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2节 通过激素调节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
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80~12mg/d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试计算:
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血液中含糖量:0.8~1.2×5 = 4~6g
每分钟耗糖量:300÷60 =5g 则:
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供运动的时间:4~6÷5 = 0.8~1.2minX1 = 0.8min
X2 = 1.2min一.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1.囿于定论的沃泰默(法国)学术背景:
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
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激素”未提出。
例如,对“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19
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
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寻求其他的调节
方式,就意味着向权威观点提出挑战。☆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早起认识:
人及动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胰腺、胆囊与十二指肠的毗邻关系解剖图沃泰默的实验:②稀盐酸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狗的上段小肠肠腔①稀盐酸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③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沃泰默的解释: 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2.另辟蹊径的斯他林和贝利斯(英国)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大胆假设:
这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调节——在盐酸的作用
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
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二
者怎样验证他们的假设呢?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结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证明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他们把小肠黏
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作促胰液素。 提取液狗静脉 若单独看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否排除促进胰
腺分泌胰液是盐酸的作用? 1.“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哪些因素使斯他林和贝利斯抓住了成功的机会?
2.斯他林和贝利斯获得的科学发现包括哪些内容?思考与讨论: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等。①发现了促胰液素; ②发现了激素调节 例1.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
腺的方法来提取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
后来有科学家采用先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
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提取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
关于失败原因的分析中,最可能的是
A.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
C.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
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二.内分泌腺与激素调节 ☆☆体液调节的概念: 指某些化学物质(如 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中 调节最重要。激素、CO2例如:CO2对人体呼吸的调节激素激素及激素调节概念:
激素是由人及高等动物体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
泌的 。激素对人及动物体
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调节作
用,称为激素调节。☆☆☆激素与激素调节:化学物质(微量的有机物)人体主要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分泌 、几种促 等;
垂 体:分泌 、 ,释放 等;
甲状腺:分泌 等;
胸 腺:分泌胸腺激素等;
肾上腺:分泌 等;
胰 岛:分泌 、 等;
性 腺:分泌 、 等;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 促××腺激素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激素调节的相互关系: 是机体调节内分泌腺活动的 。 枢纽 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垂体下丘脑几种高等动物激素和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人体会有哪些表现呢?可以口服的激素是? ★ 激素调节无性别、种族专一性。如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的作用等研究动物激素常用的六种实验方法
1.观察法:巨人症侏儒症肢端肥大症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甲亢呆小症2.饲喂法: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对照组:普通饲料+生理盐水;
条件对照组:普通饲料+甲状腺抑制剂 (等量)
实验组:普通饲料饲料+激素制剂; (等量)3.自身对照(摘除法+注射法):适用于各种激素 正常幼年狗→摘除/捣毁甲状腺→注射甲状激素… 4.阉割/移植法:常用于性激素的实验 正常幼年狗→摘除垂体→生长停滞→注射生长激素…阉割:公鸡、母鸡丧失各自的第二性征;
移植生殖腺:公鸡→母鸡的第二性征,母鸡→公鸡的第二性征5.引流法/结扎法:常用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实验。6.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研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研究甲狗胰静脉结扎,并用导管进行引流→乙狗静脉
给甲狗饲喂高糖食物,检测甲乙狗的血糖浓度变化三.激素调节的实例复习: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淀粉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氨基酸多肽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实例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实例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血糖
0.8~1.2
g/L1.6-1.8g/L糖尿2.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调节的模型1血 糖 升 高胰岛 B细胞胰岛素 分泌增多血 糖 降 低下丘脑另一区域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 P26) (1)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增强作用。如:☆☆☆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2)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相反 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起的作用。参见下图: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思考与讨论:1.马拉松运动员的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答: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
径得到补充:
①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的葡萄糖→血液
②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血液
③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液
2.饭后血糖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这些被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
①部分合成糖原储存起来;
②部分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③还有一些被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所以血糖含量很快恢复正常。 血糖调节的模型2: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1.模拟吃饭后的反应胰岛素
糖原
0.1g/L
葡萄糖胰岛素糖原 吃饭前血糖正常水平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0.1g/L
葡萄糖血糖调节的模型2:2.模拟运动时的反应 胰高血糖素
糖原
糖原
胰高血糖素☆☆某人若持续性出现糖尿,能否肯定他是糖尿病患者?
不能。因为肾功能障碍的人,如肾小管炎症,不能将原尿中
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故其尿液中也会含有葡萄糖。☆☆血糖平衡的意义、异常意义: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
康有重要意义检测血糖:空腹与社会的联系(课本P27)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
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从而导致肥胖等是糖尿病的
诱因之一。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压力增大,精神紧张、情绪易
激动等多种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肾上腺
素、胰高血糖素等)会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虽血糖浓度高,但组织细胞
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
使血糖来源增多;
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
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
大量水分,于是会出现多尿;
多尿造成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
高,于是口渴、多饮;
又由于糖氧化分解供能发生
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
体重减轻等。
★★ 糖尿病的主要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 糖尿病的症状— “三多一少”
(1)“多食” 原因:
(2)“多尿” 原因:
(3)“多饮” 原因:
(4)“一少(体重减轻)” 原因:①控制饮食:控制进食高糖食物,减少高脂肪
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
②多食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③坚持全身运动防治糖尿病:4要点④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按照
医生要求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治疗: 1.下列有关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
B.血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
2.切除胰脏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吸引许多蚂蚁,这是因为
A.尿里含有氨基酸 B.肌糖原分解,使尿糖升高
C.狗尿中含有糖原 D.胰岛素缺乏,使狗出现糖尿
3.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恢复常态,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液
∨∨∨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甲状腺垂体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1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甲状腺垂体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释放激素 性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2★★★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一般可分为 和
。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反馈调节:
在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结
果反过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的
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如此。
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
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
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
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生产者↑冰箱、空调等很多机械设备都是根据负反馈调节原理设计的!三.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
靶细胞(甲状腺
激素例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
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能使靶
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激素能作用于分泌激素的细胞吗? 受体都位于细胞膜上吗?
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蛋白质类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能通过细胞膜的氨基酸类、固醇类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能产生激素细胞→一定是活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如心肌细胞能产生多种酶,但不能产生激素判断:
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胰高血糖素大脑皮层 下丘脑垂 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岛生长激素协同作用胰岛素拮抗作用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课堂小结甲状腺激素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4.下列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他激素的腺体是
A.甲状腺 B.垂体 C.唾液腺 D.卵巢
5.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
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6.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
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某人腰椎部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
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7.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镰刀型贫血症 ⑥夜盲症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③⑥
8.在白鼠脊髓横切面的显微镜视野中,通常可以找到
A.感觉神经元细胞体和运动神经元细胞体
B.传出神经元细胞体和中间神经元细胞体
C.传入神经元细胞体和中间神经元细胞体
D.以上三者都是
9.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B.感受器能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适宜的刺激
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10.电刺激交感神经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这属于
A.应激性 B.非条件反射 C.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1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
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
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①感受器、传入神经 ②感受器、神经中枢
③感受器、传出神经 ④感受器、效应器
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⑥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⑦传入神经、效应器 ⑧传出神经、神经中枢 A.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⑨ C.②④⑥⑧ D.③④ ∨15.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性激素、促性腺激素浓
度相互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
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雌性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性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雌性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3.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
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14.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且久高不降,其临床表现之一为肌肉消
瘦无力,则引起该症状最可能的原因
A.肌糖元→C6H12O6→氧化供能 B.脂肪→氧化供能
C.肌糖元(缺氧条件下)→乳酸 D.肌蛋白→氧化供能∨∨激素分泌正反馈调节的实例之一 16.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通常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比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有可能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下图表示家鸡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卵巢中的内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激素B合成量增多,激素A合成量变化趋势是 。
激素C合成量变化趋势是 。激素C的化学本质是 。
(2)在养鸡场,鸡舍中傍晚和清晨都要用灯照明,以达到多产蛋的目的。这样做的原因是:鸡在 刺激下,下丘脑分泌较多的[ ]
,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更多的[ ] ,促进性腺的发育,产生足量的[ ] ,促进卵细胞的生成,从而是鸡多产蛋。减少增 多固 醇长日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雌激素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