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斜面》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课教科书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先让学生认识斜面,接着让学生动手搭斜面,搭不同坡度的斜面来对比实验,接着通过交流总结出斜面的作用,然后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教科书提出了“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的课后指向,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整个活动过程是一个系统的、逐渐开放的过程。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着学生经历“准备材料—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的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用木板、木块、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定量实验记录;能做螺丝钉的简易科学模型;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
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会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
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
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定量实验记录。
【教学具准备】木板、小车、测力计、小方块、铅笔、三角形纸、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引出斜面
1、老师这里有一大桶水,我想把它搬到这小桌子上,抱了几下,抱不起来,确实需要比较大的力气,你们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
2、引导学生想办法,引出斜面,像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斜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斜面的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斜面
一、活动一,探究斜面省力
1、 刚才把水滚到桌子上的过程,斜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出“省力”)
2、斜面省力是我们猜的,那到底省不省力需要我们来实验验证。
老师带来了实验器材(课件出示)大家打算怎样来验证斜面省力?
3、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教师重点提醒。(实验温馨提示)
5、小组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
6、汇报实验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沿斜面拉动的力都比竖直提起的力小,所以斜面省力。
都省力的情况下,省力的大小一样吧?怎么看出来的?(沿斜面拉动的数据不一样)(课件出示两组不同高度的斜面)那你觉得斜面省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的高低也就是坡度)
(二)活动二,探究坡度的大小决定省力的大小
大家猜测斜面省力的大小和坡度的大小有关,也需要我们来实验验证。老师再给你写实验器材:短木板、方块,你打算怎样做实验验证?
小组长领回实验器材,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汇报实验方案,教师重点提示。(实验温馨提示)
小组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
汇报交流实验结论:坡度越小越省力。(板书)
三、生活中的斜面的应用。
1、说说生活中的斜面。重点指出螺丝钉的螺纹是变形的斜面,并操作螺丝钉的建议科学模型。
2、探究怎样才能较容易的骑自行车上陡坡?
3、拓展活动:
(1)我想把水桶放到更高点的这个桌子上,还是用这个斜面,你能让我更省力点吗?
(2)找三个同学上台操作,注意安全。在原来小桌子的基础上在搭斜面,从小桌子滚到大桌子上。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板书设计】
斜面
沿斜面拉动的力
竖直提起的力
省力
坡度越小越省力。
报告单一
1
2
平均值
沿斜面拉动的力
竖直提起的力
我的发现:
报告单二
木板长度相同,高度不同时:
所垫木块数量(块)
拉力(单位N)
平均值
1块
3块
我的发现:坡度越小,用力越( );
坡度越大,用力越( ) 。
报告单三
高度相同,改变木板长度:
1
2
3
平均值
长木板
短木板
我的发现:坡度越小,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