使用Delete键、退格键和输入文字时必须先做什么?“文字的移动、复制与粘贴和剪切”要先怎么样?
板书:定位、先选定,后操作
师: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大家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很强,有的同学还表现出了很高的语文素养,诗歌仿写的那么棒,但老师也发现了我们部分同学所存在的问题:文字输入的指法不正确,打字的速度比较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针对自己的弱势不断完善,那我们将有更大的进步。同学们有没有信心一起能力?
修改文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修改文字,是学生开始文字编辑的第一课,教学任务是保证输入内容的正确性,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主要由文字的删除、文字的添加、文字的移动、文字的复制与粘贴四个内容。
导入部分是从学生所熟悉的歌曲《童心是小鸟》入手,一来贴近学生的生活,二来体现一种生活的需要。学生通过对比来找出文章中的错误。文字的删除在这一块我在课前准备了一篇有错误的文章《童心是小鸟》,给学生创设一个修改文章错误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文字的删除和文字的添加这两个任务,我采用的是自学教材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在这两个环节中,正好班上有孩子本来就会了,可以请他们上台表演,一方面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当然,在这里还要及时提醒学生插入点位置的重要性。
在复制与粘贴这个环节中,同样也是请同学上台来表演的,因为在讲的过程中发现班上有学生会,所以就请了一位学生上台来演示的,然后学生练习,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也会通过其它的方法,如:删除多的字再重新输入,或着通过剪切等方法,这时,教师应该对多种方法进行鼓励,并总结哪些方法我们使用的比较多或比较快。在这节课的四个环节中,有三个环节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而对于文字的移动这个环节,学生使用的不多,所以我采取教师讲解、演示的方式然后再让学生们去练习。
最后是结合语文的一个仿写练习,可能是之前学生接触类似题目不多,开展的不是很好,完成的同学不动。
同时,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小组合作的开展,我的教学语速过快,在讲解复制粘贴的时候应该加入快捷键的内容,同时,口头禅也应该更改
我觉得信息技术应该通过学科整合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科知识的一种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