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 风来了教案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 风来了教案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7-07 12:3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风来了
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风来时的情景,学会表达风的形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观察,让学生学会用画笔表达风的形态变化。
教学重点:
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表达风来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
风的具体表现形态变化,画面统一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点击音频,播放刮风的声音。神秘导入。
老师:你听,什么声音?
学生:风声。
老师神秘的说:风中有什么?
学生:XXX。
老师:嗯,那他们在风中会做些什么动作呢?(抱紧身体,做挡风状)
2、引入课题:风来了。
二、授新课。
1、出示课件:展示风的不同。
老师:微风吹的时候,花儿和景物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花儿轻轻摆动。
老师:那人呢?
学生:感觉舒服。
老师:那裙子呢?在微风的吹动下,会?
学生:轻轻飘。
(出示课件中,裙子在微风中摆动,树和花儿在轻轻飘扬的动态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总结:微风吹,裙子飞,花儿摆,树叶飘。
3、引导学生观察风的表现形式。
(出示课件:展示风的不同。)
老师:猜一猜,这是什么风?出示课件,展示狂风图片。
学生:狂风、、、、、
老师:狂风中任何景物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呢?
4、总结:狂风吼,树儿抖
学生:XXX(学生讨论,能用笔把自己看到的风的状态表现出来。)
老师:再猜一猜,这是什么风呢?
学生:XXX
5、陆续观看课件,展示风的不同,简单绘画风来了的情景,构图。
老师:看了这么多,那我们知道风是怎么来的吗?老师讲解风的产生原因。渗透情感教育。(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三、巩固练习
1、看课本:观察一下画家是如何表达风的。出示课件中油画《阵风》
2、讨论分析:(风来了,画面中黄沙漫天,乌云密布,树叶凌乱。从画面看出挂着西风。)
3、学生个别回答。
4、观察关山月的《绿色长城》讨论,画家是如何表达微风的?
学生讨论:就是树梢朝着一个方向轻轻摆动。
四、拓展:
1、老师提问:《绿色长城》那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
讨论后总结(画面清晰,树叶轻轻摆动,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远处山峦重叠,浩瀚无比,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欣赏学生作品。为下节课做铺垫。
五、作业
观察风来了的时候景物的特点。用画笔绘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风来时的情景,学会表达风的形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观察,让学生学会用画笔表达风的形态变化。
教学重点:
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表达风来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
风的具体表现形态变化,画面统一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学生作品,欣赏,找缺点。让学生明白风向的一致性。
2、提问:谁真正观察了风?表达了风?
二、授课:
1、学生练习风的画法。
2、教师讲解主要问题。
3、继续练习,教师辅导。
三、巩固拓展
1、展示班内学生优秀作品,讲解具体优点。督促学生像榜样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2、小组展评。自评。
四、作业
布置下节课所必备的用品:油画棒、彩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