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调歌头》的作者是( )
A.李白
B.苏轼
C.刘禹锡
D.李商隐
(B 解析:《水调歌头》的作者是北宋苏轼)
2.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 解析:蕴涵了人生哲理,即人世的聚散离合如同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是必然的规律。作者自我排遣内心的遗憾,表达了词人心胸开阔旷达的一面。)
3.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别离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B 解析:人世的聚散离合如同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是必然的规律。而不是月圆人团圆之说。)
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句子(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转朱阁,低绮户。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 解析: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写月光的移动。)
5.词中哪一句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转朱阁,低绮户。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A 解析:只要人能平安幸福,生命长久,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词人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感情也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乐观豪迈的情怀。)
6.本词上阙、下阙、以及真正要写的是( )
A.问月、问天、问人生。
B.问天、问月、问人生。
C.问月、问人生、问天。
D.问天、问人生、问月。
(B 解析:上阕→望月写想象联想之景,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下阕→对月怀人(抒情)以及探求人生哲理,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哪句诗体现了词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转朱阁,低绮户。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 解析:蕴涵了人生哲理,即人世的聚散离合如同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是必然的规律。作者自我排遣内心的遗憾,表达了词人心胸开阔旷达的一面。)
)
词的上阙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表达了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 解析:欢饮而把酒问青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9.《水调歌头》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结合,富有哲理,也呈现出作者胸怀的超脱开阔( )
(对 解析:《水调歌头》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结合,富有哲理,也呈现出作者胸怀的超脱开阔。)
10.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
(对 解析:“水调歌头”,词牌名,分上下阙,共九十五个字。相传隋炀帝开卞河自制《水调歌头》,唐人演为大曲。)
课件29张PPT。水调歌头[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810070201R91031303DH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丁叮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壹理清诗歌内容贰探究文章写作特色叁了解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壹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对后代很有影响。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背景资料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梳理诗歌内容贰题目解说 “水调歌头”,词牌名,分上下阙,共九十五个字。相传隋炀帝开卞河自制《水调歌头》,唐人演为大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序言: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词前小序:交代作词的时间(中秋)、缘由(兼怀子由) ,总领全篇。到天亮。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把酒问青天。询问数量多少的疑问词。端起酒杯。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把酒问青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水调歌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宫殿。晚。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回到天上。指想象中的宫殿。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隐隐透露出作者在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经不住。水调歌头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对现实社会不满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
这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水调歌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表达出积极乐观的情绪。哪比得上。水调歌头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愿?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水调歌头上阙小结上阕→望月写想象联想之景,
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红的华丽楼阁。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这三句紧承上阙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雕饰华丽的门窗。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不该。为什么。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由这一句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
实际上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在人们分别时圆。水调歌头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反问。这一问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作弄人,给人增添离愁,其实是抒发了词人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愁怅和对亲人的怀恋之情。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表现作者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水调歌头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涵了人生哲理,即人世的聚散离合如同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是必然的规律。
作者自我排遣内心的遗憾,表达了词人心胸开阔旷达的一面。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相隔千里的人。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了真诚的祝福,
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只月亮。水调歌头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只要人能平安幸福,生命长久,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词人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感情也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乐观豪迈的情怀。水调歌头下阙小结下阕→对月怀人(抒情)以及探求人生哲理,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归纳总结水调歌头坚定乐观
豁达进取 上阙下阙望月问天(写景)
想象:明月 宫阙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怀人问月(抒情)
联想:月圆 人合
议论升华 富有哲理探究诗歌写作特色叁写作特色 这首词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弟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当中,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烦,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想象奇特,意境旷远,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主题归纳 《水调歌头》上阕写对月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既反映了作者宦海失意时的思想苦闷,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豁达的胸襟,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了解了苏轼及写作背景一二理清了诗歌内容学习小结三探究了诗歌写作特色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