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1、地形特征: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4000米以上1000~
2000米500米以下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2、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我 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 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航运,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并在阶梯的交界处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二、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1、主要地形区中国主要山脉B四
大
高
原 我国第一大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多雪山、冰川。 我国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多草原、荒漠。 世界上黄土分布最深、最广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沟壑纵横”。A 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石灰岩分布广泛,有“喀斯特”地形。多“坝子”(山间小盆地)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
高原D云贵高原四
大
盆
地 我国最大的盆地,内部平坦,多沙漠、戈壁,边缘多绿洲;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第二大盆地,内部有沙漠、戈壁,但面积小;西北有个小缺口,受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相对较湿润;牧场广阔。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西部多沙漠、戈壁,东部多沼泽、盐湖,矿产资源丰富,号称“聚宝盆”。又称“紫色盆地”,农耕发达,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平原;地势北高南低。
A准噶尔
盆地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
是天山山褶皱过程中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盆地,底部的艾丁面海拔-155米,是我国大陆的最低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坎儿井是著名水利灌溉工程,葡萄和哈密瓜是这里名特产。三
大
平
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地势最低,河湖众多,水田连片,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1)东北平原(2)华北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
要
丘
陵ABC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广大的丘陵地区有少数山峰海拔较高,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如山东泰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等。利用:
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山东泰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 课 堂 小 结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特征中国地势和地形分布主要山脉山脉走向主要地形区
及其地理位
置过关斩将大兴安岭太行巫山阿尔泰祁连贺兰喜马拉雅青藏内蒙古黄土云贵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四川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辽东东南青藏高原横断山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
丘陵贺兰山阴山秦岭天山阿泰尔山 主要丘陵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物产丰富,农耕发达物产资源丰富,号称“聚宝盆”面积广大,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纬度位置偏高,受到西北湿润气流影响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面积最大;地势坦荡,海拔200米以下;黑土广布。较低平、完整;海拔50米以下。地势最低平;河湖众多,典型鱼米之乡;呈串珠状分布。课堂检测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1-2题:1.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C.③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D.④地风沙危害严重DB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3.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4.在图中所示的区域,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CA 读下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回答5-8题。地貌类型比例
5.综合二图表,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6.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自然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漠化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8.影响该地区粮食作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量 C.光照 D.农业科技DCDA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