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9《奇妙的护身术》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9《奇妙的护身术》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09 20: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奇妙的护身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奇妙的护身术》是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内容。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有四个内容:葵花向阳、燕子南飞、仙人掌的刺以及奇妙的护身术,这四课共同告诉了学生一个大自然总法则“适者生存”。奇妙的护身术这一课探究的主要问题是动物保护自己、逃避敌害的防御方式。通过这一课的探究,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同时,为下一单元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奠定能力与知识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9—12岁之间,已经对外界事物与现象具有一定的观察与探究能力,再加上学了两年多的科学课程,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了总体的认识,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他们更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 2.能归纳出保护色、拟态的概念。
4.能通过观察发现人们是如何利用动物拟态或保护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观察、分类、收集资料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和拟态来保护自己的具体实例,增强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 1.引导发现法。 2.自主探究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入题
1.师谈话:小壁虎掉尾巴的故事。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它舍弃尾巴保全了性命,真是高呀小壁虎用掉了的尾巴保护自己,许多小动物要把自己藏起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奇妙的护身术。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么一个情境原因在于首先小壁虎用断尾巴的方式逃避敌害、保护自己与课题内容相吻合。其次这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去积极思考问题:小壁虎舍弃尾巴有什么好处?既而推测别的动物是不是也有保护自己的高招呢?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在这样的情境中他们兴趣盎然地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期望,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索。 (二)合作交流 科学探究 活动:它们在哪里?
1.教师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
找找看,它们在哪里?各学习小组比比,哪组找到的动物最多。 小组合作在图中找动物。
2.明确并区分保护色、拟态概念。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图中你们发现了几种动物,它们是怎样把自
己藏起来的?
学生代表汇报本学习小组探究结果。(他们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图中的青蛙、蝴蝶、蝉、瓢虫、蝗虫等,而枯叶蝶、竹节虫和尺蠖不易被发现。)
3.和学生一起归纳保护色和拟态并板书(保护色;拟态) 4想一想,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也利用保护色或者拟态的方法保护自己?
5集体交流
(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多给一些鼓励、表扬,激起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6把你听到的想到的记在课本表格里 (三、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1.仿生技术的应用
①(多媒体出示四种迷彩服)讨论:你认为迷彩服有什么作用? ②你知道人们还在哪些地方利用动物保护色和拟态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这是知识的拓展延伸,科学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所说的,它更要作用于生活、生产各个方面,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的重要。 2.动手实践
利用动物保护色和拟态原理设计一件仿生物品,说明它的作用。比一比,谁设计的更新颖。
设计理念:思考固然重要,但动手实践更具有价值。让学生们设计仿生物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更能激发
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也许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他们中间。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知道了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有保护色、拟态。其实动物们保护自己的方式远远不止这些,我希望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图片,多去了解动物们,你会发现这一切是多么奇妙!
教学反思:本课分为两课时,讲授的是第一课时,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在观察中,学生会发现有些动物的体色和周围的环境一致或近似,而有些动物不仅是体色,而且形态也和周围环境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初步的概念。教师再多媒体展示甲虫、蝗虫、豹子利用体色保护自己的图片,学生细致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出示保护色概念。拟态学习过程跟保护色基本一致,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流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从体色和形态方面去思考。这样学生兴趣会更浓,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护色、拟态概念学生掌握之后,再回到前面那副图中(找找它们在哪里)区分哪些动物运用了保护色,哪些动物运用了拟态。然后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展示并完善表格。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由观察图到归纳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收集掌握的资料不太多,平时要鼓励他们多看一些科普书籍,收看像人与科学、人与自然类似的科普电视,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