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高二语文
2019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庄子·天道》篇中的一则寓言非常具有启发性。舜问尧如何治理百姓,尧回答
说,自己不慢待孤苦伶仃的人,不放弃贫穷的人,悲悯死者,喜爱小孩,同情妇人。舜
说:“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问原因,舜说,真正的治政应该像四时运行有序,像
昼夜交替有常。舜肯定尧的美政,但又声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从而将有服之美
引向无限,以无限为参照系不断超越各种具体之美的局限性。这种思路,在《庄子》
和《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
《庄子》强调“合内外之道”,把内圣(立德明道)与外王(应物而不穷)结合起
来,主动超越具体之美的局限性,促成美的无限生成。不过,《红楼梦》中没有一个单
独的人物形象能够把内圣与外王结合起来,承栽“合内外之道”的高妙境界。这种境
界是在整体象征世界中体现出来的。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命名即使不是有意为之,也很有可能是对道家“美则美
奐,而未大也”之大观视城深切体会的一种无意流露;“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贯穿
全书始终,可理解为以时空之无限突破拘于虛、笃于时的遮蔽;甄士隐、宝黛等人对功
名富貴的疏高,可视为对束于教、囿于物、拘于俗的超越。
《葬花词》当然不能深刻体现哲人之思,却以诗性智慧描述了一种极为大观的视
城:诗中的花不是因林之花,甚至不是大自然中的花,而是向无限飘飞的花
花谢
花飞花淌天”“随花飞到天尽头”;宝玉听闻《葬花词》后有了深刻的生命体验,也是
因为这篇作品引发了宝玉“逃大造、出尘网”的大观視城。
《红楼梦》艺术世界的时空建构耐人寻味。虽说主体部分仍是指逑特定时期、特定
空间中的故事,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的说法便颇有达变中知常的意味。开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
头女娲炼石的神话传说与“又向荒唐演大荒”的叙事结构将特定时期放置在“古往”
与“今后”之中,向前通向无限,向后也通向无限。另外,贾府、朝廷、宅院、庄园、
乡村、庙观等特定空间被放置在“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中,由封闭空间变成向无限
敞开的空间。小说结尾写宝玉拜别贾政,将这种向无限敞开的空间意识写得极有诗意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背景中,一裳“大红猩猩毡的斗篷”渐行渐远,走向远方,走
向无限。这样富有象征意味的时空建构使得《红楼梦》具有其他古典小说难以企及的
大观视城,让读者体认到具体、有限之美“美则美矣,而未大也”,从而不对具体、有
限之美产生依赖感,而是得以唤醒人的超越精神,促成美的无限生成。
如果说《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特定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具体之美,《水
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江湖世界英雄人物的具体之美,《金瓶梅》通过“极写人情
世态之歧”呼唤人性之美,《儒林外史》通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寄托人格之美,
它们都对具体之美表现出依恋与执着,那《红楼梦》虽然也对具体之美表现出由衷的
欣賞之情,却少了执念与依赖。
在“无限”的参照之下,曾经的具体之美如梦似幻,不可永久依恃。人的心灵被
净化,妄念被消除,不会陷入具体之美的局限性中不能自拔。在“无立足境”的情况
下,也就不会驻足不前,而是随道远化,不断创造新美。
(摘编自王冉冉《怎样品赏<庄子>和<红楼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需要抛弃掉一味关怀弱者的治政思路,才能克服“美则美矣,而未大也”的局限。
B.《红楼梦》作者运用道家大观视域构思全书,“大观园”的命名就是这种思想的流露
C.《红楼梦》主体部分描述的虽然是特定时空中的故事,却能将有跟之美引向无限。
D.其他古典小说只要具有象征意味的时空建构,就能描述出等同《红楼梦》的大观视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尧舜问政的故事,既引出作者的观点,同时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主体部分釆用并列式结构,论证了《红楼梦》借助整体象征世界体现无限之美。
C.文章多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体现出了辩证的态度,增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D.文章论述《红楼梦》的空间构建时,将贾府等特定空间与“白茫茫大地”作了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宝玉听闻《葬花词》后产生大观视域,此时他已初步达到了“立德明道”与
应物而不穷”的内在结合。
B.在诗文中,哲人之思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但是诗性智慧也可以在给人以美的享
受的同时,净化人们的心灵。
C.《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依恋和执著于对具体之美的呈
现,导致它们的艺术水平低下。
D.《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与本文内圣外王理念相通。
高二语文第2页(共10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养心殿帷修保护工程,在敝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仅近年
来,故宫博物院就有太和殿、愍宁宫等大体量敞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竣工;相比较来
说,养心殿古建筑規模和体量要小得多。然而,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在故宫古建筑维修
保护历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仅在于养心殿知名度高、形响深远,还在于此次养
心殿維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这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第
面对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所出现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高质量材料不能正
常使用、維修保护过程中记录与研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
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状及维修
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冲破古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制约,探索工匠招募制度,实
现全过程人才培养,建立起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传承队伍,为古建筑维修保护提供了
经典案例,为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
(摘编自单霁翔《留住传统建筑的精髓》)
材料二:
4月15日傍晚,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
建筑损毀严重。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讯。我国是文物大国,与西方建筑以石结构为
主不同,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留下的木质结构文物不胜枚举,毁于火灾的文
物不在少数,近年来,就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遇真宫主殿、云南香格里拉
独宗克古城遭大火茶毒。
权威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生活
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电气原因占总数20%,其他原因依次为放
火、玩火、吸烟、雷击。这组数据,让人悲哀,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大改进空
间。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好,绝不路其覆
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贵任。
摘编自王石川《巴黎圣母院火灾为重点文物保护再次敲响警钟》,《光明日报》
2019年4月18日)
材料三
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5种类型:
(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屋頂勾抹、局
部补漏、粱柱和墙壁等攴顶加国、庭院清理整顿、宣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
高二语文第3页(共10页)
(2)抢险加圓工程。古建筑的苿些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
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国等应急工程。
(3)重点修缮工程。古建筑进行較全面和較大规模的修缮,必须事先做好调查研
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4)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巳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
行局部复原。
5)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
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
(摘编自秦半两《古建筑施工修缮常见的五种类型与方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是大事,不仅因为养心殿地位特殊,更在于工程本身意义重大
B.2009年至204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千余起,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
C.古建筑重点修缮工程最好经过认真分析,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再进行施工。
D.为保护武当山古建筑群而修建消防站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风格、环境的风貌。
5.下列古建筑的维修属于局部复原工程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故宫太和殿更换破碎琉璃瓦。
B.山西高平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
C.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
D.锦州广济寺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
6.请结合材料,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膏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勃勃生机。
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苫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
只是静辦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偯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
的美丽。
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綠头,四月青苔绿滿河。”
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到高
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央缝中撑
高二语文第4页(共10页)
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
的大写意、大手笔。
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
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
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
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别的植物无法落脚,青苔却能从墙缝
里、石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
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
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
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
里。他从木梯上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
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千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
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
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
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
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
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我非常喜欢袁枚先生的那首《苔》
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
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
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
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
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天有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所以,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
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
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
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
缀出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
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已也。
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
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縫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
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
花。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悄模样,哧哧地笑着,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绵延着,
高二语文第5页(共10页)
变幻着。一点点,一处处,一丛丛…
我想,没有青苔的世界,一定会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勃勃生机”,接着写青苔“微不足
道”“细小低微”,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B.文章中的“江水绿如蓝”和白居易词中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重点不一样:
前者是强调青苔的繁茂,后者是强调江水的澄澈。
C.文章用词生动贴切。如描写父亲在春雨来临前“拾漏”后,“掏”“填”“黏附”
塞”等词语准确地表现出对青苔的重视。
D.袁枚和“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都是懂青苔之人,他们深知青苔的特点,欣赏青
苔的气韵,把青苔作为审美对象,融入作品之中。
8.作者为什么说“没有青苔的世界,一定会是寂寞的”?请简要分析。(6分)
9.散文讲究“形散神聚”。请结合全文,从“形散”和“神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闲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
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谓林子曰:“此非常儿。”年十许岁,智度便有大成之
姿,好学不倦,善属文,时有忆识之功。尤练究万事,经耳过目,人莫能欺之。弱冠,
吴兴太守王韶之再命,不就。张邵临郡,又命为主簿,除南平王左常侍。太祖引见,谓
日:“吾昔以弱年出蕃,卿家以亲要见辅,今日之授,意在不薄。王家之事,一以相委
勿以国官乖清涂为罔罔也。”元嘉十七年,始兴王濬为扬州刺史,宠爱殊异,以为主簿。
时顺阳范晔为长史,行州事。晔性颇疏,太祖召璞谓曰:“神畿之政,既不易理。濬以
弱年临州,万物皆属耳目,赏罚得失,特宜详慎。范晔性疏,必多不同。卿腹心所寄,
当密以在意。彼虽行事,其实委卿也。”璞以任遇既深,乃夙夜匪懈,其有所怀,辄以
密启。每至施行,必从中出。晔谓圣明留察,故深更恭慎。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
谤黩,璞有力焉。除秣阳令。时天下殷实,四方辐辏,京邑二县,号为难治。璞以清严
制下,端平待物,奸吏敛手,猾民知惧。其阊里少年,博徒酒客,或财利争斗,妄相诬
引,前后不能判者,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由,探擿是非,各标证据,或辨甲有以知
乙,或验东而西事自显,莫不厌伏,有如神明。以疾去职。太祖厚加存问,赏赐甚厚。
三十年,元凶{出裁立,璞乃号泣曰:“一门蒙殊常之恩,而逢若斯之运,悠悠上天,此
高二语文第6页(共10页)
何人哉!”日夜忧叹,以至动疾。会二凶逼令送老弱还都,璞性笃孝,寻闻尊老应幽执,
辄哽咽不自胜,疾遜増笃,不堪远迎,世祖义军至界首,方得致身。先是,琅邪颜竣欲
与璞交,不酬其意,竣以致恨。及世祖将至都,方有谗说以璞奉迎之晚,横罹世难,时
年三十八。
(《宋书·沈璞传》)
【注】元凶:指宋文帝刘义隆之子刘劭,刘义隆被刘劭所杀。后文“二凶”指刘劭
以及其弟刘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
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
B.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
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
C.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
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
D.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
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后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行,意为兼摄,指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古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守”“领”
C.神州是中国的别称,也指京都。在文中,指京都的附近地区—扬州。
D.太祖为庙号,庙号是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璞乐读强记,不同流俗。沈璞好学不倦,善写文章,且记忆力超群,只要见
过的、听过的事,他就不会被欺骗。
B.沈璞不负重托,善理政务。沈璞不负太祖信任嘱托,在职八年,做出了很大贡
·献,任职之地治理得非常好,百姓没有谤讥轻慢之言。
C.沈璞清严公正,治理有方。沈璞治理京城一带时,对于不能判明的案件,细心
追查探究,让事情大白天下,深得百姓信服。
D.沈璞道人诋毁,死于非命。世祖义军到界首,沈璞因病不能远迎,此时,颜竣
想与他交友而被拒绝,进谗言导致沈璞被杀。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璞以任邏既深,乃夙夜匪懈,其有所怀,辄以密启。(5分)
(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魏公
子列传》)(5分)
高二语文第7页(共10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甘泉书院
陈与义
甘泉坊里林彩黑,吴氏舍前书鲜。
床座略容摩诘借,桂枝应待小山传。
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
勉效周生6述孔业,赋诗吾独愧先贤。
【注】①摩诘:唐诗人王维,字摩诘。②小山:汉淮南王刘安招集文人从事著述,
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小山,犹《诗经》之有《大雅》《小雅》。③周
生:指东晋儒生周续之。周续之等人曾在极差的环境里讲解和校勘《礼记》。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甘泉坊里树木投下黑色的影子,营造了凄清幽静的氛围,为全诗莫定基调。
B.颔联意为书院中多是像王维这样的文人,他们纷纷用优美的辞赋描写美好的事物。
C.“兵横”“纷若”表现了当时兵荒马乱的社会状况,与下句静穆的学院环境形成对比
D.诗歌由书院情形的描述转而联系社会现实,最后议论、抒情作结,层次分明
15.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认为,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文气相称,是因为
(2)《老子》中说,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因为“
最接近“道”。
(3)《孟子·公孙丑上》中论述德治王道时,以孔子的杰出弟子都心服孔子为例论
证了“
”的道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运河全线贯通的公元1292年,马可·波罗结東东方游历回国。这位意大利旅行
家回到威尼斯后,了他游历适河城市的见闻,令欧洲乃至世界对古老的中国
高二语文第8页(共10页)
在古代,大适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运河体系与丝绸
之路相遴,浙东适河又与洚上丝蜩之路相通,形成了气势磅礴、沟通世界的商贸运輸与
文化交流通道,在人类社食发餍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
。在当代,(),
为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大运河是一项庞大的世界遗产,沿线的保
护管理工作涉及民生、环境、水利等各领域,其复杂程度,令人
。但我们因
河”制宜,科学治理,成效显着,让大运河重新焕发了生机。此前召开的第42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我国大遮河保护管理工作获得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赞赏。大会报告指
出,中国为縫解管理工作和遣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傚了大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享刮目相看印记望风而逃
B.分享心驰神往印记望而却步
C.共享刮目相看痕迹望而却步
D.共享心驰神往痕迹望风而逃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运河成为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交汇点
B.大运河再次成为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交汇点
C.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交汇点再次落脚在了大运河身上
D.大运河像一个交汇点,使中外文明能交流互鉴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会报告指出,中国为缓解管理工作和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做的大量工作,具
有重要意义。
B.大会报告指出,中国为应对管理工作和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具
有重要意义。
C.大会报告指出,中国为缓解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具
有重要意义。
D.大会报告指出,中国为应对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做的大量工作,具
有重要意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的地震事先发
出遢告,①。地震发生时,首先出现的是无破坏性的上下震动的P波,要经过
高二语文第9页(共10页)
大约10秒到1分钟的时间差,水平运动的S波才会到来,造成严重破坏。地震预
警系統通过探测地震P波,发出警报,利用⑨_,为人们邊险提供更多时间。这
一系魷的特点是高度集成、实时监控、迅遮响应。这三个特点中,③_,因为地
震预警其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多跑赢一秒,就能多获得一秒的应对时间。
21.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说:“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
把栏杆拍遍’。”如果让你为下列候选人物中的一位造像,你会起什么题目?要求
结合小说相关情节,至少给出两条理由,语言通顺,不少于80字。(5分)
候选人物:探春刘姥姥诸葛亮张飞
人物:
题目:
理由:
四、写作(60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是成才的基础,也是强国的基础。“凿壁偷光”“囊萤
夜读”,热爱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不绝。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
同学不理解学习,不愿意学习,不明白为什么而学习。有的说:“这是拼爹的时代
学习没有用!”有的说:“现在百度这么好用,不会的搜索一下就行,还学习那么多
知识干什么?”也有的烂:“我学习是为了满足我爸妈的期待,将来容易找工作、赚
大钱。”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重视学习的言论和现象。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高三新生的身份完成写
作,体现你对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①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开学典礼发言稿。
②给本班不重视学习的小明同学写一封信。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