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色 光 》的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
阳光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发现的惊喜、质疑的勇敢、思维的快乐、成功的愉悦,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探究体验中,感悟到科学的魅力。这节课准备引导学生通过忆画彩虹、巧问彩虹、畅想彩虹、自造彩虹、破译彩虹、反问彩虹和依恋彩虹这些环节,使阳光教学的理念真正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在愉悦的情境中得到充分地扩散,呈现出多彩的智慧。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活学生的原认知,引发学生的联想,诱导学生对彩虹产生问题。
2、在自主设计实验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发现,学会合作,学会思考。
二、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做光的色散实验,知道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能对此进行观察研究;
2、使学生学会做光的合成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光由七色光混合而成;
3、使学生认识色光可以被过滤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制造彩虹实验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好奇心。
2、在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彩虹成因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
3、通过阅读有关牛顿研究色散实验的资料,教育学生要有学会发现、善于研究、敢于坚持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感受滤光纸下的神奇世界中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爱好,并能从中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教学难点:自己做制造彩虹实验
教学准备:
学生:手电筒、七彩陀螺、收集红、黄、蓝3色透明糖纸,水彩笔、一张白纸。
教师:水槽(装水)12、镜子12、三棱镜12、投影仪1、放大镜1。
教学过程:
一、忆画彩虹
1、师:同学们见过彩虹吗?请同学们在一分钟时间内用彩笔画出自己记忆中的彩虹。
2、学生各自画彩虹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观察,每个人的彩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师生小结:彩虹都是七种颜色的,都是弧形的,一般都在雨后出现。
(点评:在画彩虹的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对彩虹的原认知被充分地激活,使学生对彩虹的原认知又有了一个更清晰的再度感知;在观察全体同学的彩虹作品时,更会使学生对彩虹的感性认识有了一个理性思维的表达。)
二、巧问彩虹
1、师:我们平常都会说: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跟彩虹提出来吗?请同学们在本组内相互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经过大家讨论,共同确定一个本组同学都认可的问题告诉老师,好吗?
2、学生分组相互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确定一个本组最想研究的问题。
3、学生分别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一条条板书在黑板上。
4、师生共同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彩虹为什么是七种颜色的?或者说它是怎样形成的?
(点评:彩虹总在风雨后,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可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这一常见现象中提出一个科学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巧妙地对学生围绕彩虹提出的问题进行输理。如教者先让小组成员各自提出问题,再通过小组协商选出小组问题,最后通过全班同学认可,挑选出一个最有价值的、也是我们目前最迫切想搞明白的问题。对于其他的问题,提示学生可以在课后或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得到解决。也只有经过这样的筛选,才会使学生学会如何科学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的提问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畅想彩虹
1、师:彩虹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的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大胆畅想,比一比,看谁的想象最有情趣、最有创意、最有说服力!
2、学生想象,大胆表述自己的假设。
(点评:假设是对问题产生可能性的深入思考,只有激励学生摈弃顾虑、直舒胸意,才能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才能使学生的后续探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能否有收获至关重要。)
四、自造彩虹
1、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可能,在这些可能性中,与水的关系最大。可是,我们如何来验证?
请同学们利用面前的器材(水、平面镜),自己想办法去找到彩虹。温馨提示: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文。比一比,看哪一组最先获得第一个发现奖?
2、各小组长领取实验器材:水槽、平面镜、
3、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但不做具体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
4、如果各组都无法发现彩虹,可启发学生要尽可能地保持水面的平静,再注意观察水中斜放的镜子,看看镜子里的物体有什么奇异的现象?
让第一个获得成功的小组阐述自己的发现过程,并现场展示。
5、没有成功的小组再次研究。
6、师: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彩虹,你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现象?
(晴朗的白天,喷泉旁边的水雾中就能看到彩虹;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将会在水雾中看见一道彩虹,通过三棱镜观看窗外的景物也能看到彩虹。)
(点评:自主探究就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能在开始的探究中,一时还不知所从,也可能还无法找到正确的操作方法,但这都不要紧,这时也正是锻炼学生自主发现、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等能力的时候。这时,我们千万不要越庖代殂,直接告诉他们如何如何去做,那样,我们就好心办坏事,虽然帮他们掌握了制造彩虹的方法,但却泯灭了他们探究、创造的愿望,丧失了培养他们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契机,同时也无法激起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激情!而这也正是我们科学教学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当然,也不反对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五、破译彩虹
1、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都成功地看到了水中的彩虹。但是,水中的彩虹也不是容易看到的,它的出现需要一个特殊的条件,你能说出这个条件吗?
2、学生汇报
3、师:为什么一定要将镜子斜放在水中,而且要调整好角度才能看到?为了能够明白这个原因,请同学们阅读P25的一段资料,读完后说说明白了什么?
4、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5、师:牛顿用三棱镜破译了阳光之谜,你们想看一看这个实验吗?
6、师演示“色散实验”:将三棱镜放在投影仪上,不断调节三棱镜的角度,直至在天花板上出现彩虹为止。
7、师引导学生联想:天空中的彩虹就是阳光通过空气里的小水滴折射形成的,这也说明为什么彩虹总是出现在风雨后。
小结并板书: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点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的演示,在头脑中会找到彩虹与实验现象的相似形,从而对彩虹的形成原因已经有了大概的轮廓。这时,再经过教师的穿针引线,使学生对彩虹的认识有了本质的飞跃,同时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六、反问彩虹
1、师:白色的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变成了七色彩虹,大家想不想问一问彩虹,你想不想回家呀?如果再让彩虹沿原路返回,又会发生什么奇异的现象呢?
2、让学生想办法,如何才能把七色彩虹重新混合起来?
3、学生用七彩陀螺实验
4、教师演示:用凸透镜将彩虹重新聚合起来,让学生观察现象。
5、引导发现:七色彩虹重新混合后又变成了白色光。
(点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提高。通过反问彩虹,会使学生自然产生联想:白色的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那么,七色光再沿原路返回一定会重新变成白光。)
七、依恋彩虹
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并且提出自己还想研究关于彩虹的那些问题。
2、师激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透过彩色糖纸看彩虹,又会有什么惊奇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点评: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不断地去追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比教师告诉他们一个完美的结论要重要得多。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让学生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并同时让他们产生积极去探究的心态,那么,我们的科学教学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