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生物 6.4 植物的呼吸作用 说课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上生物 6.4 植物的呼吸作用 说课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7-07 18:1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说课流程一、教材分析教材定位 本节课是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的学习重点。位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是植物一生中又一大生命活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既了解了植物生理的另一个过程,又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上,教材采用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符合初中生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 能够说出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2. 简要描述植物呼吸作用对植物生存的意义。1.通过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推理能力。
2.通过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对比,提高学生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认同科学研究的求实、严谨。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重点vs难点重点难点 植物呼吸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举例说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学重难点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科学探究,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对于植物生命活动之一“光合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容易将知识混淆至另一个重要的生命活动“呼吸作用”。
认同动物需要呼吸,但是并不了解所有的生物都有呼吸作用。
探究过程中,用到的一些化学知识需要提前渗透。
三、教学设计1、引导探究3、直接感知2、互动学习教法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回顾关于光合作用的知识,加深学生记忆。同时引入植物与光合作用同等重要另一生命活动,呼吸作用。1. 巩固提升(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2.实验探究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是否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 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我们人类一样吗?2. 实验探究实验一 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实验一 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吹入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一: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预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
塑料袋封口处气密性不好,易漏气;
绿色叶片呼吸作用并不强,实验结果并不明显;
实验装置只能用一次,再次准备比较麻烦,且浪费。
实验一 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实验一 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改善后装置优点:
将实验装置器材简化为三种,更适合学生准备;
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远远强于植物叶片,实验结果非常明显,且放置时间短,经过验证只需放置四个小时即可看到结果。
用针管将气体吸出来进行验证不影响内部气体成分,可重复多次使用;
此装置也能用作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实验二: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取下保鲜膜,点燃木条,伸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讨论:
(1)A、B两套装置,谁是实验组,谁是对照组?通过对比,你觉得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什么条件?
(2)从实验中得知,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什么?产生什么?
(3)回顾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呼吸作用的场所在细胞的哪里?
3. 实验分析 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反应场所在活细胞的线粒体中。4. 精讲点拨1. 仿照学过的光合作用反应式,写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比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线粒体活细胞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小组内自学课本并讨论以下问题:
(1)植物是否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
(2)如果我将实验装置中的豆子换为绿色的菠菜,实验装置需要改变吗?
(3)植物呼吸作用对于自身有什么重要意义?
(4)没有氧气动物会死,植物会死吗?5.知识延伸 6. 拓展练习 在小组内部,各成员提出对本节课印象比较深或是有疑问的话题或问题,在组内进行研讨解决。
试着设计实验或是寻找证据,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产生了水、释放了能量,可任选其中一个进行验证实验。7. 课内小结8. 课后作业板书设计 6.4 植物的呼吸作用
1. 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
产生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
2. 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四、教学反思
实验现象非常直观,学生对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应该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深对这两大生命活动内容的记忆。
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实验探究及分析讨论过程,同学们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
虽然本课该实验设计为课堂展示实验,但是由于提前准备由学生们参与,课后作业也涉及到实验设计与操作,因而对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也有一定提升。该装置也很适合进行学生实验,条件允许的话建议进行学生实验。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