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3.列举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重难点) 4.对比唐朝科举制与明朝科举制的异同点,总结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重难点) 5.列举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状况。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 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明朝的统治》导学案,任务一,《明朝的统治》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1、明朝的建立时间是____,建立者是_____,都城是_____。 2、朱元璋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_______,撤销________;在地方废除_________,设________; 在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_; 为了监视臣民,朱元璋设立了_____,明成祖时又成立了_______。 3、明朝科举制发生变化,题目的来源是______,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来自______,答题的文体是_______ 4、明朝时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__ 5、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______,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是_______,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_______,出现的商帮有__________。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 任务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明太祖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归纳概括,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行政方面: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子,驻守各地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师出示行政机构改革前、改革后示意图。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影响: 利: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弊: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同时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2.回顾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说出明朝统治者强化皇权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行省制度 利:加强中央集权;弊: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所以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限制朝臣的权力,在地方取消了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置锦衣卫,监察百官与百姓。 任务三:【合作探究】 3.举例说出明朝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明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总结。 农业: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出示玉米、马铃薯、甘薯、花生、向日葵图片。 手工业: 丝织业:出示苏绣、苏州的丝绸图片。 制瓷业:出示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青花海水云龙扁瓶图片。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 任务四:【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以下属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烧的“三把火”的是( )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②在中央废除中书省③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④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4.(江苏模拟)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5.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6.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这表明( )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 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 7、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 ) A、废中书省,设三司 B、废丞相,设六部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8.“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B.明朝八股取士C.独尊儒术D.唐朝科举制 9.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10.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7、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 A、西域 B、西洋 C、东洋 D、南美洲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_____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 (3)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分别是怎样强化皇权的? (4)为了监视臣民,他设立了什么机构?明成祖时期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1)明?? 明太祖 (2)吏户礼兵刑工? 皇帝 (3)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4)锦衣卫?? 东厂
【课后思】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我学到的方法我还要努力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