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铜鼓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铜鼓图案美的内涵,掌握剪纸、漏印技法剪刻、印制铜鼓图案的方法。合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铜鼓并体验乐趣。
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创造和审美的能力。
3、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接受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4、渗透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剪刻铜鼓图案的通花样板和漏印铜鼓纹样,并制作有新意的小铜鼓。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铜鼓纹饰的规律剪刻通花样板。掌握鼓面、鼓身、鼓腰、鼓足和立体雕像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
1、出示铜鼓模型,引情激趣我们广西呢,不仅有优美的风景,动听的山歌,诱人的美食,还有老师手上拿的这个很有民族特色的铜鼓。 瑶族主体在中国,人口超过5万还有美国、泰国、越南。20xx年中国瑶族人口为285.3万:分布为广西171万,湖南70.5万,广东20.3万,云南19万,贵州4.4万。广西有7个瑶族自治县和48个瑶族乡国土总面积约为2.93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国土总面积13%,湖南永州江永县瑶族人口占比63.2%为全国瑶族人口占比最高县;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口34万,为全国之最,被誉为神州瑶都 。
大家觉得它漂不漂亮啊?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来学习制作这个课程。(板书:美丽的铜鼓)
教师出示铜鼓模型,问:同学们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铜鼓?它的作用是什么?归纳。观看铜鼓课件,再问:铜鼓的美在哪里?铜鼓身上的花纹都有什么特点?
2、归纳:(铜鼓主要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在欢度新春、庆丰收或祭祀之日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它外形线条很美,鼓面上的精美图案更令人赞叹不已,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智慧和才智。鼓面中间的叫“太阳纹”;在太阳纹周围向外扩散的是“弦线”;弦线之间的圈带叫做“晕圈”;在晕圈中雕刻的花纹图案有水纹、圆圈纹、锯齿纹、云雷纹和动物立体雕像等。)
教师:看了这么多铜鼓,也了解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铜鼓啊?
三、课堂小结
美丽的铜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铜鼓图案美的内涵,掌握剪纸、漏印技法剪刻、印制铜鼓图案的方法。合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铜鼓并体验乐趣。
2、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创造和审美的能力。
3、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接受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剪刻铜鼓图案的通花样板和漏印铜鼓纹样,并制作有新意的小铜鼓。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铜鼓纹饰的规律剪刻通花样板。掌握鼓面、鼓身、鼓腰、鼓足和立体雕像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指导与创作
今天,老师就教同学们制作这个铜鼓的方法。同学们要大胆思考,当一回小设计师,好好想下等会自己做的时候铜鼓上应该设计什么纹样呢?
教师拿出铜鼓模型和采用不同方法制作的铜鼓鼓面图案让学生观赏,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思考设计
教师示范,用一张正方形白纸折叠成三角形,用剪纸的方法剪出铜鼓通花纸印版,并在黑板上画出简略过程。然后介绍用民间手工漏印铜鼓图案的方法并示范。
3、教师讲明要求,提醒学生用剪刀时小心,注意安全,保持教室清洁。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评价与鼓励
四、教师讲评学生作品做总结,并择优展示。
刚才我们用身边的纸做出了铜鼓的鼓面,同学们制作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也很认真。你们知道么?在同学们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把一句话送给了你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课件): 这句话就是:巧巧手,多动手;大眼睛,细心观察,多动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句话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