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06 11:5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基本史实。 目标2: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归纳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重难点) 目标3:说出北宋政治体现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目标4: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 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基本史实。 自学检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960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 。 2.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 后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 南方割据局面。 3. 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 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 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4. 在中央,宋太祖防止 权力过大,采用 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 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发来 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者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 ,提升 地位的政策,使 格局逐渐形成。 2.宋朝注重发展 事业,改革和发展 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 地位。 3.宋朝的 政策,扭转了 尚武轻文的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 任务二:【合作探究】 材料: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朝代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sù水纪闻》券一 请问: (1)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赵普所说的“权”“钱”“兵” 指的是什么? (2)宋太祖为了“稍夺其权”,首先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学生分组讲述或表演这个历史故事,然后在班上展示。 (3)看课文,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归纳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 项目措施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军事中央地方
后出示答案: (4)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宋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任务三:【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简述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 任务四:【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 1.北宋是在哪一朝代的基础建立起来( ) A.后梁 B.后唐 C.后周 D.后晋 2.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 )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南京 3.下列对北宋政权解说正确的是( ) A.建立了我国古代第一个多民族国家?? ? B.加强了各民族的融合 C.有利于结束五代十国以来的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 D.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 4.2.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割宰相职权 C.改革监察制度 D.在地方设通判 5.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 A.防止武将专权 B.强干弱枝 C.加强禁军实力 D.使其互相牵制 6.宋太祖时期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 ) A.削弱相权 B.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7.北宋初年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一谚语反映北宋时期( ) A.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军队规模大 C.赋税沉重        D.地方势力强大 8.下列对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杜绝了朝廷兵变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C.不利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 D.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文治局成 9.下面对宋朝的科举制度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②提高进士地位 ③开创殿试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0.(涿州校级期中)为了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B.实行知州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力D.地方设置转运使 11.转运使是我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 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D.解决支付给辽、西夏岁币的财源 12.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溺酒色误王国 D.陈桥(驿)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3.(兴国月考)东汉末年以来,特别是唐末五代以来,统兵武将居功自傲,专横跋扈,夺权篡位之事层出不穷,成为中国历史上久治不愈的顽疾,但赵匡胤却轻而易举地治好了这个“顽疾”,他治“顽疾”的药方是( ) A.分割相权 B.杯酒释兵权 C.各州府设通判 D.提高科举取士名额 14.“宋太祖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从材料看出,宋太祖的直接目的是( ) A.重视科举制度 B.重用文官 C.防止农民起义 D.防止武将专权 15.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 A.设通判,监督知州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16.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北宋初期的措施( )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B.建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权力 C.派武将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地方知州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17.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后,其母仗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意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的传统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18.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课后思】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我学到的方法我还要努力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