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03 15: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
2.师生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事迹
1.出示周恩来同志的照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周恩来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适当补充。
2.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之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
(教学意图:学生对周总理已经没有什么概念,只有老师对总理的生平进行介绍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明白只有像总理这样从小有远大的理想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
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解题:“中华”在这里指中国,“崛起”就是兴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老师读,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意图:教师范读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上起到引导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练习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学生在书中进行标注,把读音、部首很好的掌握。)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遇到问题查字典的习惯。)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说说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教学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练习学生归纳能力。)
二、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a 、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想想周恩来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
b.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意图: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总理的内心世界和对国家的热爱。)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a、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围观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的。)
b.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时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互相交流。
c.思考:课文在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
(教学意图: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描写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什么不把沉思的内容写出来这一个问题,使学生能明白作者写法的巧妙。并学习这样的写作技巧。)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a、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b.利用教室的环境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c.分析一下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d.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在写周思来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教学意图:明白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孩子,只有周恩来的心里想着自己的国家,更能体会出它的伟大,与不平凡。)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1.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意图:对全文进行总结。)
2.课文中的三件事情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积累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
(教学意图:体会文章的写法。积累词语。)
三、拓展阅读,理解诗句
1.教师出示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
3.教师提供“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注释,请学生试着说说诗意。
4.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教学意图:增加知识积累。)
四、自主习作,小组交流
1.自拟题目,把自己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材料想到的写下来。
2.把自己写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练习写作,使学生的情感更好的表达出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已经了解总理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成长的故事吧。
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那些人成长的故事,你打算用什么渠道去了解。说说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示你了解的故事。
(教学意图:知识扩充。练习表达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