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08 21: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教材以条形统计图引入,紧接着导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通过对比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导入更适合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练习题第一题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戴眼镜的人数这一情境,让学生经历连线这一过程,并且根据统计图描述人数的变化情况,体会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还能渗透保护视力这一社会问题。第二题让学生经历描点、连线、读图、描述信息这一过程,认识、了解、运用折线统计图,循序渐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最后一题谈对于农村文明建设的看法,更是体现了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也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课属于统计与概率中的新授课,学生对新知识“折线统计图”的兴趣很浓厚,同时又有条形统计图作为基础,因此对折线图的掌握比较顺利。
三、教学目标:
1.在给出的条形统计图中,通过观察,准确的读图并列举信息。
2.在给出的条形统计图中,通过交流,准确的描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3.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统计图,使学生了解两个统计图不同的地方。
4.通过观察给出的折线统计图,自主的交流折线统计图中点和线表示的意义和作用。
5.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提示下,归纳出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6.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简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补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难点: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知识回顾。
(1)师生谈话,让学生从一天中气温的高低说到一年中哪个月气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然后多媒体出示某地2012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由当地一年中的气温引出教材中的气温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读图,交流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观察、交流统计图中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例如: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9.7℃……
8(1)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低)……
(3)归纳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条形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各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比较各数量的大小。
2、引入新知,初步感知。
(1)教师说明:2012年的月平均气温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表示。出示折线统计图,并介绍“这种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然后,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了解图的特点。
教师直接出示并介绍折线统计图,再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便于学生尽快认识折线统计图。
(2)提出“议一议”的第(1)个问题,“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了解两个统计图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长条直观反映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折线统计图是用一条折线直观反映一年中每个月气温的变化情况。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体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价值。
3、深入理解,应用提升。
(1)提出议一议的第(2)个问题“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圆点”表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横线和竖线的作用是为了准确标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然后,讨论怎样确定数据点。
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作图的特点,学会作图。
(2)提出“议一议”的第(3)个问题
“这个地区2012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2003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哪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升得最快?” “哪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降的最快?”判断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变化最大,除了可以根据每相邻两个月的温度用减法计算外,还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直接判断。(折线越陡,数据变化越大)
达成共识: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表示和交流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征。
3、归纳总结,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课堂练习:
(1)2016年3月,网易新闻报道:在国内,“蒜你狠”再次发威,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供应暂时短缺,大蒜价格居高不下。小明想了解近几个月大蒜价格变化情况,应该选择以下两种统计图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给学生提供充分解读图中信息的时间,经历自主读图的过程。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六(1)班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戴眼镜人数统计如下:
年 级






人数(人)
2
3
7
7
9
7
根据上面的数据,试着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6年中戴眼镜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然后,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要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统计图的特点。
(3)小韩村共有179户人家。2004年至2011年拥有彩色电视机数量统计如下:
年 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电视机(台)
32
130
153
160
169
173
179
193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
在教师的示范下,描出第一个点,然后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统计图。
(1)从统计数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读图找信息,考察学生读折线统计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积极体验。同时,考察学生能否解答读懂统计图。回答问题时先让同桌互相说,再指名回答。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体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的价值。
(2)说一说小韩村彩色电视机数量的变化情况,谈谈你对现代农村文明建设的看法。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给学生创造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表达的空间。
七、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长条的意义、最大值、最小值…… 读图:
特征: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的大小。 标题
折线统计图:向上→升高 向下→降低 陡→快 缓→慢 横轴、纵轴
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