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 4.前前后后 教案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美术 4.前前后后 教案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7-07 17: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前前后后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用“近大远小” 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课件、学生赏析作品
2、学生准备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绘画工具。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前前后后》。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前前后后有什么可学的,太简单了,谁还不知道前后呀!你呀,还真别小瞧了这前前后后,这里面可有不少奥秘呢?不信,老师就先考考你。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 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 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观察(一)观看下面的短片,回答:
1、三辆车(大货车、小轿车、面包车),哪辆车在最前面,哪辆车紧随其后?
2、为什么?(因为小轿车挡住了后面的大货车)
教师总结: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观察(二)同学们刚才回答得真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短片,一定要认真观察噢! 蓝蓝的天空中,几只五颜六色的热气球飘过,好看极了。
1、这三只热气球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大的在前,小的在后)
2、为什么? 教师总结: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近大远小”的规律(同样大小的物体,由于距离我们远近的不同,就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赏析学生作品 看书页,欣赏同龄人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前后关系的?试选择一幅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同龄人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在作品中表现前后关系的。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学生作业
学习要求:用绘画或拼贴等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
作业要求:
1、构图要饱满。
2、要有前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