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08 17: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物理????科教学设计
课 题
13.1《分子热运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备教师
教研时间
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通过将分子间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
教学难点
1、 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
2、 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设计思路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等相关的问题。
2、创造情境:a、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么?
b、教师喷出空气清新剂,请闻到味道的学生举手示意。
3、引导:我们能闻到香味,但不是同时闻到的。那么关于这个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4、引入课题:“分子热运动”。
二、扩散现象:
1、讲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1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2、教师课件演示: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现象。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 :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它是怎么进入到上面瓶中的?
4、提问:为什么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面逐渐看不清了?
5、启发:固体分子会运动到其他固体中吗?
6、讲述:扩散现象
7、演示: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在各烧杯底部注入一滴红墨水。
提出问题: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提问:为什么气体和液体很容易分隔开?而大多数固体却需要用较大的力?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吗?
2、演示实验:用刀把铅块的底面削平、削干净后紧紧压在一起,两铅块间分子的引力使其“粘”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钩码。
3、启发:分子间有斥力吗?哪些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4、归纳: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实验讨论题。
“动手动脑学物理”,讨论弹簧秤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3、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4、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1、学生讨论回答
2、学生感受,激发兴趣。a、学生猜出是花露水后马上表扬。然后问为什么能闻到香味?(先不要求回答)。b、前排学生先闻到,稍后后排学生才能闻到。
3、提出香味进入鼻子、香味从容器中向外传、香味为什么会传开等问题。
4、明确学习内容是“分子热运动”。
1、体会物质中分子数量之大。
2、细心观察玻璃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
3、讨论、交流。得出分子在运动着,二氧化氮分子与空气分子进入到对方瓶中,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4、思考得出: 硫酸铜溶液分子进入到水中,水分子也进入到了硫酸铜溶液中。
5、思考:讨论。
6、观看、领悟: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7、观察、思考并回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高时,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得快。
归纳: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思考:分子为什么没有像沙子一样散开或铁丝不易拉断。
猜想: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2、(先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学生不明其中的道理,成功率较低。教师再做,激起学生的情绪)
观察:从所能看到的实验现象中体会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3、讨论并回答:液体和固体也都不容易被压缩。
4、把弹簧的两端系上乒乓球,让学生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领悟知识,突破学习的难点。)
1、根据要求完成讨论。水分子间有相互吸引的引力。
2、回顾本节学习内容,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3、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指出分子是不能用眼睛看出的(区别灰尘、花香)
花露水的味道比较熟悉,学生容易判断来。
(激起学生的情绪)
看插图 “气体的扩散现象”。
教师应知道空气和二氧化氮放置位置的理由。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
举例:长期放煤的墙角会变黑。
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比较快,学生比较容易观察到。
做例题巩固。
注意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五、随堂练习: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
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煮饭时,米粒翻滚
C.洒水时,水雾飞舞? D.炒菜时,满屋飘香
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 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H.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I.细雨蒙蒙 U.桂花飘香 P.雪花飞舞 Y.树叶凋落
4.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尘土飞扬   B.烟雾缭绕    C.花香扑鼻  D.余音绕梁?
5.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板书设计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接触时,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