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08 15:2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本课中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总结规律,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平面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大远小”等,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外显、认知冲突、概念澄清、变式练习”四阶段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八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素养,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
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
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与记录数据;
能全面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
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旋转台、大平面镜、蜡烛、玻璃板、支架、磁扣、火柴
学生:导学案、分组实验盒、小平面镜、三角板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前
发送预习任务
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引入
新课
演示:“浇不灭吹不熄的水中蜡烛”
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渴望了解其中的奥秘。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体会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好处,为“虚像”作个埋伏。
合作探究一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平面 镜中的自己(改变镜子与脸的距离,举右手,眨左眼),提出问题: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和 镜前的自己(物体)大小和位置有什么关系?
观察镜中的像与自己,比较,思考。
提出最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和展开讨论。
猜想与假设
引导同学们根据刚 才的感受与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提示:请打开“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小组讨论并提出猜 想:(1)像与物体等大,(2)物近像大,物远像小,(3)像与物形状相同,(4)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像与物体方向可能相反(6)像与物体颜色、亮度可能相同
从学生的感受与经验展开讨论,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科学猜想。
平面镜成像特 点
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实验:(1)怎么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2)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3)如何 探究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4)如何探究像的虚实?
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找出实验探究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探究设计理念,使学生学习围绕正确的目的选择仪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进 行实验
巡视各组实验情况,搜集不同组的不同实验方案,视各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根据实验方案分组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多次试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交流 能力,逐步培养学生 的科学探究素养。
展 示 交流
鼓励合作小组上台 汇报并示范其探究过程及探究结果。
上讲台展示其探究 过程和探究结果。
鼓励、肯定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得 出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 方案和数据,相互讨论,归纳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论:
等大,等距,垂直,正立,虚像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评估
根据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试验优缺点
肯定别人的优点,发现不足,共同提高。
培养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和实验评估 能力。
合 作 探 究 二
平面镜成像 原理
1、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能通过平面 镜观察像,但在平面镜后却观察不到?
2、讲解成虚像的原理:
3、演示:纸板模拟 光束
4、解释导入时的 问题:为什么水中的蜡烛还能燃烧呢?
1、讨论两个问题:
(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 的?(2)像点是怎样形 成的?
2、练习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
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现象
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对称的含义。
前后呼应,学以致用。
合 作 探 究 三
平面 镜的应用
1、引导学生列举 生产生活中利用平面镜的例子,分析平面镜的两个作用。
(提示:请打开“演示动画:平面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
2、介绍我国古代镜子发展史。
3、例题:如图,请作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观察图形可知, 像与物体是__相反的。雕刻工艺常用的镜像技术就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这一特点来实现的。
大胆举例,总结平 面镜的两个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 作图方法
引导学生善于观 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物理走向社会。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课堂 巩固
带领学生做游戏:照镜子
规则:一人听口令做动作,另外一人模仿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回顾平面镜成像的 特点,在教师的口令下,愉快高效地游戏。
在玩中学,不仅 巩固了知识,还培养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堂训练
(提示:打开配套习题“《平面镜成像,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学生的情况)
完成习题
对教学目标的检测
课堂 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方面有什么收获?在实验技能方面有哪些提升?还存在什么问题和疑惑?
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方法、情感等小结本节课内容。
构建本节课的知 识体系,总结升华。
布置
作业
见《导学案》
课后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