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08 06:5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2019.6
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30题,共30小题60分)、判断题(第31题—第35题,共5小题10分)、材料题(第36题一第38题,共3大题36分)、问答题(第39题1题14分)四部分,共8页。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
3.答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洪武三年,明太祖读(孟子),大发牌气,下令国子监撤去孔庙中的孟子牌位,之后又组织人手将所谓“大逆不道”的话语悉行删除,并规定“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孟子的主张中最可能让明太祖“大发牌气”的是
A.“仁政” B.“民贵君轻” C.“性本善” D.“君舟民水”
2.《哈佛中国史》说,“汉朝把自己装扮成古典文化传统和道德的庇护人,而与汉朝相反,秦始皇曾经尝试毁灭这些文化传统和道德”。秦汉两代截然相反的态度,主要是针对
A.法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
3.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字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这位思想家是
A.李贽 B.王阳明 C.朱熹 D.王夫之
4.有人认为近代一批先行者“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地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个新式国家……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他(李鸿章)得到的资金不仅用于支付淮军均饷,还用在了全国的自强运动中,通过仿效西洋军事技术和接受现代武器……军队就能加强帝国对抗内忧外患的能力。”下列企业创办的直接目的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发昌机器厂
6.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开始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变化的内在因素主要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7.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反映了
A.自然经济已经全面瓦解 B.民族资本进人“短暂春天”
C.封建守旧势力退出舞台 D.清政府尝试缓解统治危机
8.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业备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9.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成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10.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成倍增产。”这里“正确的政策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B.“农业合作化”的政策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李新回忆1978年后,"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800元以上”。耕地牲口的价格猛涨证实了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人民公社旧体制的废除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2.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
13.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 D.“入世”谈判的成功
15.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写道:“上帝所允许的唯一生存方式,并不是要人们经过苦修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世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韦伯的精神最能体现
A.知德合一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社会契约
16.“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摒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还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重……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一变化所出现的时代应是
A.古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17.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路德这些思想
A.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 B.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要求
C.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 D.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
18.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9.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城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对该地的殖民统治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它还是唯一能合法地与日本进行贸易获活动的欧洲国家。”它是
A.法国 B.英国 C.荷兰 D.西班牙
20.某启蒙思想家著作中提到“如果同一个人或是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段论述最可能出自
A.《哲学通信》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
21.1858年是泰略士河的“奇臭年”,臭气冲天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漫过消毒药水的被单。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许多人并非溺死,而是因为喝了污染的河水。与泰曙土河的污染关系密切的是
A.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B.电动机的勃然兴起
C.内燃机的大面积推行 D.汽车飞机的普及率高
22.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它国家
比重 13.4% 4.6% 14.5% 37.7% 29.8%
A.英国丧失世界贸易优势 B.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C.德国经济领先欧洲各国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23.戈尔巴乔夫曾被老代苏共领导人寄予厚望,希望他“尽全力将苏联带出困境”。但不幸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却以苏共下台、苏联解体而告终,造成“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戈氏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片面发展军事工业
C.未敢突破斯大林模式 D.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24.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人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
A.实行美元贬值 B.恢复银行信用
C.限制价格水平 D.推行福利制度
25.1947年后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得益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的生效 D.经济全球化的完成
26.面对战后西欧经济困境和社会危机的困局,德国社会民主党响亮地提出了“尽切可能开展竞争,按一切需要实行计划”的口号,结果60年代就形成了高税收支持高福利,高福利刺激高税收的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的应用 B.混合经济的减少
C.国家干预经济的滥用 D.“新经济”的出现
27.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发表了题为《7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的国情咨文,公开承认二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下列符合美国此时处境的是
A.苏联开始与美国争霸 B.西欧与日本经济崛起
C.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丧失政治大国各项优势
28.自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某国际组织的长期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是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29.《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被誉为“欧洲的出生证”。这里“欧洲”的内在含义主要是
A.和平的欧洲 B.平等的欧洲
C.联合的欧洲 D.稳定的欧洲
30.右图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现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经济矛盾丛生 B.发展中国家无缘高科技
C.经济区域集团化增强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请涂A,错误请涂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需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2.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他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33.1980年国家正式设立深圳.珠海汕头海南等第一批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特区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34.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
35.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逐渐发展出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第36题13分,第37题13分,第38题10分,共36分。
3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視君如寇仇。
——《盂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則天理灭。
——《朱子语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分)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I分)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3分)

37.16、17世纪的中英两国均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对外政策也逐渐发生较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中国倒造的关键因素纯粹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官吏们的保守性,这一保守性在明朝时期因对蒙古人早先强加给他们的变化不满而加强了。在这种复辟气氛下,所有重要官吏都关心维护和恢复过去,而不是创造基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更光辉的未来。根据儒家学说的行为准则,战争是一种可悲的活动,而军队只有在担心发生蛮族入侵或内乱时才有必要重视。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袁》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在这方面,它的贪婪、残暴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掠夺就最典型地表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革命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逸集》第2卷请回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以后中国对外关系走向保守的原因,指出这种保守性的主要体现。(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近代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6、17世纪中英两国不同的对外政策对今天的启示。(2分)

38.回顾和反思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能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深刻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早在1917年9月的《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吗》一文中,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通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21年3月3日列宁在致人民委员会的信中就农民把粮食拿到城市出售一事写道:依我看,应当允许带得更多。你们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如果它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把东西带进贫困的俄罗斯应当给予鼓励,而不应当加以阻挠。
——《列宁全集》第 50卷
材料三 当时不加紧工业化是不行的。从1933年起法西斯的威胁就在迅速增大。一我国人民用它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实力粉碎了法西斯。要是没有工业化,我们面对法西斯就会手无寸铁。
戈尔巴乔夫材料四:一方面,仍然要依靠斯大林的农业体制,即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农业机器拖拉机站这三大支……另一方面,则要依靠他所发动的开垦荒地和扩大玉米播种积两大措施。
——柳植《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时代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 概括这些措施对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积极作用。(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列宁对待农民私售粮食的态度,反映了经济政策怎样的变化? (2 分)
(3)据材料三,面对法西斯迅速增大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什么建设方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方案的得与失。(3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或改革的认识。(2 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4分)
39.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策常常随着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较大的调整,缓和社会危机,促进经济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9年纽约股市暴跌,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分)
(2)面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和罗斯福的对策分别是什么?后者的实质是什么? (4分)
(3)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这主要是奉行了哪位经济学家的理论?但是西方国家继续大规模应用这种理论导致了什么结果? (2分)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8渐完备。请写出“福利国家”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弊端。(3 分)
(5)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具有那些特点? (3 分)




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C A D C D C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B B B B A C B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D A C C B C C D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请涂A,错误请涂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题目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B B A A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第36题13分,第37题13分,第38题10分,共36分。
36.(13分)
(1)主张:孔子主張等級、名分、秩序。
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分)
(2)作者:董仲舒。(1分);
材料三:君权神授;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2分)
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徳規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2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3分)
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1分)
影响:促进中华民族重气节、注重道德的民族性格的形成;维护封建统治,后期一定程度阻碍社会进步。(2分,言之成理即可)

37.(13分)
(1)原因:官吏保守性增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探索外部世界。(4分)
表现:海禁、闭关锁国。(2分)
(2)特点:殖民掠夺,对外争霸。(2分)
影响:对于英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被殖民国家和地区,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另一方面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形成。(3分)
(2)态度:允许农民自由出售粮食。(1分)
变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或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分)
(3)方案:优先发展重工业。(I分)
影响:加强了国防实力,短期内实現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挫伤人民生产积极性。(2分)
(4)根本原因: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I分)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或改革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1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4分)
39.(14分)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基本矛盾。(1分)
扩展原因:资本主文义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分)
(2)对策:自由放任,新政(或国家干预经济)。(2分)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2分)
(3)经济学家:凯恩斯。(1分)
结果:“滞胀”。(1分)
(4)积极作用: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2分)
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1分)
(5)特点:利用全球化形势,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3分)






PAGE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