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文科语文试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文科语文试卷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08 11:40:18

文档简介

泉港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科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增强,环境伦理不断扩展着道德关怀对象,从生命体到地球生态圈,再到暂无生命迹象的外太空,这本身便使环境伦理研究视域得到延伸。在荒野语境下,将地球荒野地所定义的荒野概念,扩展至距离地球居住区更遥远的外太空,从而构建起“太空荒野”的概念。这种将“地球荒野观”投射至“太空荒野观”的建构,或许是处理太空开发伦理问题值得借鉴的路径探究方式。
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在《英语辞典》中将“荒野”定义为“一片荒漠,一块孤立和未开化之地”。这一定义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英美视作标准。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的《荒野法案》将“荒野”定义为“荒野与那些人类影响起支配地位的地区相比,被认为是一个地球和它的生命群落不受人类约束的地区,在这里人类自身是一个不再停留的访客”。如今,词典中将“荒野”定性为未耕作的或者未开发的空间,并从地球上的土地、海洋延伸到太空。在人类对太空探索和开发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太空开发的伦理问题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公地悲剧”可能在太空开发中重演。太空中的很多资源与地球上的“公地”资源一样,同时被多个拥有者持有对其的使用权,而对于每一个使用权利持有者而言,却没有阻止他人使用的权利。这可能会导致即使人们知道公共资源由于过度使用必将造成资源的枯竭,但人们会抱着私心进行竞争性过度开发,从而导致资源枯竭。
其二,当前,太空不仅是科学探索的领域,还是一个关于资源掌控及利益争夺的战场。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甚至垄断了先进的空间科学技术,在开发太空的进程中具有优先性和主导权。但是,对于太空技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关于“先到先得”的太空开发分配方式是否应该受制于国际太空正义规范的探讨存在必要性。此外,先期太空开发者遗留下的“太空垃圾”有撞击其他航天器的风险,增大了后期其他国家太空探索的难度。发达国家在自身发展后,可能将太空污染的不良后果均摊甚至直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太空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为了对太空探索的伦理问题有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赋予太空一个道德主体的地位。太空环境是宝贵的,它为人类提供了几乎无限的空间,供人类探索开发。地球荒野和太空荒野都充满活力,会在生命的智慧中显现出来。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我们都可以用伦理道德的概念框架来约束我们的行动。人与地球环境和人与太空环境间的关系存在相似性,人不仅要尊重地球环境,也要把道德关怀的目标延伸到太空中——不仅要利用它丰富的资源,还要保护好它自身美的存在。
(摘编自吕莎《环境伦理视域下的太空荒野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环境伦理研究的领域延伸到太空荒野,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有关。
B. 人们对荒野的认识一再变化,先是荒野地,后扩大为不受人类支配之地,甚至太空。
C. 太空资源属于公地资源,拥有使用权的人多,这就会导致过度开发,最终资源枯竭。
D. 太空荒野观把太空看作道德主体,从环境伦理角度提出了处理太空开发问题的方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即在“道德关怀对象”不断扩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太空荒野观的设想。
B. 文章从两方面详细分析了太空开发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C. 文章以人与地球环境和人与太空环境的相似性为前提,论证建立太空荒野观的可能。
D. 文章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证了开发太空行为需用伦理约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从地球荒野观中总结出的环境伦理经验,太空开发带来的伦理问题可迎刃而解。
B. 对荒野来讲,无论它的定义如何变化,人类永远都只能是在那里短暂停留的访客。
C. 发达国家掌握着太空开发主导权,制造了太空垃圾,这不符合国际太空正义规范。
D. 开发太空要有公德心,利用丰富的太空资源时要遵守环境伦理,保护好太空环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此举意味着这个被称为超级工程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实现贯通,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历时8年的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桥梁界“珠峰”。从开工那一刻起,港珠澳大桥就在连续创造“世界之最”。这座跨海大桥,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长6.7公里,建设者们是在最深40米的海底将它们拼接成了一条海底巨龙。根据设计方案,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拢段最终接头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的重量。这些沉管采用工厂法预先制成,为此,大桥建设者在外海荒岛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沉管预制厂,并创下了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的世界奇迹。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实现贯通》,《央广网》2017年7月7日)
材料二
高铁是我国‘走出去’的闪亮名片,我认为桥渠建筑也可以作为我国‘走出去’的名片之一。”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启贤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自信,让武汉建桥企业海外之路越走越宽。2014年底,“湖北造”大桥首次搬上欧洲大陆。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个基建项目塞 尔维亚泽蒙大桥主桥通车。2014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塞尔维亚领导人共同出席大桥竣工仪式时,对中方施工人员说:“你们在欧洲打造了一张中国名片,一座中国地标!”
武汉军团的成绩令人振奋,但擦亮“中国桥”这国名片",仍要追赶差距、奋力超越。
“主要是理念规范上的差距。”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认为,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 中国桥企在桥梁设计规范的制定和设计理论研究,耐久性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不同标准、规则、理念的主动适应上也存在不足。“懂技术、会管理、晓商务、通语言的复合型海外人才稀缺,这制约着中国桥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刘自明说中外文化价值观差别大,如果对其他国家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了解不够,易发生文化碰撞。
中铁大桥局海外分公司黄少鹏认为,武汉乃至中国建桥企业走出去,差距是全产业竞争力不强,尤其是经融能力。他举例说,我国桥梁产业在国际竞争最大压力来自韩国公司,近几年世界著名的几座桥梁多来自韩国公司,这些韩国公司有诸如三星、现代等大财团的支持,全产业链竞争力强,敢接连法国万喜公司都不能接的项目。如何进一步做大湖北、中国的桥梁产业,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
(摘编自《中国桥”,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湖北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三
图表1:2011-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增长(单位:单位米,%)
?
数据来源:中国公路网
材料四
在世界桥梁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中国桥”为何如此之“牛”?创新精神与技术追求是屡创奇迹的法宝。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造。目前,中国已拥有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施工成套技术.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等多项尖端技术。凭借创新优势,目前世界最大(长)跨径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座,中国均占据半壁江山以上。
恪守匠人精神也是中国桥梁获得世界认可的一大原因。一座赵州桥,在中国屹立了1400余年。如今,这种“赵州桥式”的工匠精神正被中国桥梁建造者所继承,并且洒遍世界。高160米的钢塔拼装工程,全塔57万多个螺旋和螺孔完美对接,拼装精度的误差达到1/2500,远远低于合同约定的1/1000……
(摘编自《遍布世界的“中国桥”牛在哪里?》,《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5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创下了百万方混泥土无一裂缝的世界奇迹,这些都让它成为桥梁界“珠峰”。
B.?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复合型海外人才稀缺仍然薄弱,制约着中国桥梁企业海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C.?武汉乃至中国建桥企业走出去,不是技术不如他国,主要是在经融能力竞争力,理念规范上还与他国存在差距。
D.?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造,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世界桥梁界流传“世界桥梁建设21世纪看中国”,但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中国桥企存在多方面不足,没有信心走出去。
B.?2011年到2017年,中国公路桥梁里程逐年上升,同比增长变化较大,但增长保持在6%以上,说明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发展良好。
C.?目前世界最大(长)跨径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座,中国均占据半壁江山以上,体现出中国桥梁的创新优势。
D.?高160米的钢塔拼装工程,全塔57个螺旋和螺孔完美对接,拼装精度误差仅1/2500,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桥梁建造者继承了工匠精神。
6.?擦亮“中国桥”这张“中国名片”,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即兴表演
[英]韦兰·史密斯
这一切全是那穿毛皮大衣女人的过错!要不是她,那件事永远也不会发生。
那天晚上,我和乔治娅在餐馆吃消夜。那位穿毛皮大衣的女人每隔一会儿就要掏出手机与她的朋友大声地聊着天。我一向认为餐馆不应该是人们打手机的场所。不过,刚开始我还只是心存一丝不悦。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竟然聊得没完没了,全然不顾别人的存在。
当我们原本较为幽雅的气氛第七次被她的电话打扰时,我开始烦躁不安了。“她自以为多么了不得!”我怒气冲冲地对乔治娅说道,“她真的以为我们连手机都没见过吗?”
乔治娅只是甜甜地向我微笑着。她依然还是那么平静,似乎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当她的手机第八次响起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后面发生的事连我自己也感到吃惊。我从夹克衫的衣兜里掏出自己的手机,打开翻盖便道:“喂!谁呀?”我认为自己的语气里充满着自信,俨然是一位做生意的大商人。
“噢,嗨,约翰。谢谢你打来电话。有什么事吗?”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乔治娅用眼睛盯着我。
“那份合同你已经听说了吧?确实是个不错的消息。”我对着电话吹嘘起来。“我还以为这桩生意就那么不了了之了!看来,我们得着手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了。”
乔治娅仍在莫名其妙地瞪着我。她听得到话筒传来的拨号音,显然,她以为我已经被闹得神志不清了。
“是的,我也确实感到十分高兴。”我说。此时,拨号音已经变成了音乐声。“今天上午,我一时高兴便买下了这部新手机。”
“噢,它比我以前的那一部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我炫耀着说,“它可以显示哪个电话重要,哪个电话不重要。这样,我就可以根据重要性选择什么时候接听。”
我朝邻近的餐桌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乔治娅对我嘘了一声,可我现在已经失去了控制。
这时候,餐馆里已经安静了许多,各种迹象清楚地表明餐馆的其他客人对我们的谈话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甚至连他们自己的谈话也都忘了。
“他们对这种新款手机功能之妙非常惊讶。”我继续聊着,信心又增强了几分。“你知道,我甚至可以进行功能设置。来电显示后,如果我在30分钟之内不接的话,它就会自动给我的秘书发出一条短消息。相当不错吧?”
乔治娅坐回她的椅子,怒视着我。她完全清楚,我所谓的秘书实际上就是一位每周过来清扫一次的女清洗工。
坐在邻近餐桌的毛皮大衣似乎一下子被唬住了。现在,她肯定没在用她的手机了。连她的朋友似乎也竖起了耳朵,一边给她的小狗喂食一边仔细地听我的谈话。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充满了活力、心情舒畅。这个想法简直妙不可言!
我还在继续神聊着。我并不满足于自己一时取得的胜利。
“你知道这手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吗?”我对着此时已经悄然无声的手机问道,“他们还给它附加了一种特殊保险,有了这种保险,即使你将它弄坏或者丢失了,第二天就会给你换上一部崭新的,不管次数多少!”
现在,其他客人也纷纷回头注视着我们。他们已经由刚开始的克制变得有点厌烦了。乔治娅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毫不掩饰地用手叩击着手表。可眼下,我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
“是啊,他们说那没关系。不管我的手机坏多少次或是丢失了都无所谓。显然,那家公司库存的手机实在太多了,他们还正为如何处理手机发愁呢!”我大声地笑了起来。
乔治娅收拾好她的手提包,故意将她的座椅弄出声响来。
妻子已经走出两张桌子那么远了,她朝服务台走去。
“谢谢你的电话。”我说,“我们明天再细谈吧。”
我赶快起身,扣了手机翻盖。乔治娅几乎已经走到门口了,我赶紧跟上去,经过门口时随手将手机扔进了门边的火炉中。
快要走出餐馆时,我回头朝餐厅瞥了一眼,我觉得刚才发生的整个插曲似乎还是值得的。毛皮大衣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我,嘴巴张得大大的,连她的好友也没再喂她的小狗。
我一边跟着妻子快步走着,一边想:其实,我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为了那么一丁点胜利而自鸣得意实在是太肤浅了。不过,当乔治娅对我进行规劝时,我不禁笑了起来。
“得了吧,乔治娅,那真的没关系。”我得意地说道,“刚才那部手机其实是我上周在市场上买来的假货。”
“什么?”乔治娅惊讶地问,然后在手提包里摸索着,“你说的是这一部吧?”
(原载于《百花园》杂志,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真的以为我们连手机都没见过吗?”说明“我”作为男人的自尊已严重受辱,就因为这个,“我”才会做出令自己也不可思议的事情。
B.“我”始终对着假手机在吹嘘,已获得了巨大胜利和满足,道具已不再需要,最后以“经过门口时随手将手机扔进了门边的火炉中”画上圆满句号。
C.乔治娅的形象与“我”、穿毛皮大衣的女人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在种种反差中,作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褒贬态度、扬抑倾向。
D.作者善于运用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善于运用对比、衬托、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读者过目难忘。
8.请概括文中“我”对于打手机一事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9.请说说乔治娅在文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元帝为丞相,以协为左长史。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于时朝廷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大兴初,迁尚书令,在职数年,加金紫光禄大夫,令如故。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以奴为兵,取将吏客使转运,皆协所建也,众庶怨望之。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既而王师败绩,协与刘隗俱侍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协年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行。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帝痛协不免,密捕送协首者而诛之。敦平后,周顗、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丹阳尹殷融议曰:“王敦恶逆,罪不容诛,则协之善亦不容赏。协之比君,在于义顺。且中兴四佐,位为朝首。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成帝诏曰:“协之勤有可书。今可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刁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B.?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C.?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D.?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意思是脱掉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指始任官职;有时特指进士及第后授予官职。
B.?太常,本名为奉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在中国古代行政长官九卿中居于首位。
C.?中兴,指王朝由衰落而重新振兴;又可讳称偏安,或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
D.?太牢,指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种牲畜具备;古人有时又把羊叫作“太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刁协满腹经纶。他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强记,曾担任濮阳王文学;谙熟礼仪,中兴后对朝廷制度创建很有贡献,深受时人赞许。
B.?刁协尽心国事。他为朝廷用尽心力,有匡时救世的志向,很受皇帝信任;建立征用将吏们的奴仆、门客的规定,使得众人对他心怀不满。
C.?刁协时危见节。局势紧迫时他于宫中陪伴皇上,并表态愿意尽臣节而死;避乱途中,他被招募来的随从人员杀害,首级被送给王敦。
D.?追赠刁协时出现争议。平乱后他未蒙显赠,直到刁彝上书诉讼,才受追封;但进行讨论时,有人认为他未能坚守节操,有人认为他忠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
(2)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9分)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①。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青门”。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表达对知心朋友离去的伤怀,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15.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泛舟游玩赤壁之下,兴致所至,引吭高歌,吟唱乐曲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以虚写映衬出蜀道的雄奇险峻。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传达出不堪回首的无限怅恨的慨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我认识的学生里面,除了少部分????的奇オ之外,真正最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的因素,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踏实的人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学一样东西,就学得到一样东西。你只要看一门课最开始的时候,讲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哪些人可以????????地听 进去,他们未来就算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也都不会生活得太差。而聪明人往往已失去了耐心,都趴在桌子上睡觉。
但趴在桌子上睡觉,还不算最糟的学习状态。我自己也在课上睡过无数次,就我的经验来说, 当然什么也没学到,但起码知道没学到东西。更可怕的情况是自我催眠,感觉自己在学,实则空空如也。一种典型的催眠方式,就是用手机把每一页 PPT 都拍下来,之后该开小差照样开小差。他们以为自己“学到了”,但无非是在手机里储存了一堆只在考试前才会看一遍的照片而已。有时我会禁止学生拍照,但他们还是会把电脑搬到教室,一边听课,一边打字。这样也算很努カ。但 他们努力把课堂上的内容敲进电脑里,就是为了自己可以更?????地记不住它们。之所以说这种 情况更可怕,是因为他们?????地把“并没有真的学到什么东西”这件事巧妙地敷衍了过去:“反 正可以随时再看我的笔记。”
我想,这里面大概也有一种安全感。一个人学东西之所以无法专注,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 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ー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内容)往往让人焦虑。(???? ),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这是回避焦虑的法宝。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天资聪颖??? 不胜其烦??? 心安理得??? 不露声色
B.?天赋异禀??? 不胜其烦??? 问心无愧??? 不露声色
C.?天赋异禀??? 不厌其烦??? 心安理得??? 不着痕迹
D.?天资聪颖??? 不厌其烦??? 问心无愧??? 不着痕迹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能不在于智商,也不在于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B.?可能不是努力,也不是智商,而是“踏实”。
C.?可能不在于努力,也不在于智商,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D.?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踏实”。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
B.?因此,你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C.?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
D.?因此,你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学生读《红楼梦》到底要达成怎样的目的?方向错了,名著阅读教学就会贬值。有些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中的饮食、服饰、园林、诗词等文化,将《红楼梦》上成了关于传统文化的普及课。教师这样做或许有自己的理由:①____。但问题在于,如果要普及传统文化,《红楼梦》并不是最佳选择。②____,读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更直接;要了解诗词文化,③____,毕竟曹雪芹并非以诗词名世。至于园林、饮食,普及性的读物就更多了。
21.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 80 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本草中华》导演组成员清一色为“80后”“90后”……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有的年轻玩家制作“文物”游戏,也有青年让国宝开口“讲故事”,如此创意“活化”、“青春派”表达,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日渐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却找不到“接班人”……
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演讲稿,拟在学校举办的以“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解析
1. C
【解析】C项,“这就会导致过度开发,最终资源枯竭”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相关表述是“这可能会导致即使人们知道公共资源由于过度使用必将造成资源的枯竭,但人们会抱着私心进行竞争性过度开发,从而导致资源枯竭”,文中强调的是“可能会”,选项错误地把可能性表述成必然性。故选C。
2. B
【解析】B项,“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无中生有,原文主体部分从两方面详细分析了太空开发中遇到的伦理问题,相关表述为“在人类对太空探索和开发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太空开发的伦理问题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第二……”,但文中并未没有论及两者的关系。故选B。
3. D
【解析】B项,“人类永远都只能是在那里短暂停留的访客”,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文本“地球荒野和太空荒野都充满活力,会在生命的智慧中显现出来。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我们都可以用伦理道德的概念框架来约束我们的行动。人与地球环境和人与太空环境间的关系存在相似性,”可知人在尊重地球环境的前提下,在荒野中是有可能长期生存的。C项,“发达国家掌握着太空开发主导权,制造了太空垃圾,这不符合国际太空正义规范”不合文意,根据原文制造太空垃圾属于正常现象,原文的意思是说“发达国家在自身发展后,可能将太空污染的不良后果均摊甚至直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做法不符合国际太空正义规范”,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
4. D
【解析】题中D项,“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错误,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桥梁和世界桥梁相比还是存在差距。故选D。
5. A
【解析】题中A项,“没有信心走出去”错误,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有技术自信。故选A。? ?
6. ①坚持创新能力和技术追求( 材料1、4)②追赶理念规范上的差距,让中国桥梁适应不同标准、规则和理念;③培养引进稀缺的复合人才;④提高经融能力和全企业竞争力。(材料2)⑤恪守匠人精神(材料4)
7. C
【解析】 A项,“就因为这个”原因归纳不当。B项,“始终对着假手机在吹嘘”与原意相反,“我”扔进火炉的是自己的真手机。D项,文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8.不悦—烦躁—生气—高兴(舒畅)—内疚—得意(“得意”的后面也可加“悔恨”或“悲痛”)
9. ①是全文的线索,见证并串联起整个故事。②反衬“我”的形象,用乔治娅的通情达理反衬“我”的无礼与过分。③帮助表现主旨,乔治娅对“我”的做法从感到不满到忍无可忍,帮助表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题。
10. B
【解析】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避难”应属下,与后面的“渡江”动作构成因果关系,排除A项。?“初”应属上,因为年号“永嘉”后面应衔接表示年份的词语,排除C项。D项,兼有以上两处错误,所以排除D项。故选B。
11. D
【解析】“古人有时又把羊叫作‘太牢’”错,古人又把牛叫“太牢”。故选D。
12. C
【解析】C项,“他被招募来的随从人员杀害”错,文中说招募来的随从人员临难都弃刁协而去,所以杀害刁协的应该另有其人。故选C。? ?
13. (1)刁协性格强悍,与他人多有不和,总是尊上压下,因此受到王氏忌恨。
(2)趁着王敦反叛,有人呈上奏章认为刁协有罪,元帝派刁协出京师督察六军。
【参考译文】
刁协,字玄亮,是渤海饶安人。刁协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强记,刚出仕任濮阳王文学,多次升官转任太常博士。等到东嬴公司马腾镇守临漳时,任用刁协做长史,转任颍川太守。永嘉初年,任河南尹,未接受任命,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召为御史中丞,没有就任。元帝任丞相,任用刁协为左长史。朝廷中兴后,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廷初建,法规尚未健全,朝中臣僚没有熟悉旧时礼仪的人,刁协长期居于西晋朝廷,对当时的礼仪谙熟于心,朝廷建立的制度,都依据刁协的陈述而行,深受当世的称许。大兴初年,升任尚书令,任职数年后,加金紫光禄大夫,尚书令职任如故。刁协性格强悍,与他人多有不和,总是尊上压下,因此受到王氏忌恨。又借酒放肆,侮辱公卿,人们见到他无不侧目而视。但是他为朝廷用尽心力,有匡时救世的志向,元帝很信任他。以奴为兵,收取将吏的门客使用作运输,都是刁协建立的规定,众人对他心怀不满。趁着王敦反叛,有人呈上奏章认为刁协有罪,元帝派刁协出京师督察六军。不久朝廷军队大败,刁协与刘隗同在太极殿东阶侍奉皇帝,元帝执着刁协、刘隗的手,流泪呜咽,劝说他们躲避祸乱。刁协曰:“臣应当固守至死,不敢有二心。”元帝曰:“现在局势紧迫,怎能不走呢!”于是下令供给刁协、刘隗人马,让他们自己筹划出路。刁协年老,经不住骑马跋涉,平素对下人没有恩情,那些招募来的随从人员,也都离开他而去。到达江乘,刁协被人杀害,并把首级送给王敦,王敦听任刁氏家族收尸埋葬。元帝痛惜刁协终未免祸,秘密逮捕了运送刁协首级的人并杀了他。王敦之乱平定后,周顗、戴若思等人都蒙受显赫厚重的追赠,惟有刁协因出奔而不在受赏的范围内。咸康年间,刁协之子刁彝上书诉讼。在朝的官员多数认为明帝之时已对这件事定下褒贬,不属应当议论的事,再说刁协未能坚守节操而献身,是在出奔中遇害,不能够恢复他的官爵。丹阳尹殷融议论说:“王敦忤逆不道,罪大恶极死有余辜,那么刁协的善行即使是奖赏也仍显不足。刁协侍奉君主,重在道义,又为中兴的四位辅佐大臣之一,位居朝廷高层。当时局势急迫无计可行,刁协奉命离寇,并非出逃避罪。我认为应当从重赏赐他,用以明扬忠义。”成帝下诏说:“刁协的勤勉事王有值得记载之处。现在可以恢复刁协原来的官位,下诏赐给祭礼,用以说明对于忠于君王的任何细小的行为都会得到表彰。”于是追赠本官,以太牢礼祭祀。
14.C
【解析】C项,“情景交融”错,此两句没有写景。
15.①同:都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心跟友人情意相通的深情。②异:本诗还抒发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王诗中还有对彼此都远离故乡外出做官的同病相怜的伤感,两人别离后虽远隔天涯却心如近邻的豁达情怀。
16.(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7. C
【解析】①天资聪颖:上天赐予的聪明灵慧的资质,形容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此空两词都可选用。②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此处是指踏实的人很有耐心,应选用“不厌其烦”。③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或对不起人的地方。此处指“他们”自以为事情做得合理,应选用“心安理得”。④不露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不着痕迹:指事情做得天衣无缝,没有破绽,不易被人察觉。根据下文“巧妙地敷衍了过去”可知,应选用“不着痕迹”。故选C。
18. D
【解析】本题,“在于”与“因素”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智商”为先天因素,“努力”和“踏实”为后天因素,应当先天在前,后天在后,排除B项。故选D。
19. A
【解析】本题,“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是对前一句的解释,与前句联系更紧密,排除B、D两项。根据逻辑顺序,“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应该在前,“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应该在后,排除C项。故选A。
20. (1). ①《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2). ②要了解古代服饰??? (3). ③读《唐诗三百首》更有收获
21.一只瘦弱老鼠跳入一个粮食罐,一直蹲在罐子里吃粮食,直至把粮食吃得干干净净;等到老鼠想跳出罐子时,却因变得身肥肚圆被卡在罐口。寓意为贪婪害人(或安逸的生活是一种陷阱)。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这是一道漫画题目,概括漫画内容题应首先看题漫画题目,然后仔细观察漫画内容,不能遗漏漫画中的提示性文字或符号,注意细节,找出漫画的夸张之处,漫画多幽默讽刺,考生应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本题漫画有三幅图片构成:漫画主体是“老鼠”,第一副反映的是老鼠跳进粮食罐;第二幅画的是老鼠在粮食罐吃粮食;第三幅图画的是老鼠吃光了粮食,身体变胖,被瓶口卡住不能出来。在介绍漫画内容时,适当运用一些描写性的语言,如“一只瘦弱老鼠跳入一个粮食罐”,注意按事件的顺序表达。在概括漫画寓意时,要领会漫画意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老鼠”象征着“现实生活中贪婪的人”,粮食罐”象征“安逸的生活”或“陷阱”,寓意题考生可用“反映了……问题”,“揭露了……现象”,“讽刺(否定)了……行为”等模式作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