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和妈妈在一起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动手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泥塑小动物的特征和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
生:妈妈,姐姐,哥哥,爷爷,家人。
师:给说家人的鼓一下掌。家人,很好的词。我们也听到了,很多小朋友都说和妈妈在一起快乐,为什么?
生:因为妈妈爱我们。
师:那么大家能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样子吗?
生:想。
师: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样子。
播放幻灯片。
(2)板书课题:和妈妈在一起。
二、讲授新课
(1)讲授新课:提问
师:刚才看了图画,大家能说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斑马和妈妈在一起说话。小鸭子躲在了妈妈的翅膀下,小豹子和妈妈在一起玩……。
师:小动物们也喜欢和妈妈在一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
学生个别回答
(2)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根据图片分析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特征。长颈鹿脖子长,身上有花纹。熊猫眼睛是黑色的。身体是白色的。刺猬身上有刺……。
教师示范:用泥捏小动物的过程。
师:下面看老师师怎样将一直小动物表现出来的:
第一步:揉泥;
第二步:做出小动物的身体;
第三步:做出头部;
第四步:做出四肢;
第五步:做出眼睛,鼻子,嘴巴,表现出表情。
总结:我们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长颈鹿的脖子可以搓一下,嘴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
拓展提高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合作自己准备做什么小动物?
分工合作: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表情,肢体表现。
四、作业练习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个别讲解优秀和出差错的地方。
评价;
小组互评。
优秀作品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