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06 18: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楚秦燕赵魏韩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七国形成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1、形成匈奴晋赵魏韩三 家 分 晋齐晋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jìyǐng战国形势图参战兵力:秦军约60万
赵军约45万
交战时间:三年
战争结局:赵军大败,
40万军队被活埋。参战兵力:齐军约8万
魏军约8万
交战时间:一年
交战区域:邯郸、桂陵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问题: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特点?结果:魏、齐、赵、秦先后崛起,秦国最强。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一、战国七雄“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
——刘向《战国策书录》赵齐桂陵大梁桂陵之战庞涓,快回来!围魏救赵魏救命啊!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马陵之战齐魏赵长平之战我离间!白起廉颇我坚守不出!你能奈何?赵王赵括取代廉颇!赵括我天下无敌!纸上谈兵!赵括公元前260年秦活动一:阅读“长平之战”历史材料 秦军射杀赵括。扩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请思考:
1.根据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相比,有什么突出特点?
2.设想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绝的征战会是怎样的看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3.你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劳动工具的改进耕作方法的改进铁农具牛 耕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二、商鞅变法身份的变化奴隶主封建地主奴隶农民出租土地收取 租税开明奴隶主的烦恼我是开明奴隶主,受封三百亩, 开垦荒地一百里,收租也无数。 无奈普天之下皆王土,私田要惩处。 谁把土地改一改,保护我财富?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取胜。战国的主要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政治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军事 二、商鞅变法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富国军事强兵活动二 :小组讨论—商鞅变法成功了吗?【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亲贵室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君反者!”遂杀商君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可以看出,商鞅是如何推行改革的?成效如何?
2.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你是如何理解“商君相秦十年,宗亲贵室多怨望者”这句话的?
3.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吗?商鞅虽死,其法未败战国七雄实力比较秦国,初时偏处西边,
国小力弱,不受各国重视 。战国初期形势图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三、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修建了都江堰。 时间:
地点:
修建者:
作用: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四川岷江李冰(秦国)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内江:灌溉 外江:分洪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和泥沙控制内江的喉咙:
灌溉农田 农业大变革
铁农具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牛耕 至迟春秋末年已使用,
战国时进一步推广。兴修水利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
在岷江中游修都江堰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关系大变革公田私田奴隶农民奴隶主地主社会性质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本课知识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