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及影响,元朝管理台湾、西藏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元朝疆域图》,学会结合地理信息掌握元朝统治的系列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元朝在西藏、新疆、台湾设置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等自古是中国领土,元朝再次出现民族交融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讨论、启发法等??
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元朝统一全国以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的??
讲授新课??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学生阅读课文51页《元朝疆域图》和52页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自主学习,而后小组合作,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给出答案)
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与汉唐时期相比,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由此得出
(1)元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民族融合(学生阅读课文52页第二自然段回答)?
师(出示课件)小结表现:(1)边疆各族内迁,同汉族等杂居相处;(2)契丹、女真族等族 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3)回族开始形成。?
?(师补充回族的形成)??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它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大约从7世纪中叶以后,有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到中国经商,逐渐定居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和长安等地,被称为"蕃客"。(2)13世纪初,蒙古军队西征期间,又有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后来,他们由于通婚和经济文化联系,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3)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
各民族的大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各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在民族融合的和谐乐章中也存在着不协调的音符--元统治者实行四等人制,即民族歧视政策。
3.四等人制---民族歧视政策(简单了解)??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知识拓展”,回答如下问题:?
?(1)民族分化政策实行的目的,其主要内容???(生回答)略。??
(2)民族分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课件显示几种观点:①民族矛盾;②阶级矛盾;③其它。)?
?师生讨论形成共识:实质是民族形式下的阶级压迫。??
危害: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思考题: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 师生讨论形成共识: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元朝统治者是如何管理这一庞大帝国的呢?
(二)行省制度
1.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学生分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答案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回忆秦朝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腹里”: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3.大屏幕显示《元朝疆域图》,同时依次显示如下几个问题:??
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
(鼠标点击中书省位置,学生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2)最大的行省是哪个?(依次闪现各行省区划,学生比较面积大小)??
(鼠标点击岭北行省位置)??
(3)想一想: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制度)。
元朝又是如何因地制宜管理边疆地区的呢?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元朝是如何管理台湾的?回顾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鼠标点击《元朝疆域图》上的琉球)
学生回答: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师生共同总结:三国时台湾称夷洲,当时台湾高山族就与东南沿海汉族有着密切往来,公元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2.元政府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汉、藏两族的关系如何???(鼠标点击《元朝疆域图》上的宣政院辖区)??
(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府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学生回答: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西藏已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师生共同总结:唐朝时,藏族称吐蕃,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并建立政权,唐与吐蕃保持长期的联姻、经济文化交流: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和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
想一想: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元朝对西域采取了什么管理措施?新疆最早归属中央的标志是什么?对此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谁?
学生回答: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公元前60年(西汉),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新疆正是归属中央。
张骞(张骞出使西域)。
师强调: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台湾、西藏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妄图分割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逆人心而动,都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辗得粉碎。?
本课小结:元朝实现统一后,为管理广阔的疆域,巩固统治,元朝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度,并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管理边疆地区,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许多民族在一个地区交错杂居的局面,这不仅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