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大堰河--我的保姆》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属于精读课文。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倾诉了对乳母真挚的怀念、感激与赞美之情。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理解和鉴赏诗歌作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方法上,通过反复诵读、深入探究,感知人物形象、体味作者情感,引领学生深入浅地出理解文本,进行情感教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知诗歌内容。
2.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情感。
3.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中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边读边悟。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感悟诗歌中所体现的真挚情感。
3.分析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中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预习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自主查阅作者相关介绍与写作背景,标记自己阅读时产生的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导语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作者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设计意图】以著名诗人对艾青的评价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知人论世做铺垫。
2.作者介绍[ :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因家人听信算命先生所谓“克”父母的诳言,刚出生就被寄养到贫苦农妇大堰河家。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
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等。
3、写作背景
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她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的下张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叶荷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艾青后来曾回忆说:“我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插入题解及作者与背景简介,并结合前两节诗歌内容,帮助学生达成初步阅读的目标。为感悟及分析诗歌的情感及人物形象奠基。
二、反复诵读,感知体悟
1、初读诗歌,感知置疑,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请将有疑问的地方标记出来,并与同学共同探讨。
(2)朗读诗歌,找出文中直抒胸臆的语句,初步感悟诗歌情感。
明确:怀念、眷念、感激、痛悼与赞美之情。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理清层次,概括感情。[中︿&%#国教育@出版网]
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四部分。[w~w@w%.zzstep#.&com]
A、第1、2、3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3节,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表现了沉痛悼念之情。
该部分总结为:怀念与痛悼。
B、第4节至8节,为第二部分
第四届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第5节仅4行,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第6节,将“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进行对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第8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该部分总结为:眷恋与感激。
C、第9、10、11节,为第三部分。
写大堰河临终的情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界。
该部分总结为:同情与控诉。
D、第12~13节为第四部分。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该部分总结为:讴歌与赞美。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与同学合作探讨,扫除阅读障碍。学生通过朗读,结合诗中关键语句,初步感悟诗歌情感。把握文章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写作和情感脉络。
再读诗歌,感悟探究(多媒体)
1、第3节选择了哪些意象?创造了什么意境,表现了什么感情?[ :中*~国教%@育出︿]
意象:雪压草盖的坟墓,檐头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
意境:荒寂衰败,萧索凄凉
感情:深情的怀念,低沉的哀思
2、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 :*中~国教育出版%]
生活场景:搭好灶火,拍去炭灰,尝到饭煮熟,放酱碗,补好破衣服,包好柴刀砍伤的手,掐死衬衣上的虱子,拿起鸡蛋[中国教育出版︿@&网*#]
一贯动作:抱在怀里,抚摸我。
感情:勤劳、善良,对我深沉而无私的爱。
3、第7节摄取了大堰河哪些劳作场景?她的态度怎样?
劳作场景:洗衣,洗菜,切菜,喂猪,炖肉,晒粮食
态度:含着笑 勤劳,淳朴,
4、读第9-11节诗歌:大堰河辛劳一生,死后得到了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最后一无所有。[ ︿:*&中教%网~]
愤怒控诉不公道的社会世道,深切同情大堰河的悲惨命运。
5、总结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
大堰河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她还是博大的,她能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
她又是悲苦的,贫苦的,劳累的。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健康,年仅40多岁就含泪地去了。?
她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普通母亲的代表,也是对全中国劳动人民的赞美
6、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7、诗中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全篇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
8、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悟诗中所体现的情感。
明确:怀念;眷恋、感激、痛悼;讴歌、赞美
9、请同学反复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明确: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大堰河”,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的“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诵读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感悟诗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让学生在感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片断朗读及全诗朗读,边读边悟,从文中筛选信息,深刻感悟诗歌情感,并从读中把握本诗歌写作技巧。
四、议读诗歌,深化拓展
问:《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热烈、深沉的赞美诗仅仅是呈现给大堰河一个人的吗?
明确:不仅仅献给大堰河,也呈给她的儿子们,呈给千千万万如大堰河般的母亲和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
五、课堂小结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的、无私的爱,又是她的乳儿──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爱为满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同时也是这首诗的普遍价值之所在。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讨论,深化诗歌情感,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明确诗歌永久的价值和魅力,结束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广的思考。
六、作业:
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母亲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
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以诵读边体悟的教学方法。同学反复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默读,有感情的朗读,整篇感知读,重点段落析读,从读中把握大堰河的人物形象,体悟作者对大堰河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水平。
课件22张PPT。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
“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一、1、导入新课2、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一日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艾青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3、写作背景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 反复朗读,并概括诗歌叙事情节和品味其情感?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二、反复诵读,感知体悟引起回忆(1---3)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大堰河生前(4---8)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大堰河死后(9---11)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直接赞美(12---13)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2、理清层次,概括感情读第1-3节,思考:
1.这三节主要写了关于大堰河的那些内容?
2.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景?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地位、死后的境况。意象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意境
荒寂衰败
萧索凄凉感情
深情的怀念
低沉的哀思三、再读诗歌,感悟探究搭好灶火后尝过熟饭后放好酱碗后补好破衣后包扎伤手后掐死虱子后拾起鸡蛋后抱
抚摸拍去炭灰后 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母子情深⑺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着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麦子,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他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思考: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要做哪些事?她从事这些劳动时神情如何?大堰河——我的保姆笑洗衣 洗菜切菜喂猪烧肉晒麦这是一位_________ 的大堰河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 的大堰河生活负担沉重不向艰难生活低头纯朴宽厚 勤劳善良的大堰河命运悲惨、极容易满足、乐观的大堰河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对比。
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深爱切糖贴画赞美乳儿做梦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这是一位_________ 的大堰河深爱着乳儿这是一位_________ 的大堰河淳朴善良大堰河辛劳一生,死后得到了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思:大堰河辛劳一生,死后得到了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愤怒控诉不公到的社会世道,深切同情大堰河的悲惨命运一生劳苦之重,死时葬殓之薄,家人命运之惨主题思想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断,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 “大堰河” 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
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诗的根本!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苏联〕别林斯基引起回忆(1---3)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追怀、痛悼)大堰河生前(4---8)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大堰河死后(9---11)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直接赞美(12---13)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赞颂、讴歌)( 眷恋、感激)( 同情、诅咒)叙事抒情总结全文主要修辞方法: 排比的作用: 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反复的作用: 加强感情和音节的旋律,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 反复、排比五、修辞探讨 找出诗中运用反复和排比的句子,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