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一
二
一
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人类影响环境
1.下列有关中国的人口和城市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人口问题表现为老龄化严重
B.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
C.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已高于发达国家
D.中国城市化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解析:中国城市化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是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通过计划生育降到较低水平。
答案:D
2.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急剧增长,呼出的CO2增多
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火山爆发
D.臭氧层被破坏
答案:B
3.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从曲线上可知,横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该是两者之差。据此知,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C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共组织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
C.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
D.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人口数量的增多,加剧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而不是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答案:D
5.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人类是特殊的种群,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类,消耗过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不能再解决的问题。
答案:D
6.对于水污染的治理,我们可以( )
A.用水质较好的水稀释污水以改善水质
B.实施应急生态补水,改善生态环境
C.以丰补枯,不用进行生态治理
D.以动治静,不用疏通河道以改善水质
解析:水质较好的水稀释污水不能起到治污作用。以丰补枯可改善水源短缺,但仍需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以动治静,也需要疏通河道,改善水质。
答案:B
7.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减少粉尘污染 ②减少有毒气体排放 ③不可再生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的元素组成是C、H、O,制成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SO2、CO较少,可以减少酸雨危害和空气粉尘颗粒。生物柴油可再生,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答案:B
8.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沙尘暴易使人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往往较低
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越高
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解析:A项反映了环境中沙尘暴这种特定气候变化对人的呼吸系统的影响。B项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的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D项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人类破坏了植被、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的结果。C项生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位置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
答案:C
9.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
A.①⑥ B.①⑤⑧ C.②③⑦ D.④⑧
解析: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位置及吸引力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由于缺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赤潮是大量N、P等元素进入江、河、湖、海等水域,引起浮游生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而导致水体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答案:D
10.地球大气层中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发生大范围的减薄现象称为臭氧层“空洞”,产生“空洞”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显著升高
B.大量紫外线通过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破坏生态环境
C.会破坏地球磁场对地球的磁屏蔽
D.大量的宇宙射线会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对地球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解析:臭氧层有吸收紫外线等太阳辐射线的作用,臭氧层被破坏后会对地球表面的生物生存造成危害。
答案:B
11.如图所示为1910年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这个模型反映:
(1)人口剧增将导致土地利用过度,其结果是粮食必然 。?
(2)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快粮食 ,进而使人口死亡率 。?
(3)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 。?
答案:(1)产量下降 (2)不足 升高 (3)枯竭加剧
12.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各项要求。
(1)根据我国与部分国家森林覆盖率的比较表分析回答:
我国与部分国家森林覆盖率的比较表(1991年)
国家 森林覆盖率(%) 国家 森林覆盖率(%)
埃及 0.0 美国 31.5
印度 22.5 罗马尼亚 29.0
日本 66.7 法国 27.0
巴西 58.0 中国 13.4
加拿大 39.0 英国 10.0
①表中国家除埃及和英国比我国低外,其他国家都接近或超过世界平均 的水平。?
②埃及的森林覆盖率为零,其主要原因是?
。?
(2)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一种 资源。1998年6月至8月,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据专家分析,造成洪灾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大气气候异常外,还有 、 等人为因素。?
解析: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破坏了植被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会引起灾难性后果,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答案:(1)①30% ②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缺水
(2)环境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13.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 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是该岛的 。?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到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人为因素使 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 (如有人被迫离岛)等。?
(3)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以上说明该岛上生态系统有 。?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掌握“J”型曲线、“S”型曲线及K值的真正含义。m年内人口数量的增长呈“J”型曲线,n线是该岛的环境容纳量,人口数量接近此数值时,环境阻力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由曲线在n线上下保持相对稳定可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J”型 环境容纳量(K值)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 种内斗争 (3)自我调节能力
PAGE
1
(共22张PPT)
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是( )
A.提供食物 B.调节气候
C.提供燃料 D.提供药物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就是其生态价值,如调节气候等。提供食物、燃料和药物都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B
2.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
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
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
D.提倡狩猎,扩大放牧数量
解析: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此外,草原还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要调节好自然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才可能达到和谐发展。
答案:C
3.我国制定了多部法规严格保护野生生物资源,这是因为野生生物在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反映了野生生物的( )
①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解析:间接价值主要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答案:B
4.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C.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其中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外来物种入侵可能降低本地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答案:B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D.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只是保护生物基因库的多样性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的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答案:D
6.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解析:小草属于植物,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小草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可能是捕食或竞争,因而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生存不一定是有利无害的;C项,小草所含的基因是生物多样性中遗传多样性的一部分,因而其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某种害虫的天敌可以栖息在小草中,小草为其提供了生存空间。
答案:B
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进行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C.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所有的野生植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要防治环境污染,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其与迁地保护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人为因素是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故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答案:C
8.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B.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物的多样性
C.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比较高
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答案:C
9.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既要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又要保证环境不受破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合理开发海洋,从海洋中寻找新型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以此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新品种都是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而通过增施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通过开辟荒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往往得不偿失。
答案:B
10.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丰富度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就是物种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的过程;物种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稳定性高;遗传多样性低的种群当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时,可能会因无适应环境的个体而绝灭。
答案:C
11.简要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有关问题。
(1)生物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 。?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 、 、 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 。?
解析:蛋白质的合成是由基因控制的。而蛋白质又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决定着生物的性状。由于DNA上基因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多种多样,从而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DNA上基因的多样性。从进化角度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答案:(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上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生活的多种多样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12.阅读下列三个事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事例一: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为8.53%,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绝灭,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绝灭。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被挖尽。
事例三:一种原产于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
(2)事例二说明造成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
(3)事例三说明由于 入侵或引种到 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除上述原因外,你还能举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其他原因吗?
(5)你认为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
(6)你认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是否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的原因及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树立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答案:(1)植被的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3)外来物种 缺乏天敌 (4)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
(5)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②间接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③潜在价值。
(6)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
13.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为了调查该地某湖泊的水质污染原因,在注入湖泊的4个主要水源入口处采集水样,并对全部水样进行如表所示的检测,其检测结果如下表:
A入口 B入口 C入口 D入口
溶解氧 极低或全无 少量 少量 很多
硫化氢 多量 无 较多量 无
生物种 很少 几乎无 少 很多
数十万至 数百万 数个至 数十个 数十万 数个至 数十个
主要生物 细菌、 纤毛虫 细菌 细菌、蓝藻、纤毛虫、蠕虫 藻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鱼类等
(注:硫化氢是蛋白质等有机物分解的产物,纤毛虫主要以有机颗粒为食,软体动物等其他动物以细菌及浮游生物等为食)
根据表中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该湖泊的4个水源入口中,水源受到污染的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 ,上述不同入口处的水源对污染净化能力最强的是 。?
(2)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上述不同的入口中, 入口水源可能受到的是生活污染,而 入口的水源则主要受到的是工业污水的污染。?
(3)结合检测结果分析还可看出,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对不同水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 。?
(4)水葫芦是一种水生植物,繁殖速度快,且能将水中的氮、磷和一些有害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因此有人为了治理湖泊的污染,采用了在被污染的湖泊中养殖水葫芦的办法,结果导致水葫芦疯长,继而湖中的鱼虾大量死亡。请你分析:水葫芦为什么会在该湖泊中疯长?
?
。?
水葫芦的疯长为什么会导致湖中鱼虾的大量死亡?
?
。?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污水入口处,溶解氧不同,细菌数不同,生物种群不同,则污染物不同。水体中的溶解氧越少、生物种类越少则污染越严重。
答案:(1)B、A、C、D D (2)A、C B (3)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对生物的多样性破坏越大 (4)受污染的湖泊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矿质元素,这些元素能促进水葫芦的生长和繁殖 由于水葫芦根的呼吸要消耗大量水中的氧气;死亡的水葫芦其枯枝败叶等在水中分解也需要消耗掉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中缺氧而使鱼虾大量死亡
PAGE
4
人与环境测评A
(基础过关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
1.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A.少生
B.提高人口素质
C.发展科学技术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办法,而控制人口数量,根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看应该控制其出生率,也就是少生,其他选项均不能解决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
答案:A
2.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氟利昂 B.SO2、CO2、氟利昂
C.氟利昂、CO2、SO2 D.CO2、氟利昂、SO2
解析: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主要是氟利昂。
答案:A
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解析: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而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对人或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答案:D
4.近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至2000年已达到近13.7亿。在未来的30~40年内,人口会( )
A.不断增加 B.保持稳定
C.不断减少 D.先增加后减少
解析: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将来仍维持低增长率水平,但仍处于高增长量态势。
答案:A
5.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B.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地保护
C.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D.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
解析:保护生物采取最好措施一般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但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所以最好措施只能是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移适宜的地方保护起来。
答案:B
6.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O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解析: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SO2的排放可以造成酸雨,CO2排放可以造成温室效应,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可以造成CO等有毒气体的排放。
答案:B
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消费意识有了改变,现在旅游消费逐渐升温,在旅游时,会看到很多游客既不买玩具,也不买衣服,而是专门给老人和妇女买了较多的天麻、三七、藏红花、灵芝、冬虫夏草等动植物干制品。游客的这种做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科学研究价值 B.美学价值
C.药用价值 D.潜在价值
解析:题中告诉我们游客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干制品,这些动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保健作用。
答案:C
8.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等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的CO2,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如引入外来物种在竞争中占优势地位可能会造成当地物种减少,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依靠科技,大量开垦草地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答案:C
9.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84亿吨,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解析:粮食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只有控制人口、保护耕地,才能解决粮食问题。
答案:B
10.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解析: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是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不足,必然会开垦土地,土地的开垦带来的问题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的破坏带来的问题是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A
11.引起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B.装饰材料中的甲醛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
C.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CO2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解析:SO2、N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O2过多导致温室效应。
答案:C
12.据报道:美国一科学家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能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发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该事例充分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征服自然
C.长期海水摩擦导致鲨鱼皮肤出现V形皱褶
D.鲨鱼的进化方向是由基因突变的方向决定的
解析: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是一种科学发明,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人类不可能完全征服自然,长期海水摩擦是一种环境因素,自然选择决定鲨鱼的进化方向。
答案:A
13.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
答案:C
14.人具有较强的能动性,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的面貌。下列关于人类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人类的发展,人类应想方设法改造自然
B.集体力量大于个体之和,故应大力增加人口数量
C.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可以放心大胆使用
D.人类的活动应在兼顾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解析:人类生存环境中的资源、能源等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有限的,若人类一味地为了自身的发展,向大自然无止境地索取,那只能使自然环境恶化,使人类无法正常生存、生活下去,所以人类活动应兼顾自然发展规律,适当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答案:D
15.下列有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解析:生活污水中含有很多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会使池塘和湖泊的水质恶化,从而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答案:B
16.上海世博联手哥本哈根掀起“低碳”浪潮。下列叙述与“低碳”理念相符的是( )
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
C.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解析: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
答案:D
1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间接价值?(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
解析: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科学研究意义等实用意义的价值。
答案:A
18.为了保护生物圈的稳态,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②实施“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禁止利用和开发野生生物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人们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能源方面,既要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又要开发新能源;在物质生产方面,应当努力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也就是将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改变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对于野生生物资源,应当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加以保护,对濒危物种,禁止采伐或捕杀,采取人工繁育或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进行保护。
答案:C
19.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减少汽车使用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提高绿化面积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解析: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使雾霾天气增多。
答案:B
20.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指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制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土地沙漠化与人为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以及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植被破坏等。防治土地沙漠化要制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土地沙漠化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答案:D
21.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解析:外来物种引入本地,只要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就属于生物入侵。
答案:B
22.下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少,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答案:B
23.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但不会扩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答案:B
24.下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解析: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仍然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图中曲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却没有优势可言。
答案:C
25.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重组不会导致新基因及等位基因的产生,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可以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所以A、B、D三个选项都不正确。具有生殖隔离的生物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这是所有生态系统中都具有的现象。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8分)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答题。
图1 世界水资源量示意图
图2 中国人均土地、耕地变化趋势图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 。?
(2)从图2可知,到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 。?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解析:从图1可看出,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从图2可看出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导致自然资源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迅速增长。
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2)减少了一半 (3)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27.(10分)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
年龄结构指标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0~14岁人口(%) 36.28 40.69 33.59 27.62
65岁以上人口(%) 4.41 3.56 4.91 5.57
老少比例(%) 12.15 8.74 14.60 20.16
(1)1949~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 ,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政策。?
(2)1990年和1953年相比,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 ,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 的趋势。?
(3)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4)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 、 。?
解析: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1949~1982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也有所下降。
答案:(1)上升 计划生育
(2)上升 老龄化
(3)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
(4)水资源短缺 土地沙漠化 土地资源丧失 环境污染
28.(10分)某同学研究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即将少许干稻草切碎装入一试管中,加塞,试管塞中央打孔并插入一玻璃管,连通到品红试剂瓶中,然后用酒精灯灼烧试管底部。实验结果发现,装有稻草的试管底部变黑,品红试剂由粉红色褪为无色,导管壁有浅黄色粉末,干馏出的气体有刺激气味。
(1)请帮这位同学拟一个实验课题: 。?
(2)请推测该实验中,试管底部变黑说明稻草中含有大量的 元素,刺激性气味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了 ,品红试剂褪色的原因是 。?
(3)请帮该同学设计使稻草变废为宝、节源增效的“无废弃农业”处理方法: 。?
解析:此实验是研究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也即农村常见的“焚烧秸秆”法,稻草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当其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毒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产生,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产生的这些酸性气体能使品红褪色。
答案:(1)稻草秸秆等废弃物被大量燃烧对环境污染的危害
(2)碳 二氧化硫 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3)用于饲养牲畜、用于堆肥或沼气发酵、秸秆等废弃物还田(写出一种即可)
29.(10分)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 。?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 。?
(3)海水的pH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 。?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
解析:富营养化的海水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赤潮时藻类爆发,其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很大,主要是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 (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爆发赤潮时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 (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
30.(12分)很多池塘出现突然变绿并导致鱼类死亡、水质变坏变臭的现象,发生该现象的地区常有化肥或去污剂被排放到溪流中,然后又进入池塘或湖泊。
请设计实验证明化肥和去污剂是否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供选实验材料:裸藻培养物、滴管、酵母菌培养物、试管及试管塞、试管架,玻璃标记笔、陈化肥水、陈自来水、去污水、显微镜、载玻片、吸水纸等。
(1)实验假设: 。?
(2)
实验步骤 目的
①取3支试管标号A、B、C,分别装等量陈自来水、去污水、陈化肥水至管口3/4处
②目测各管颜色深浅,并记录下初始数据(以“+”多少表示)
③ 投入指示生物
④颠倒试管数次,拔掉管塞,重复②
⑤
(3)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则说明陈化肥水和去污水不能促使藻类快速生长繁殖。?
② ,则说明 。?
(4)要研究含少量和多量酶的去污剂对富营养化的影响,应对上述步骤进行怎样的调整?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化肥和去污剂是否会引起池水变绿,所以要设立对照实验,实验组试管中分别加化肥水和去污水,对照组中加自来水。
(2)要研究含少量和多量酶的去污剂对富营养化的影响,应配制系列浓度去污水,并有空白对照。
答案:(1)陈化肥水和去污水都可以促进藻类的快速生长
(2)
实验步骤 目的
设置对照实验
以便校正误差
③各管加裸藻培养液(摇匀)1滴管
测定藻类对浊度的初始影响
⑤各管置于相同的适宜光照,定时重复④ 获得结果
(3)①三支试管的裸藻都只有少量的增长,水质稍有变绿 ②A试管的裸藻有少量增长,水质稍有变绿,而B、C两试管中的裸藻大量增殖,水质明显变绿 陈化肥水和去污水都可以促进藻类快速生长繁殖,引起水质变绿
(4)配制系列浓度去污水,并以陈自来水作对照重复上表中实验。
PAGE
1
(共5张PPT)
本章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