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2节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一、人类能在怎样的环境中生存在下列环境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南极周围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7℃。极地南极大陆中心区海拔3000m左右。南极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毫米。南极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大陆。纯净新雪能反射95%的阳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年降水不足25mm。 沙漠撒哈拉沙漠绝对最高气温达45℃以上,夜间气温可低到10度以下。 沙暴来临,能见度不足50m。海洋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海洋中最深的海沟,其底部的压力是海面的1000多倍。从一吨海水里可以得到约三十公斤食盐。海上风暴探险活动探险活动探险活动户外活动——基本的野外生存户外活动——基本的野外生存深海潜水在陆地上生活时,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温度
压力
含氧量
淡水
食物
二、什么是人体内环境?成人身体约60%的重量是水
水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物质二、什么是人体内环境?定义:
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即细胞外部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主要由血浆和组织液组成
定义: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
组织液是其他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血液血液的成分血浆白细胞和
血小板红细胞显微镜下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贫血:缺铁性贫血:缺少铁元素,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增加铁的摄入量,多补充如动物肝脏、动物血、豆腐、木耳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营养不良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红细胞数量少。
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叶酸、维生素C,并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改善饮食,多吃牛肉、猪肝、绿叶蔬菜和水果等。血液凝固: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连锁反应的结果,其最后阶段是由原来溶解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像细丝一样,在形成过程中相互交错重叠,并把血细胞网罗在内,使原来呈溶胶状态的血液逐渐变成凝胶状态的血凝块。
血凝块形成以后,由于血小板收缩蛋白的收缩作用,使血凝块回缩变硬,同时析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血清。学会看化验单温度(体温)
渗透压
pH值
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
其他物质浓度重要的内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