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第三节复式折线统计图 导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3.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据分析的意识。
学习重点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模式
自学、合学、展示、归纳
学习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知识能力要点
学习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5分钟)
师生谈话单元知识树导入。
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建立评价机制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6页的内容,并把重点或关键点勾画出来,有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议一议:
1、你从统计表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如果要看出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总人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3、观察单式折线统计图,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10年我国到人口大概是多少?
4、如果要看出我国这五次人口普查男、女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5、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男、女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6、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7、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总一总:
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就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3、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自主完成,
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组内合作完成。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左面的问题汇报,。
师生总结共同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提炼知识点能力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团结合作精神
培养思考、表达能力
三、达标检测
(8分钟)
1.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市平均气温最大相差(),()月份,两市平均气温相同,有()个月乙市平均气温高于甲市。其余()个月甲市平均气温高于乙市。
(2)分别说一说两城市平均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3)从总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 是什么?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大?
3、2015 年龙潭庙会和地坛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1)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如图是某厂近几年售出的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1)这两种热水器销售的变化趋势分别是怎样的?
(2)如果你是厂长,上面的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评定。
小组进行展示
检测学习成果,反馈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
(3分钟)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疑惑?
学生自主发言。
进一步巩固本节知识
五、作业布置(1分钟)
下面左图是一张甲、乙两车的行程图,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甲车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
(2)甲、乙两车的时速之差是( )千米/小时。
(3)半小时两车的相差( )千米。
课下独立完成
巩固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7.3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