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课件+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9.2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课件+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08 14:11:09

文档简介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我们( )
A.自惭形秽
B.自得其乐
C.自怨自艾
D.自我陶醉
(A 解析:自惭形秽,作者面对名言发出感慨,感慨我们做得还不够,并心存惭愧 )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有效的渴望,也终是( ),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A.可望而不可即
B.不登大雅之堂
C.心有余而力不足
D.杀鸡焉用牛刀
( A 解析:可望而不可即,猜测无法拥有宽广的胸怀的人们常常有的心态 )
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哪个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 )
时间
B.空间
C.地点
( B. 解析: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 )
1-6段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 )
做引子
B.做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B 解析: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的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所用的修辞手法( )
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A 解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点明小屋内爱多恨少,心灵就会光明温暖,人生就会幸福快乐)
第10段,文段中运用以“假如”为开头的两个句子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
(对 解析: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作者是在第三间精神小屋讲到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
(对 解析: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讲到安放我们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 )
(对 文章最后一段提出把“精神小屋”修建成“精神大厦”的建议,总结全文,集中发表议论)
《精神的三间小屋》语言富有哲理性( )
(对 解析:“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这篇文章是有议论又有抒情与描写的说理性散文( )
(对 解析: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课件28张PPT。精神的三间小屋[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809250201R910209DH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丁叮 学习目标精读文本内容 品味文章语言探究写作特色精读文本内容 壹细读1-6段,思考:
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文本精读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引发读者思考。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关系:层层深入,
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2.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有什么作用?文本精读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
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
即建设“精神小屋”。3.作者认为应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文本精读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
伟大、真诚、完满、永恒。4.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文本精读主要是打比方,
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细读7-17段,思考:文本精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1.请赏析第七段中“你的一生......铮铮作响”。读第7、8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一层),思考:文本精读①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爱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读第7、8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一层),思考:文本精读②“无师自通”、“净手焚香”的含义是什么?“无师自通”这里指自然发生。
“净手焚香”,这里指去除尘埃,营造净化的仁爱心境。读第9-13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层),思考:文本精读①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 什么?为什么?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读第9-13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层),思考:文本精读②读第10段,文段中运用以“假如”为开头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
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读第9-13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层),思考:文本精读③读第13段,理解“否则,鸠占鹊巢……不得安宁”的内涵。“鹊”指的是:
“鸠”指的是:
“鸠占鹊巢”:“事业”“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读第14-17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三层),思考:文本精读①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有的人渐渐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读第14-17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三层),思考:文本精读②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读18、19段,思考:文本精读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
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读18、19段,思考:文本精读②概括18、19段的内容。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
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品味文章语言贰1.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品味语言①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如“如果想重温祥和……从天窗洒入”一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驻足心间。1.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品味语言②语言富有哲理性。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探究写作特色叁1.构思新颖独特写法探究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2.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写法探究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写法探究朴实无华、充满哲理的语言,激发了我们情感和思绪的奔涌,展示了宁静致远的境界:“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是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是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如大地、海洋和天空般广阔的心胸,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期盼。归纳总结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精读了文本内容
品味了文章语言
学习小结探究写作特色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