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一课 水
课时教学内容
《水》
内容选自(注明教材版本、年级、单元及课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
材料准备:
水(标题卡纸)、7只黑袋子(装水、醋、红药水、糖水、小石子、树叶、空气)1组需要10组,记录单15张、1瓶矿泉水和一瓶糖水(大瓶、4只一次性杯子)、5只烧杯一组。
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我的理解是让学生了解水的特点,以及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水,并能对自己的推测进行验证的这样一节课,所以我大胆的放弃了课本起初的网状图,我觉得这不符合学生的基础,我把重心放在“水在哪个袋子中”这个活动,在找水的过程中,同时突破本课的水的特点的知识点。最后是一个珍惜水的教育录像。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珍惜水资源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会流动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5E教学模式
(注明各环节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听水声导入
(3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段声音,并想想这是什么物质发出的?。
师:谁来说说听了什么?
生回答
揭题:水
从日常水声入手,直接揭题
二、??????????探究、解释:
活动一:说说自己了解的水知识、观察方法的指导
(7分左右)
?
?
?
?
?
?
?
?
?
活动二:水在哪个袋子中活动。
(20-25分钟)
?
师:同学们,对于水你们有哪些了解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多,那么你们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的呢?
(引出观察方法)
生回答
师:观察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你们平常是怎么观察?
板书:眼看手摸耳听嘴尝鼻子闻。
师:这些是我们通常观察事物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观察水。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每个组都带来一袋水供大家观察,装在一个黑袋子里。大家请看,投影出示7个袋子,里面分别是水、醋、红墨水、糖水、小石子、树叶、空气。每个袋子上都标了
?
?
?
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观察方法的渗透。
?
?
?
?
?
?
?
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找出水,表面上
序号,请同学用刚才我们提到的观察方法把他们一一找出来。(5分钟)
请大家看活动要求:(提醒学生)
1、?不能打开袋子,不要过分挤压。
2、?填写好记录纸,及时汇总记录。
3、?细心认真观察,不要影响别组。
4、抓紧时间找找,比比证据谁多
出示记录纸
????????????水在哪个袋子中活动记录表
??????????????????????????????????第(???)小组
物
体
小
石
子
树
叶
空
气
红
药
水
醋
糖水
水
序号(不能确定的打“?”
?
?
?
?
?
?
?
2、生活动(5分钟)
3、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都非常认真的找了水,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班级的汇总表,大家有什么发现?
(1)验证各小组意见一致的几个袋子。
(2)质疑:为什么另外这几个袋子我们却难以分辨出来呢?哪些方面很像水?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
证据:摸起来感觉水是会流动的
提问:看来根据我们现有的证据,我们确实还不能确定哪个袋子里装的是水。要知道到底哪袋里装的是水该怎么办呢?
预设:学生会想打开来看。
5、打开袋子,继续进行验证。(教师自己打开其中一个组倒入小烧杯中)
提问:你有新证据了吗?
预设:学生会先发现红药水不是,因为红药水是红色的。
排除红药水
证据:水是无色的
闻一闻
预设:学生会发现醋不是,因为醋是有酸味的。
从而追问:水应该是怎么样的味道。
板书??闻???无气味
师:最后2杯是糖水和水,我们怎么分辨?
板书:尝----无味道
提问:好吧,我们找到了水,那你现在能说说,纯净的水究竟有哪些特点?
预设:纯净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的会流动的透明物质。
是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这个活动牵涉到“观察、分析、假设、解释、交流、质疑”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就使一个深层次的活动呈现在课堂上。同时让学生思考自己判断的依据,保证了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水在哪个袋中的活动,是调动学生运用感官和已有经验来识别水和别的物质,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丰富关于水质时,是否运用了不同的感官,是否客观地进行了对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物质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分辨时的依据追问。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迁移:
水知识的牵引
珍惜水的教育
(3分钟)
师:关于水,你还想知道什么?
播放一段云南大旱中同年龄的小朋友取水的过程。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对于今天我们实验中的这些水,你们想我们可以怎么处理?
道德教育远大于课的本身,尝试借此教育孩子们珍惜水源。